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记》课程教学推动学生写作能力训练[]

来源 :新作文·教学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具备良好的写作素养,完成日常工作的各项书面计划、过程记录、材料总结,能够根据行业需求完成相关的文案策划,替特定人员撰写面对不同受众的发言稿、演讲稿等,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写作能力的培养已不再仅仅拘泥于固定模式、特定规范的行文习得上,个人全面的文化素养在文字撰写方面的综合体现,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认可,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传统经典文学教学与应用写作之间,貌似相隔较远,实则密切相关。《史记》作为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篇目安排详今略古,叙述节奏有条不紊,在处理材料、组织语言等方面,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史记》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具有重要启示。作为文学巨著,详略得宜、剪裁有度、互文见义,是《史记》在写作手法方面的重要特征。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上述内容也是讲授的重点,但我们对其在写作训练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多停留在就文本分析其优点,没有刻意强调它对应用写作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教师对于《史记》课程的教学,侧重文学、史学的意义和特点,多从各自学科出发进行讲授。然而,作为一种潜移默化、适度拔高,教师在授课中若能《史记》作为写作范例进行分析,會取得经典作品与写作训练的双重功效。在《史记》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往往因教学重点的设置,忽视了这种点拨、贯通意识,学生自身也多缺乏古今跨界、科目互通的能力。故此,我们的教学多停留在课程的专项讲解模式中,单纯将《史记》的写作特点当作必学必背的内容,缺乏实践训练引导。尽管对《史记》阅读,已经在中学阶段有了一定接触,但学生多重视专项学习或字句分析,大学阶段的课程,则因学科差异而在教学方面侧重不同。这样,《史记》作为传统经典课程的教学,因缺少实践落实而打了折扣,学生只喜欢听故事、看人物,没能将应用写作的能力训练与经典作品的讲读教学相结合,学习流于表浅。
  其次,《史记》严密的逻辑性,有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史记》能够完成超大规模叙述的基础,在逻辑思维训练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重视,这也是应用写作课程中的重要训练内容。《史记》的鸿篇巨制,五种体例的相互配合,既有纵向的时间安排,也有横向的事件叙述,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演进线索。围绕本纪、世家、列传自上而下的列传体例,又以书、表作为补充介绍,廓清了典章制度的沿革与变迁,太史公“成一家之言”的理性主张得到了完美的表述。各体之间破例的存在,单传、附传、合传、类传之间的灵活使用,既是作者剪裁设置的匠心独具,更是其严密逻辑的深刻体现。《史记》单篇叙事的逻辑性也同样不胜枚举,限于篇幅,此处不再罗列。笔者想要强调的是,上述内容是我们在《史记》教学中必然涉及的内容,但同样,传统教学对这一点并没有足够重视。搜集材料、分析材料、梳理写作思路,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训练内容,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必经阶段。《史记》涉及的人物与事件庞大博杂,但依旧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无论是整体设计思路,还是单篇结构安排,都是逻辑严密的产物,我们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的阅读经典篇目的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史记》丰富的语言词汇、警语典故,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应用文写作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措辞使用的要求很高,如何用简洁、有力的词语组织安排行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当下,流行用语层出不穷,网络用语变化万千,但这些语汇的真正沉淀与被大众普遍接受,需要时间检验。与此相对应的,是以《史记》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学,在语言词汇垂范后世、被大众熟知方面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累。我们现今使用的许多成语、名言警句,都源于以《史记》为代表的传统经典著作,十面埋伏、鸿门宴、四面楚歌等等词汇,在今天依然是影视剧等流行文化依托的底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在近年因特殊事件发酵为新的文化热词。这些“古老”的热词,正是国民基本文学与文化素养的体现,并不因其久远而黯淡,反是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特别需要强化学习的知识点。重视传统经典文学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的语料库,在写作专项训练中落实的并不理想;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等,在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全民诵读、国学经典受到热捧的当下,以《史记》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学,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成为新闻热词与流行语汇的原料库。这种发展趋势,既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调整、注重提升民族自信等国策相关,也从实际的文化发展与应用角度,体现出传统经典文化的独特魅力。言简意赅的应用文写作,完美配合经典词汇的使用,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需要刻意强调的。恰当使用流传千百年的经典语汇,既能优雅得体地发挥应用文的实际使用效果,更能体现写作者的文化素养,在未来的文案写作中将更加具有潜在的使用需要。
  此外,《史记》中“春秋笔法”的褒贬方式,是应用写作中需要摒弃的。《史记》成书过程的艰难,太史公的屈辱遭遇等,是我们理解其在某些篇章中无法直接评述的成文背景,是传统经典课程重点讲述的内容之一。作为史著,太史公尽可能地秉笔直书,但仍不免需要以隐晦的字句发表观点。然而,应用写作则要求观点鲜明、论驳清晰,二者之间的差别也十分明了。但这正好为我们强调应用写作的特点提供了对比的条件,应用写作力求直白表述观点,以期行文直指人心,帮助读者厘清重点,引起共鸣。通过比较,能够更好地凸显各自的文体特点,强化学习效果。
  近年的课改经验告诉我们,《史记》作为一部百科全书,是强化学生写作训练的资料库和模范样本。教师要细心挖掘这座宝库,在总结《史记》写作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写作课程的设计要求,实现课程之间的贯通教学。
  教师要熟悉《史记》内容,指导学生做好材料储备工作。积累是阅读的目的之一,对于这种鸿篇巨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进行写作材料储备,帮助学生认识材料运用的重要性与多角度解析性。《史记》的纪传体特征,尽管能够较清晰地看清人物的主要生平经历,但却不可避免地把具体的历史事件分割开来,因此,在不同人物传记中拼接材料,复盘整个宏观历史事件,对学生的阅读深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一复原历史事件的过程,正是学生材料整理的过程,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太史公对材料的切分。因此,对于这部巨著而言,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的有序提示与指导,适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而这一过程,也是对材料取舍的训练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史记》课程的目标设置方面,要有意识地强化对于写作能力训练的要求。所学专业不等于未来职业,写作能力是当今及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能力要求之一。