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大综艺诗词节目的热播,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这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要,学习诗歌必须从小培养。统编版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古诗词篇目的大幅度增加,古诗词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担。统编版教材所选的古诗词,用寥寥数十字,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启蒙学生的诗意,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有效教学,追寻诗意课堂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学生心中撒下诗意的种子?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探寻背景,激发兴趣。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解读出诗词中更深层的含义,并准确地把握诗词的灵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在对辛弃疾壮志难酬的遗憾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人闲居江西二十年的那种安逸、自在、宁静的乡村生活。只有对诗人有较深入的了解,方可进入诗人的内心,感同身受,激发学习兴趣。
2. 以读为本,勾勒诗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温儒敏教授说: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就有所感觉。这都说明了“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改“讲”为“读”。诵读是感受诗词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的最重要的方法与途径。诵读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学中可采用齐读、范读、唱读、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给学生留足时间读出诗意、品出诗韵。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笔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诵读:有师生配合饶有兴致的叠读;有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引读;还有意蕴深远的吟咏。
想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文独特的韵味,品悟诗文深远的意境,教师就应更注重挖掘教材,对诗词进行优化组合,横向延伸品读,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教材的理解,又能拓展学习内容。如教学“送别组诗”时,笔者选择三首表达方式不同的诗词:《赠汪伦》“以歌唤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目送情”,《送元二使安西》“以酒传情”,感受它们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还可以整合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纵向品读。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以带入他的另一首《春望》,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使学生更深入地研學,将诗句内在的意蕴品味出来,感受诗词的“张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
3. 巧借地图,读“诗”旅行。我们可以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前往诗人、词人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寻找古诗词的创作源头。一张李白足迹图,融贯了李白代表性的诗作及其“产地”。比如,李白来到江西庐山,惊叹于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景观,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打开地图,找到庐山的位置,了解其地理、历史知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桃花潭闻名遐迩,享誉千年。而这桃花潭在哪呢?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我们还可以沿着李白的足迹继续行走:看看蜀道有多难;去黄鹤楼感受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去登登太白峰……大半个中国尽收眼底。这样的创设,真正是跟着诗词去旅行,身未行,心已到,把诗和远方完美组合。
4. “画诗”写意,别具匠心。优秀的中国古诗,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意蕴深远,是无以言表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三个学段的诗歌学习目标中都提出阅读诗歌要“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将诗歌语言还原成视觉形象,真正走进诗中。因此,让每首诗都配有契合主题的水墨风格的手绘插画,用这种“画诗”的方式来表达意境,不仅能让学生真正体会诗中的韵律感、语言美,还能培养学生的情境感,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如《江雪》中下雪的江面、一叶孤舟、垂钓的渔翁,把幽静寒冷的画面与清高孤傲的诗人融合在了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 指导创作,学以致用。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要学以致用,这必然要落实到写上。古诗文改写最好的创作形式就是“文包诗”。“文包诗”是根据诗或词改写而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黄鹤楼送别》是“文包诗”的范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基本字词,比如“之”“故人”“烟花”“下”“孤帆”“唯”“天际”等,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再从写作的角度,教给学生“文包诗”的特点:加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描写,不仅要将诗意藏在文章里,还要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让故事生动丰富,为改写打好基础。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其提笔创作,体裁不限,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对对联,然后再自创对联,试写五言绝句。当然,古诗词改写建议从高年级开始,不必操之过急,培养兴趣即可。
二、链接生活,点亮诗意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语文教科书只是个凭借,里面选入的古诗文是有限的,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把握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就要注重课外拓展延伸,搭建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1. “古诗文考级”活动。为了给学生背诵古诗文创造条件,学校课间播放经典诵读音频,班刊每周展示学生必背古诗一首,营造人人背古诗文的氛围。班级自行设计班级考级要求,学生达到会背诵古诗二十首的要求时,就可以申请考级,获得称号。
2. “主题诗词”研学旅行。走进生活,寻找诗词主题。如“农历天空诗会”“四季诗韵”等活动直抵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感动于花开花落之时,丰满诗情,走近诗词深处。
3. “诵读之星”评选活动。让有兴趣的学生自行申报参加活动,通过初选、复赛、决赛的形式,展示学生播音风采。选出优秀“诵读之星”,参与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让优秀从校内走向校外,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4. “诗词邮票”设计大赛。借助我校国家级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的校园邮局平台,把古诗和邮票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一页邮展“”一邮一文“等活动,让诗词文化独具特色。
