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的缺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父亲的陪伴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重要。而在众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在小学生成长教育中的缺位表现得相当为突出,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人物采访,对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焦虑有依赖性的心理现状作了深入的了解,主要从家庭影响、个人心理等方面对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个案进行了剖析,并针对个案中的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及建议。旨在通过深入的研究,寻找解决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的缺位问题的最佳方法,以促进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小学教育各方面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陪伴缺位,焦虑,依赖,个案分析、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更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条件越来越好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其中“焦虑”“依赖”心理严重地影响着他們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在许多的家庭中,基本还是爸爸只需要负责家庭的经济责任,而教养孩子则只是妈妈的责任。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毋庸置疑,但在如今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的客观条件下,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焦虑”“过度依赖”心理问题相当突出,并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焦虑心理状况调查
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在走访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小学生中发现,竟有80%左右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缺乏,表现抑郁、孤独、任性、多动、有依赖感。因焦虑,自尊心缺乏而对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由于父亲陪伴缺位而产生焦虑、自尊心缺乏的心理问题已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开展,解决这一问题,家庭教育与时俱进的当务之急。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当下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学生或长期缺乏父爱的小学生的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皆不容乐观。
二、个案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焦虑、自尊心缺乏心理问题需要寻求理性的解释替代粗暴地对学生进行责怨。盲目做出仅仅是归咎于学生主观原因的消极事实判断对少年儿童极不公正,也是成人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我们通过对典型焦虑、自尊心缺乏的小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小学生焦虑、自尊心缺乏心理问题的状况,进而对其根源进行多层次的挖掘和剖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刘熙也是一个典型。刘熙今年八岁,是清远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刚刚接手二年级(10)班候,发现刘熙自我约束力不强,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校的亲子活动时间,他总是在一边闷闷不乐的,问他遇到哪些事情不开心,他总是沉默不语。像他这般年纪的孩子个个都是活泼开朗的,为何他就像看起来如此的焦虑呢?
采访时,刘熙提到他父亲平时工作非常忙碌。平时都是母亲陪伴他的,父亲很少陪他,觉得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回到家极少陪伴儿子。即使他缠着爸爸,爸爸都会让他自己看电视,爸爸喜欢玩手机或打游戏,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想着去找妈妈,如果妈妈没空自己就会觉得很郁闷,有时候后故意搞些能引起大人注意的行为,经常遭到爸爸的大声呵斥。每次看到其他孩子和爸爸一起开心的做事情时,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孤单。我想这是孩子焦虑的主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1.刘熙的焦虑心理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刘熙是典型的“缺少父亲陪伴”孩子,父亲工作忙,与学校基本不联系,极少与学校沟通。在我们的统计中,由有母亲负责辅导孩子的家庭占近70%,父亲陪伴缺位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对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巨大挑战。加上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且基本都是大班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很难为陪伴缺位的孩子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令人堪忧的是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学生的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这部分学生产生焦虑的心理。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从刘熙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小学生的焦虑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的缺失是一个方面,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父亲陪伴缺位对学生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现在人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等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导致更多的父亲更少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刘熙的父亲上班早出晚归,下班就沉迷于玩手机或网络游戏,陪孩子的时间更少了,留给孩子更多是孤独与焦虑。其次,家庭情感压力的失度。产生焦虑情绪的学生中,父亲对他们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观念旧。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让大部分男人都觉得女人的作用就是:相夫教子。二是没耐心。“望子成龙”的急切的高要求,在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候就没耐心引导孩子甚至责备怒骂,孩子就会感到焦虑恐惧,久而久之,对父亲的陪伴的期待就慢慢减退。
3.个人的主观因素
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有着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往往是缺乏自信,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特别急于表现,一点表现不好就显得很恐慌,很焦虑
三、辅导过程和个案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爸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一不可。了解了刘熙的基本情况,我们希望可以帮助他,让他变得健康快乐地学习。
