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国际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非洲的汉语教学总体而言起步晚、底子薄、条件差。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虽然基础薄弱,但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尼日利亚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尼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为汉语教学在当地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目前该国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当地现有语言秩序使汉语教学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缺乏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独立自主办学力量薄弱,汉语教学师资力量极度稀缺等。为实现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加快汉语传播,调整海外汉语教学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争取语言输入国的政策、资金等配套支持,围绕语言附加值激发内驱力等对策。
  【关 键 词】“一带一路”;尼日利亚;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尼日利亚地处西非,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西非乃至整个非洲具有较大影响力。1971年,尼日利亚与中国建交。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目的地国。在尼日利亚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后,中尼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①,但目前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两国关系发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需求。本研究聚焦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挑战,并对进一步提升该国汉语教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一、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现状
  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普遍具有“起步晚、底子薄、条件差”的特点。虽然西非国家与中国的各领域合作发展较快,但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西非国家都是有了孔子学院后才开始真正的汉语教学。汉语对于西非人来说是一门新的外语。①在21世纪之前,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事业处于零散甚至空白状态,即使在今天也处于起步阶段。
  (一)汉语教学机构数量及其分布
  尼日利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主要外语语种是法语、阿拉伯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汉语在该国属于新兴外语语种,目前尚无权威的汉语教学机构数量和分布数据。本研究统计到的尼日利亚汉语教学机构共计39个,在布局上存在以下特点。②
  一是地域分布不够广泛。尼日利亚的37个行政区中,仅有11个行政区设有汉语教学机构,2/3的行政区尚未开设相关机构,就全国范围而言,汉语教学机构的分布密度偏低。
  二是地域分布不够均衡。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机构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城市,占比90%以上,而北部的机构数量占比明显偏低,首都的相关机构数量占比也明显不足。拉各斯作为该国经济重镇,拥有一所孔子学院,下属22个教学点,占全国汉语教学机构的一半以上;阿布贾作为该国首都,仅有2个汉语教学点,并无孔子学院。相比之下,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普遍具有“高度向所在国首都集中”③的特点,尼日利亚首都汉语教学力量较为薄弱,与非洲其他国家差异很大。
  三是地域分布存在随机性。这体现在单位人口数量与对应的教学机构数量存在较大比例失调。“尼日利亚拥有超过250个民族,人数最多的是豪萨—富拉尼族(Hausa-Fulani),占全国人口29%,约鲁巴族(Yoruba)占全国人口21%,伊博族(Igbo)占全国人口18%。”①三大族群所拥有的汉语教学点数量如表1所示。三大族群单位人口所拥有的汉语教学机构数量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约鲁巴族、伊博族、豪萨—富拉尼族。可见,虽然豪萨—富拉尼族占全国人口比重最大,但单位人口数量所拥有的汉语教学机构占比反而最低。
  (二)汉语教学机构类型
  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机构按照其成立方式、资助途径、师资来源,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孔子学院总部(现为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③)资助型、在尼华人社团资助型、尼方独立办学型,在一些国家存在的家庭补习、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形式未在尼日利亚出现。分析发现,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机构主要有如下特点。
  以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资助型汉语教学机构为主体。本研究统计到的39个尼日利亚汉语教学机构主要为孔子学院及其下属教学点,教学对象为当地人,其中36个机构的师资和经费由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提供。
  以在尼华人社团资助型华文教学机构为补充。目前尼日利亚最大的华人聚居城市——拉各斯開设了2所华文学校(龙之梦华文学校、华助中心华文学校)。华文学校的教学对象为华裔,师资为在尼华人,办学资金主要为自筹,办学规模小。
  尼方独立办学型汉语教学机构处于萌芽阶段,仅有1个办学机构,由尼方单独出资,即埃努古教育学院(Enugu State College of Education)汉语教学点。该教学点曾隶属于孔子学院,后独立办学。
  (三)孔子学院是当地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