当下,传统经典课程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设置,除基础教育阶段的标准化起步学习外,高等教育阶段设有专业学习、通识教育等课程作为补充,其目的,尽管多以“培养基本素养”“拓展人文情怀”等作为表述,但这种笼统的定性实际上掩盖了教学目的的模糊性。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强调学生动笔写作的能力训练。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史记》与《应用写作》课程的衔接,注意两个课程的材料共享与教学互动;借助通识课程的教学,有意将材料分析与写作能力培训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史事、夯实传统文学基础的同时,做到动脑思考、动笔写作,把写作能力培训与传统经典文学教学结合起来,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写作水平是检验学生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经典课程的建设需要用心设计。以《史记》课程教学推动学生写作能力训练,是我们课程改革探索中的一些收获与体验。经典阅读是基础和起点,能力的训练是阅读的指向。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广开思路,配合地方文化建设,主动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使传统经典课程焕发新的光彩。
  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史记》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研究”(编号:JG201607)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学习不仅需要相应的基础知识,还需要音乐与姿势的结合,从而形成声势与律动的教学方法。声势是指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产生有律动的声音,律动是指跟着旋律的律动的价值。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指间的摩擦、脚与地面的碰撞、手与腿的拍动来发出声音。他们可以仔细听背景音乐,掌握准确的律动,然后跟着律动发出声音。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协调性,锻炼他们找到正确律动的能力。学生可以与音乐融为一体,提高自身艺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中职学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很多学生都是学困生,还有些学生是问题少年,德育情况也比较堪忧。为此,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
期刊
摘要: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是直接影响英语的“教”与“学”的重要因素,积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教师对英语教学有深厚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才会专注投入,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效,并能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意义深远。只有意识到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
期刊
摘要:从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来看,高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学生价值以世界观念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所以在该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为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从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行为典范以及管理计划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执行的重要负责人。他们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的同时,还需
期刊
摘要:浸润着诗词的生活,无一不透露着美好。可是,在教学中的古诗词,命运便不大美好。教师容易解构诗歌无味,学生鉴赏诗歌无感。若要走出这种困境,需在两种不同情境下因材施教。拈花微笑,传递正能量,融入生活的诗歌鉴赏教学;诗词还原与错位法微观细读,渗入高考功利化诗歌鉴赏教学。  关键词:诗歌鉴赏 融入生活 诗词还原 微观细读  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词叩问心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期刊
摘要:清代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婚姻故事多借用“花妖狐魅”与书生的交往来关照社会人生,弥补现实的缺憾;《婴宁》通过婴宁与王子服自由相恋的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婴宁形象。  关键词:婴宁;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痴憨纯真  《婴宁》是蒲松龄写爱情婚姻的佳篇之一, 作者给我们精心塑造了一位没有受过封建礼教毒害的少女形象—婴宁,她爱花爱笑,将人生的美和自然的美融于一身,讓人耳目一新、过
期刊
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十分明显,如果我们谈论浪漫主义作家在对资本主义予以否定而不愿了解的话,那么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则力图深刻地认识当时的现实,反映内在的矛盾。 司汤达是一个大家,一颗19世纪璀璨的星星,他的作品《红与黑》成为文坛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为我们所能读到的世界文学宝库划上了多彩的一笔。  一本书,饱含着一个人的奋斗史,也由一场简单
期刊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刘扬忠先生就提出,不能以笼统的“爱国主义”来概括辛弃疾的主体意识。爱国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含义是不同乃至是本质上对立的,以今天的爱国描述古人的精神,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更何况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简直是惊人的伟大,同一时代不同的人的爱国方式也各不相同。  辛弃疾的爱国更因他的经历而显得与众不同,乃至格格不入。虽说“不要在独裁者的童年寻找日后暴政的影子”,
期刊
摘要:多文本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不但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与数量,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对学生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开发多文本阅读资源、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三个层面,对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多文本阅读模式进行论述,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小学语文;课堂实践  引言  多文本阅读是阅读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当中,明确的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语文的教学要重视阅读的部分,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能够重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加重要地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在语文阅读课堂之上被培养出来,所以本文认为“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课堂的展开是有必要,而且还要深受重视,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本文将会基于“个性化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