小学阶段是大量学习古诗词的最佳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古诗词,感受诗词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让古诗词中蕴藏的智慧、风骨和人生态度,引领学生诗意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六中心小学)
一、有效教学,追寻诗意课堂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学生心中撒下诗意的种子?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探寻背景,激发兴趣。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解读出诗词中更深层的含义,并准确地把握诗词的灵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在对辛弃疾壮志难酬的遗憾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人闲居江西二十年的那种安逸、自在、宁静的乡村生活。只有对诗人有较深入的了解,方可进入诗人的内心,感同身受,激发学习兴趣。
2. 以读为本,勾勒诗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温儒敏教授说: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就有所感觉。这都说明了“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改“讲”为“读”。诵读是感受诗词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的最重要的方法与途径。诵读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学中可采用齐读、范读、唱读、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给学生留足时间读出诗意、品出诗韵。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笔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诵读:有师生配合饶有兴致的叠读;有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引读;还有意蕴深远的吟咏。
想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文独特的韵味,品悟诗文深远的意境,教师就应更注重挖掘教材,对诗词进行优化组合,横向延伸品读,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教材的理解,又能拓展学习内容。如教学“送别组诗”时,笔者选择三首表达方式不同的诗词:《赠汪伦》“以歌唤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目送情”,《送元二使安西》“以酒传情”,感受它们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还可以整合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纵向品读。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以带入他的另一首《春望》,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使学生更深入地研學,将诗句内在的意蕴品味出来,感受诗词的“张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
3. 巧借地图,读“诗”旅行。我们可以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前往诗人、词人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寻找古诗词的创作源头。一张李白足迹图,融贯了李白代表性的诗作及其“产地”。比如,李白来到江西庐山,惊叹于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景观,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打开地图,找到庐山的位置,了解其地理、历史知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桃花潭闻名遐迩,享誉千年。而这桃花潭在哪呢?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我们还可以沿着李白的足迹继续行走:看看蜀道有多难;去黄鹤楼感受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去登登太白峰……大半个中国尽收眼底。这样的创设,真正是跟着诗词去旅行,身未行,心已到,把诗和远方完美组合。
4. “画诗”写意,别具匠心。优秀的中国古诗,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意蕴深远,是无以言表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三个学段的诗歌学习目标中都提出阅读诗歌要“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将诗歌语言还原成视觉形象,真正走进诗中。因此,让每首诗都配有契合主题的水墨风格的手绘插画,用这种“画诗”的方式来表达意境,不仅能让学生真正体会诗中的韵律感、语言美,还能培养学生的情境感,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如《江雪》中下雪的江面、一叶孤舟、垂钓的渔翁,把幽静寒冷的画面与清高孤傲的诗人融合在了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 指导创作,学以致用。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要学以致用,这必然要落实到写上。古诗文改写最好的创作形式就是“文包诗”。“文包诗”是根据诗或词改写而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黄鹤楼送别》是“文包诗”的范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基本字词,比如“之”“故人”“烟花”“下”“孤帆”“唯”“天际”等,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再从写作的角度,教给学生“文包诗”的特点:加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描写,不仅要将诗意藏在文章里,还要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让故事生动丰富,为改写打好基础。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其提笔创作,体裁不限,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对对联,然后再自创对联,试写五言绝句。当然,古诗词改写建议从高年级开始,不必操之过急,培养兴趣即可。
二、链接生活,点亮诗意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语文教科书只是个凭借,里面选入的古诗文是有限的,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把握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就要注重课外拓展延伸,搭建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1. “古诗文考级”活动。为了给学生背诵古诗文创造条件,学校课间播放经典诵读音频,班刊每周展示学生必背古诗一首,营造人人背古诗文的氛围。班级自行设计班级考级要求,学生达到会背诵古诗二十首的要求时,就可以申请考级,获得称号。
2. “主题诗词”研学旅行。走进生活,寻找诗词主题。如“农历天空诗会”“四季诗韵”等活动直抵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感动于花开花落之时,丰满诗情,走近诗词深处。
3. “诵读之星”评选活动。让有兴趣的学生自行申报参加活动,通过初选、复赛、决赛的形式,展示学生播音风采。选出优秀“诵读之星”,参与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让优秀从校内走向校外,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4. “诗词邮票”设计大赛。借助我校国家级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的校园邮局平台,把古诗和邮票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一页邮展“”一邮一文“等活动,让诗词文化独具特色。
小学阶段是大量学习古诗词的最佳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古诗词,感受诗词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让古诗词中蕴藏的智慧、风骨和人生态度,引领学生诗意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