  孔子学院的创办对于促进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视为该国汉语教学事业的分水岭。尼日利亚系统化、成规模的汉语教学始于21世纪初孔子学院的创办。截至2020年,尼日利亚共开设2所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2月的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和成立于2008年10月的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成为尼日利亚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逐渐形成了“一院多点”格局,即“一个孔子学院在所在国的不同地区和高校设立多个汉语教学点,由孔子学院统一管理,统一配置汉语教师和资源”①。
  截至2020年3月,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开办了4个汉语教学点,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开办了22个汉语教学点。在尼日利亚全部39个汉语教学机构中,属于“一院多点”的机构就有28个,占比达72%,可见孔子学院在该国汉语教学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师资力量上,2所孔子学院拥有近30名中方汉语教师,超过其他汉语教学机构中方汉语教师数量的总和;同时,2所孔子学院拥有本土汉语教师9名,其中文基本达到汉语水平考试(HSK)五级或六级水平,基本上都有在华深造和进修经历,而其他汉语教学机构的本土教师质量则参差不齐。此外,在汉语水平考试方面,2所孔子学院是尼日利亚仅有的2个HSK考点。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HSK考点累计考生达9893人次,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考点累计考生4287人次(详见表2),这2个考点承担了尼日利亚全部的汉语水平考试工作。   二、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面临的挑战
  发展海外汉语教学事业面临的挑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三教”(教师、教材、教法)问题,以及市场化运作不足、容易受政治因素影响等。海外汉语教学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外部条件,这是由各国的不同国情、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可以说一国有一国汉语教学之实际。①就尼日利亚来说,除上述共性难题外,该国汉语教学发展还面临以下突出挑战。
  (一)当地现有的语言秩序使汉语教学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化迅速发展,形成了当今“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政治格局对语言格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英美等国凭借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实力,采取积极的英语传播策略,使英语成为国际主导语言之一,国际语言秩序(Language Order)获得重构。“语言秩序是社会现实”②,国际社会有国际社会的语言秩序,某一国家和地区也有相应的语言秩序。
  由尼日利亚的历史和现实决定,英语是该国唯一的官方语言和各领域使用的通用语,属于该国语言秩序的第一梯队;该国的三大民族语言——豪萨语、约鲁巴语、伊博语,以及部分活跃的少数民族语言属于民族聚居区日常生活用语,《尼日利亚国家教育政策》(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National Policy on Education,简称NPE)也要求中小学根据所在的民族地区开设相应的民族语言课程,属于第二梯队;法语、阿拉伯语等深度融入尼日利亚国民教育体系,根据NPE规定,从小学到初中,阿拉伯语都是选修课③,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法语都是必修课,高中阶段分科后,学生仍可以将法语、阿拉伯语作为自己的选修科目④,大学阶段也可以将法语、阿拉伯语作为主修专业,因此这两种语言属于第三梯队;西班牙语、德语虽然未被纳入该国国民教育体系,但在当地相关培训機构众多,市场化运作程度高,部分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属于第四梯队;而汉语尚未进入当地教育体系①,汉语教学的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仅有2所大学开设汉语本科专业,1所大学开设汉语选修课,因此可将汉语归入第五梯队。从表3可知,汉语在尼日利亚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缺乏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
  从全球范围来看,有些国家和地区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和管理体系较为成熟,通过成立专门的协调、指导机构来统筹域内汉语教学和科研工作。③同时,还有很多国家也成立了相关协调机构,如法国的汉语教学协会、南非的中文教师协会、喀麦隆国家中等教育部下设的汉语总督学等。此外,汉语办学较为成熟的地区,如欧洲地区设有“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亚太地区设有“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等,此类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制订工作方案,有利于从“一盘棋”的高度规划本国、本地区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而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事业起步晚、发展经验不足,导致事业发展缺乏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呈现“自然生长”的状态,缺少人为干预和规划。各机构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各不相同,缺乏必要的教学交流和研讨,难以形成合力,无法“连点成线、以线带面”。
  (三)当地独立自主办学力量薄弱
  尼日利亚虽然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但“国内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错综复杂的宗教纷争、结构单一的经济模式、暴恐袭击和反叛武装,都是阻碍其参与全球化、引发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①,该国发展水平受石油经济影响较大,诸多因素导致其经济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中国与东非的联系,但尼日利亚地处西非并且长期被英国殖民,与中国的往来并不频繁,加上汉语尚未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多方面原因导致该国汉语教学独立自主办学力量十分薄弱。
  一方面,尼日利亚对汉语教学机构投入不多。当地孔子学院主要由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派遣师资并提供资金支持,而尼方投入资金和孔子学院自身活动收入占比偏低,对中国的投入依赖性很强:中方有投入,教学机构就能运行;中方撤走投入,教学机构就面临关闭的风险。“有的(汉语教学机构)过分依赖中方的资源,单纯地把目光定在中方的资金投入上,甚至把孔子学院当作是一个免费的汉语教学资源。”②