我们和刘熙爸爸决定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帮助刘熙走出焦虑,找回快乐。首先制定有效的陪伴方案,争取每晚抽出半个小时和孩子玩游戏,做功课或一起动手做手工。很多爸爸的探索和尝试欲望比较强,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征,很适合当孩子们的体验学习导师。每当成功完成一件事,就在醒目的地方贴一个小贴纸或小星章,累积到一定的数目及时给予奖励。还建议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阅读,从而建立一种温馨的亲子关系。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随时都在观察和感受着爸爸和妈妈的相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心理和情感发展。 在学校里,根据刘熙的基础,在提问他时,让他尽量慢慢学会思考,进行适时的耐心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培养其自信心。在学校体育节中,刘熙参加了拍篮球接力比赛。我们特意邀请他父亲也抽空过来参加亲子活动,在跑道上虽然摔了一跤,鞋子掉了,他马上爬起来继续完成比赛,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声。一个学年过去了,老师们和刘熙的家长觉得:刘熙慢慢从焦虑中走出来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了。
如果刘熙在某方面表现得不够好,家庭和学校相互交流。我们就共同商讨详细的计划,若效果不佳就有针对性的修改。
四、个案教育引发的思考及策略的探究总结
(一)个案教育的反思
从以上的个案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成长确实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双方面的配合。回顾以上案例,如果只是我们老师采取措施改变刘熙,而他的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问题,刘熙可能会走更多的弯路。
现在刘熙的性格是变自信开朗了,但他以后会不会再变得焦虑呢?我想都有可能。如果他的父亲以后又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无暇顾及刘熙的学习和成长的心理变化。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近几年,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节目的热播,让爸爸育儿的话题成为热点,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在成长中的心理健康。
(二)策略的探究总结
了解了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产生焦虑的各方面的原因,掌握了其焦虑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补救。学校、家长应互相配合,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更不能不闻不问,弃之不管。
爱孩子,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心理素质,教师应尽自己所能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耐心、细致、科学的教育,特别是“焦虑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家长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諧的家庭文化氛围。孩子的成长不会重来,因此,专家建议,爸爸们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首先,在陪伴孩子时,爸爸要更有耐心,多学习一些关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知识是很必要的,知道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有一个过程的,很多时候需要大人更多耐心去解释、去等待他们慢慢成长,相信当理解了孩子,爸爸的容忍度也会相应提升。爸爸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爸爸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生存,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使得孩子尤其是家庭教育不完整的孩子心理上的脆弱表现无遗,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义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它的落实与否对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如何密切关注孩子成长是的心理变化?我想这是当代家庭迫切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让祖国的小花朵开得更灿烂,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温馨,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 李百珍,与孩子共同成长.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2] 方靓.陪着孩子长大.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 金保华,张国强,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4] 洪霞.解开自卑情结——阿德勒与奥修自卑情结比较及启示.社会心理学,2007.
[5] 徐思安.青少年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6] 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林青贤.幸福,从接纳开始.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
关键词:陪伴缺位,焦虑,依赖,个案分析、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更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条件越来越好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其中“焦虑”“依赖”心理严重地影响着他們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在许多的家庭中,基本还是爸爸只需要负责家庭的经济责任,而教养孩子则只是妈妈的责任。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毋庸置疑,但在如今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的客观条件下,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焦虑”“过度依赖”心理问题相当突出,并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焦虑心理状况调查
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在走访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小学生中发现,竟有80%左右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缺乏,表现抑郁、孤独、任性、多动、有依赖感。因焦虑,自尊心缺乏而对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由于父亲陪伴缺位而产生焦虑、自尊心缺乏的心理问题已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开展,解决这一问题,家庭教育与时俱进的当务之急。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当下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学生或长期缺乏父爱的小学生的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皆不容乐观。
二、个案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焦虑、自尊心缺乏心理问题需要寻求理性的解释替代粗暴地对学生进行责怨。盲目做出仅仅是归咎于学生主观原因的消极事实判断对少年儿童极不公正,也是成人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我们通过对典型焦虑、自尊心缺乏的小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小学生焦虑、自尊心缺乏心理问题的状况,进而对其根源进行多层次的挖掘和剖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刘熙也是一个典型。刘熙今年八岁,是清远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刚刚接手二年级(10)班候,发现刘熙自我约束力不强,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校的亲子活动时间,他总是在一边闷闷不乐的,问他遇到哪些事情不开心,他总是沉默不语。像他这般年纪的孩子个个都是活泼开朗的,为何他就像看起来如此的焦虑呢?
