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教师安排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也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被频繁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发现一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并不像教者预期的那样好,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像这种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讨论,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都不愿意见到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它的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
一、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优势能否发挥,首先取决于全员参与如何。就目前情况来看,小组“合作探究”的表面化和参与的形式化倾向比较严重。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腼腆、拘谨的同学可能成为“看客”;能说会道的同学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一些同学性格较为文静、沉静,面对新的问题、刺激,外部反应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那些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或者自暴自弃的学生根本不参与,甚至把合作探究学习看作是交头接耳的好时机。
二、科学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策略
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4~6人小组合作较为合理。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一種学习方式。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真正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意识。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探究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
(二)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三)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探究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如:“我认为某某同学讲的很好,”“我觉的某某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某某同学的意见错了,我的意思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当个别同学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羞于启齿时,要教育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缺点有利于进步;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四、教师注重过程中的点拨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提示给学生,这种教学,在表面看来,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讨论,老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而实质却是由于老师介入过多,未能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就被老师牵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了。无论老师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都要定位于为学生更好地搞好合作探究学习上,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圆满而剥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从错误中学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总之,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只要科学地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注重在过程中的点拨,就能体现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性。
随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被频繁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发现一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并不像教者预期的那样好,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像这种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讨论,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都不愿意见到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它的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
一、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优势能否发挥,首先取决于全员参与如何。就目前情况来看,小组“合作探究”的表面化和参与的形式化倾向比较严重。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腼腆、拘谨的同学可能成为“看客”;能说会道的同学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一些同学性格较为文静、沉静,面对新的问题、刺激,外部反应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那些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或者自暴自弃的学生根本不参与,甚至把合作探究学习看作是交头接耳的好时机。
二、科学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策略
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4~6人小组合作较为合理。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一種学习方式。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真正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意识。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探究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
(二)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三)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探究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如:“我认为某某同学讲的很好,”“我觉的某某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某某同学的意见错了,我的意思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当个别同学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羞于启齿时,要教育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缺点有利于进步;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四、教师注重过程中的点拨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提示给学生,这种教学,在表面看来,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讨论,老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而实质却是由于老师介入过多,未能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就被老师牵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了。无论老师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都要定位于为学生更好地搞好合作探究学习上,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圆满而剥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从错误中学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总之,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只要科学地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注重在过程中的点拨,就能体现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