  另一方面,尼日利亚独立培养本土汉语师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尼日利亚能够授予汉语本科学历的高校仅2所: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和拉各斯大学,本土汉语师资主要依赖中国高校的培养。邻国喀麦隆的马鲁阿大学2016年就已经培养出汉语师范方向硕士研究生,而尼日利亚汉语教育的最高层次仅是本科,严重限制了其培养高层次本土汉语教学师资的能力。
  (四)汉语教学师资稀缺
  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现象已经出现很多年,但本研究认为,汉语“高烧”③在非洲。2018年5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非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时指出,非洲是全球孔子学院办学成效最好的地区。④一方面是激增的汉语学习需求,一方面是有限的教师人数,导致师资力量极度稀缺。
  前文提到“一院多点”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员“就近”学习汉语的需求,也能够扩大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范围,但不利的一面也很明显:随着教学点的开办,更多的汉语学习爱好者蜂拥而至,加剧了师资的短缺。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拥有汉语教师22名,下设4个教学点,师资力量尚可满足;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拥有汉语教师14名,下设教学点则高达22个,严重“超负荷”。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各教学点的教师常驻孔子学院,根据教学安排分赴各个教学点开展教学,由于教学点太多而师资有限,导致部分教学点每周的授课时长仅为几个小时。而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点均有教师常驻,可确保每个级别的学生每天都有2个课时以上、每周10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投入汉语学习中。驻点教学的方式确保了每个教学点有固定的师资,这种按点分配师资的方式有利于避免盲目扩张,化解师资不足的弊端。   三、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过去十年中,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在国家大力支持和业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①尼日利亚的汉语教学机构同样存在着“生存能力非常脆弱”“主要靠输血维持生命”②的发展困境。实现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工程和宏大命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本研究从国家关系发展层面、语言输出国③层面、语言输入国④层面、汉语自身价值层面等角度来阐述实现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加快汉语传播
  英语成为国际主导语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软硬兼施”的结果:一方面通过殖民、战争、贸易等手段“硬推广”,另一方面依靠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盟主”地位进行“软推广”。显然,汉语不能走英语的老路。
  前文已经论证并得出汉语在尼日利亚处于语言秩序第五梯队的不利事实,面对巨大的语言竞争压力,宜从汉语推广和“一带一路”建设结合的角度谋求破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⑤,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方位推进中国与沿线各国务实合作,以实现“五通”目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汉语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创造了新的机遇。当今汉语国际传播应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搭上沿线国家经贸与产业经济合作全球化拓展的“顺风车”,从而加快汉语向世界传播的步伐。⑥
  本研究认为,能够为“一带一路”铺路的语言资源至少包括三种:一是国际主导语言即英语;二是沿线各国人民的母语;三是中国官方语言即汉语。但这三种语言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融合程度是有差异的。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使用人口多,能够满足基本交际和商贸往来等需求,但在实现中国所要达到的情感表达、民心相通等目标上还有难度。使用沿线各国母语显然有利于拉近心理距离,有利于密切合作,但语种众多,学习难度较大。而汉语推广正值世界范围内兴起“汉语热”,汉语作为“贸易语言”的趋势日趋明显,“一带一路”沿线汉语教学机构布局也初具雏形。尼日利亚已经加入“一带一路”建设,汉语作为“一带一路”的“铺路”语言,与“一带一路”建设有诸多契合点。汉语推广与“一带一路”应互相借力、融合发展。
  (二)调整海外汉语教学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
  海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盘”很大,但资源有限,这就要求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过去的十几年中,海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迅猛发展主要依靠中国的人力、物力支持,输入国主要是被动接受。这种语言传播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海外汉语教学事业短期内取得迅速发展,但“这种生存和发展依赖应该说只能是权宜之计,将来是难以为继的”①。
  此外,当前对海外汉语教学情况的认知还存在一些偏差,例如认为海外华文教育成效远远大于海外汉语教学。②本文作者曾在菲律宾从事华文教育1年,在尼日利亚从事汉语教学4年,根据观察和对比发现,上述认知存在绝对化倾向,既不应将资源盲目投向针对华裔的华文教育,也不应将资源盲目投向针对非华裔的汉语教学。由于地区、国别差异巨大,优化资源配给应以实地调研为依据,并适度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三)争取语言输入国的政策、资金等配套支持
  从输出国中心转为输入国中心是世界各国语言推广的国际惯例。“世界各国是发展本国汉语教学的主体,理所应当肩负起本国汉语教学的主体责任。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外语教学,从政策到实践都是自己国家的事,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一定要有‘有限责任’意识。尽量不要包揽过多,以免适得其反。”③