采访时,刘熙提到他父亲平时工作非常忙碌。平时都是母亲陪伴他的,父亲很少陪他,觉得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回到家极少陪伴儿子。即使他缠着爸爸,爸爸都会让他自己看电视,爸爸喜欢玩手机或打游戏,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想着去找妈妈,如果妈妈没空自己就会觉得很郁闷,有时候后故意搞些能引起大人注意的行为,经常遭到爸爸的大声呵斥。每次看到其他孩子和爸爸一起开心的做事情时,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孤单。我想这是孩子焦虑的主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1.刘熙的焦虑心理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刘熙是典型的“缺少父亲陪伴”孩子,父亲工作忙,与学校基本不联系,极少与学校沟通。在我们的统计中,由有母亲负责辅导孩子的家庭占近70%,父亲陪伴缺位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对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巨大挑战。加上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且基本都是大班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很难为陪伴缺位的孩子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令人堪忧的是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学生的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这部分学生产生焦虑的心理。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从刘熙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小学生的焦虑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的缺失是一个方面,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父亲陪伴缺位对学生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现在人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等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导致更多的父亲更少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刘熙的父亲上班早出晚归,下班就沉迷于玩手机或网络游戏,陪孩子的时间更少了,留给孩子更多是孤独与焦虑。其次,家庭情感压力的失度。产生焦虑情绪的学生中,父亲对他们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观念旧。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让大部分男人都觉得女人的作用就是:相夫教子。二是没耐心。“望子成龙”的急切的高要求,在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候就没耐心引导孩子甚至责备怒骂,孩子就会感到焦虑恐惧,久而久之,对父亲的陪伴的期待就慢慢减退。
3.个人的主观因素
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有着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往往是缺乏自信,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特别急于表现,一点表现不好就显得很恐慌,很焦虑
三、辅导过程和个案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爸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一不可。了解了刘熙的基本情况,我们希望可以帮助他,让他变得健康快乐地学习。
我们和刘熙爸爸决定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帮助刘熙走出焦虑,找回快乐。首先制定有效的陪伴方案,争取每晚抽出半个小时和孩子玩游戏,做功课或一起动手做手工。很多爸爸的探索和尝试欲望比较强,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征,很适合当孩子们的体验学习导师。每当成功完成一件事,就在醒目的地方贴一个小贴纸或小星章,累积到一定的数目及时给予奖励。还建议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阅读,从而建立一种温馨的亲子关系。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随时都在观察和感受着爸爸和妈妈的相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心理和情感发展。 在学校里,根据刘熙的基础,在提问他时,让他尽量慢慢学会思考,进行适时的耐心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培养其自信心。在学校体育节中,刘熙参加了拍篮球接力比赛。我们特意邀请他父亲也抽空过来参加亲子活动,在跑道上虽然摔了一跤,鞋子掉了,他马上爬起来继续完成比赛,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声。一个学年过去了,老师们和刘熙的家长觉得:刘熙慢慢从焦虑中走出来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了。
如果刘熙在某方面表现得不够好,家庭和学校相互交流。我们就共同商讨详细的计划,若效果不佳就有针对性的修改。
四、个案教育引发的思考及策略的探究总结
(一)个案教育的反思
从以上的个案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成长确实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双方面的配合。回顾以上案例,如果只是我们老师采取措施改变刘熙,而他的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问题,刘熙可能会走更多的弯路。
现在刘熙的性格是变自信开朗了,但他以后会不会再变得焦虑呢?我想都有可能。如果他的父亲以后又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无暇顾及刘熙的学习和成长的心理变化。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近几年,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节目的热播,让爸爸育儿的话题成为热点,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在成长中的心理健康。
(二)策略的探究总结
了解了父亲陪伴缺位的小学生产生焦虑的各方面的原因,掌握了其焦虑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补救。学校、家长应互相配合,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更不能不闻不问,弃之不管。
爱孩子,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心理素质,教师应尽自己所能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耐心、细致、科学的教育,特别是“焦虑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家长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諧的家庭文化氛围。孩子的成长不会重来,因此,专家建议,爸爸们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首先,在陪伴孩子时,爸爸要更有耐心,多学习一些关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知识是很必要的,知道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有一个过程的,很多时候需要大人更多耐心去解释、去等待他们慢慢成长,相信当理解了孩子,爸爸的容忍度也会相应提升。爸爸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爸爸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生存,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使得孩子尤其是家庭教育不完整的孩子心理上的脆弱表现无遗,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义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它的落实与否对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如何密切关注孩子成长是的心理变化?我想这是当代家庭迫切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让祖国的小花朵开得更灿烂,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温馨,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 李百珍,与孩子共同成长.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2] 方靓.陪着孩子长大.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 金保华,张国强,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4] 洪霞.解开自卑情结——阿德勒与奥修自卑情结比较及启示.社会心理学,2007.
[5] 徐思安.青少年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6] 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林青贤.幸福,从接纳开始.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