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坚忍品质。文章从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出发,阐述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旨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劳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能力接受程度适当安排劳动教育,尝试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再慢慢延伸为“帮助他人、助人为乐”,并通过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材料,让他们获得劳动锻炼的机会。这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道德观,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坚忍品质
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来讲,加强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必要的。很多幼儿园教师也注重幼儿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通常都是通过游戏中的任务是否完成来进行评判的。诚然,劳动是最能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品质的途径。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通过1~2次的劳动来进行,必须是系统的长期的课程安排。幼儿只有经过长期的系统的劳动训练,才能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从而自觉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幼儿适当的劳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发育,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重视幼儿的智力教育工作,却忽略了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劳动教育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直接体验,这是口头经验传授所不能实现的。具体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分析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社会角色认知
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还需要引导其了解不同的职业,培养幼儿对劳动行业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幼儿园可以通过角色游戏或生活体验,帮助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如医院、邮局和公安局等,体验这些机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深化幼儿对不同社会角色的认识。
二、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1.确定劳动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因为不是所有的劳动都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应当根据其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能力范围适当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幼儿园分为大、中、小三个年级,三个年级的幼儿身心发展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安排劳动教育的内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会对教师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而且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差,吃饭、穿衣这种简单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但是有些幼儿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只是过于依赖大人,在家中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意识,没有自主服务观念。因此,教师应对小班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其依赖他人的意识转变为自主服务意识,培养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梳头发,上厕所等简单技能,逐步摆脱依赖心理。而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比较好地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对家长、教师的依赖心理较弱,有一定的自主服务意识。因此,教师对中班幼儿的劳动教育内容应逐步从自主服务向为他人服务转变。
2.基于教师队伍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伴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专业的学前教师成为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想提高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教师队伍这个源头入手。首先,幼儿园要重视劳动课任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保证不同课程的幼儿教师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课程安排的地位。其次,劳动课教师要明确劳动课程的功能和定位。幼儿园的劳动课程是實践性的育人活动,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充分地把握劳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在真正的劳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只劳动不教育或者只教育不劳动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劳动课程教育成效的发挥。针对以上情况,幼儿园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和专家讲座的形式来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认识,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到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标准制定之中,从而提高幼儿园劳动课程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拓宽劳动教育途径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教育途径不应局限在园区内或某个特定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漱、简单打扫等技能是劳动教育的基础。教师应灵活思考,拓宽教育途径,让幼儿获得更多劳动教育的机会。例如,教师可开展幼儿园活动日、劳动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单独拿出一天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劳动教育,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劳动的快乐,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所得。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不能仅局限在幼儿园内进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敬老院、街道参与义工活动,参观工厂等,开阔幼儿的眼界。一些幼儿进行劳动仅仅是在幼儿园内完成的,回到家后依旧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小公主。而且家长的过度保护,也会阻碍幼儿劳动教育的进行。因此,教师应当与家长达成一致,通过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及幼儿平时在家的表现,共同为幼儿制定劳动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不断提高生活技能。劳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熟悉新时代幼教改革的重点,不断学习和思考,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灵活地进行劳动教育。
3、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在接受正式教育前的重要过渡阶段,对幼儿良好习惯和社会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幼儿园中幼儿的劳动课程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可以让幼儿通过劳动教育获得更多的生活知识。教师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劳动课程教育的价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娟玉.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02).
[2]易潇琳,王彦峰.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99-100.
[3]刘贞香,徐梅.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7(09).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劳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能力接受程度适当安排劳动教育,尝试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再慢慢延伸为“帮助他人、助人为乐”,并通过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材料,让他们获得劳动锻炼的机会。这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道德观,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坚忍品质
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来讲,加强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必要的。很多幼儿园教师也注重幼儿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通常都是通过游戏中的任务是否完成来进行评判的。诚然,劳动是最能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品质的途径。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通过1~2次的劳动来进行,必须是系统的长期的课程安排。幼儿只有经过长期的系统的劳动训练,才能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从而自觉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幼儿适当的劳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发育,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重视幼儿的智力教育工作,却忽略了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劳动教育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直接体验,这是口头经验传授所不能实现的。具体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分析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社会角色认知
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还需要引导其了解不同的职业,培养幼儿对劳动行业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幼儿园可以通过角色游戏或生活体验,帮助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如医院、邮局和公安局等,体验这些机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深化幼儿对不同社会角色的认识。
二、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1.确定劳动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因为不是所有的劳动都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应当根据其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能力范围适当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幼儿园分为大、中、小三个年级,三个年级的幼儿身心发展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安排劳动教育的内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会对教师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而且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差,吃饭、穿衣这种简单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但是有些幼儿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只是过于依赖大人,在家中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意识,没有自主服务观念。因此,教师应对小班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其依赖他人的意识转变为自主服务意识,培养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梳头发,上厕所等简单技能,逐步摆脱依赖心理。而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比较好地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对家长、教师的依赖心理较弱,有一定的自主服务意识。因此,教师对中班幼儿的劳动教育内容应逐步从自主服务向为他人服务转变。
2.基于教师队伍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伴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专业的学前教师成为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想提高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教师队伍这个源头入手。首先,幼儿园要重视劳动课任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保证不同课程的幼儿教师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课程安排的地位。其次,劳动课教师要明确劳动课程的功能和定位。幼儿园的劳动课程是實践性的育人活动,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充分地把握劳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在真正的劳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只劳动不教育或者只教育不劳动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劳动课程教育成效的发挥。针对以上情况,幼儿园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和专家讲座的形式来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认识,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到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标准制定之中,从而提高幼儿园劳动课程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拓宽劳动教育途径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教育途径不应局限在园区内或某个特定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漱、简单打扫等技能是劳动教育的基础。教师应灵活思考,拓宽教育途径,让幼儿获得更多劳动教育的机会。例如,教师可开展幼儿园活动日、劳动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单独拿出一天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劳动教育,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劳动的快乐,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所得。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不能仅局限在幼儿园内进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敬老院、街道参与义工活动,参观工厂等,开阔幼儿的眼界。一些幼儿进行劳动仅仅是在幼儿园内完成的,回到家后依旧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小公主。而且家长的过度保护,也会阻碍幼儿劳动教育的进行。因此,教师应当与家长达成一致,通过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及幼儿平时在家的表现,共同为幼儿制定劳动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不断提高生活技能。劳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熟悉新时代幼教改革的重点,不断学习和思考,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灵活地进行劳动教育。
3、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在接受正式教育前的重要过渡阶段,对幼儿良好习惯和社会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幼儿园中幼儿的劳动课程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可以让幼儿通过劳动教育获得更多的生活知识。教师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劳动课程教育的价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娟玉.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02).
[2]易潇琳,王彦峰.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99-100.
[3]刘贞香,徐梅.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