  外语在尼日利亚的传播有成功的先例,为汉语提供了借鉴。如尼日利亚法语村(Nigeria French Language Village, Badagry, Lagos State)、尼日利亚阿拉伯语村(Nigeria Arabic Language Village, Ngala, Borno State),实际上是联邦政府设置的专门语言培训机构,在联邦大学委员会(National Universities Commission)框架下开展工作,是负责整个尼日利亚法语、阿拉伯语教学的总部,為其国内大中小学提供教学资源和培养师资,也为其国内法语、阿拉伯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提供“沉浸式”(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me)学习机会,这是他们正常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除面向学生以外,相关机构也为社会人员提供语言培训服务。法语村和阿拉伯语村还得到尼日利亚高等教育信托基金(Tertiary Education Trust Fund,简称TET Fund)的资助,完全实现了本土化办学。
  与法语、阿拉伯语相比,汉语教学得到的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还比较少。要实现本土化办学,还需获得输入国政府更强有力的支持,包括输入国多方联动拓宽资金来源,使汉语教学的“推广机制从教育系统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①,还要吸引国内外社会团体和企业广泛参与,最终实现汉语教学机构“共建、共管、共有、共享”②的目标。此外,还需在当地现有2所高校汉语本科教育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专业硕士和博士层次教育项目的落地。
  (四)围绕语言附加值激发汉语学习内驱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外语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外语学习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行为,人们大都是为了某种实际的利益而不是仅仅为了消遣去学习一种外语。”③分析个体选择学习某一语言的微观动机可发现,“个体基于对学习成本—收益的考察而决定是否学习这种语言,当学习一种语言所获得的利益大于支付的成本时,个体才会选择学习该语言”④。很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汉语正在成为极具上升空间的国际性语言和贸易语言,并主张通过汉语带来的经济附加值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汉语的工具价值得到凸显。以尼日利亚为例,中国承建了该国一大批标志性的土建工程项目,如埃努古国际机场、哈克特国际机场、阿布贾城铁等,创造了数以十万计的工作岗位。当今世界众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虽说多种多样,归根结底是看重汉语的“工具价值”。有研究认为尼日利亚汉语学习者的“工具型动机最高”⑤,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求职和留学。这就启示我们,该国汉语教学要围绕汉语的“工具价值”,畅通求职和留学两大诉求,解决好四个紧迫问题。
  一是优化办学模式,做好汉语水平考试推广工作。“一院多点”办学模式有利有弊,这就要求孔子学院趋利避害、量力而行。是否进行“一院多点”办学以及开设几个教学点,应首先对自身办学能力、师资条件、教材资源等因素进行评估,既不必过于保守,也不能盲目扩张。另外,尼日利亚仅有2个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分别位于国家的南部和东南部。北部考生赴考路途遥远,加之该国交通状况不佳,极为不便,对其求职和留学目标带来阻碍这种状况应得到改善。
  二是改革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申请模式。去中国接受优质教育是发展中国家汉语学习者的重要动机,尼日利亚具备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推荐资格的机构只有2家孔子学院,非孔子学院学员难以得到推荐机会。因此,宜积极探索改革奖学金申请方式,同时加强其他各类奖学金,如“一带一路”奖学金、商务部奖学金以及省、市、校奖学金的宣传推介工作。
  三是建立本土汉语学习者的求职平台。应加强尼日利亚中资企业、华人社团等与汉语教学机构的合作,成立尼日利亚本土汉语学习者求职平台,畅通汉语学习者的求职之路。
  四是优化汉语课程的职业化设计。从课程设计之初,就应该体现出差异性来,不单要教授当地人学习汉语,还要通过汉语学习,让人们切实掌握一些技能,让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学到谋生本领。①尼日利亚汉语教学应探索“汉语+”培养模式、订单化培养模式,还要重视商贸汉语、工程汉语的教学。
  结 语
  尼日利亚是非洲大国,该国汉语教学事业发展路径在非洲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其进行研究可为非洲各国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对尼日利亚汉语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梳理了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布局情况,分析了该国汉语教学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为实现尼日利亚汉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加快汉语传播,调整海外汉语教学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争取语言输入国的政策、资金等配套支持,围绕语言附加值激发汉语学习内驱力等对策。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非洲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存在,期待本研究对整个非洲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责任编辑:周雯)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在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社会环境愈发严峻的当下,中国成为全球化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在刻板偏见、虚假信息和极化言论频现的国际舆论场中,中国需要与自身承担的国际责任相匹配的话语权,以实现全球范围内中国声音的有效表达和中国形象的真实呈现。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将从内核基础维度、本体形态维度和价值追求维度,有序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  【关 键 词】媒体融合;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内容摘要】 研究在海外获奖的中国媒体作品,有助于判断国际受众对中国故事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由上海外语频道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获得了包括中国新闻奖和美国洛杉矶地区艾美奖在内的多个国内外奖项。通过叙事学分析可以发现,采取“问题—归因—对策(思考)”的叙事框架,广泛纳入中国社会各群体作为叙事主体,在“自塑”中融入“他塑”的叙事视角,是该片获得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建设性叙事不回避问题,直面
期刊
【内容摘要】 移动社交时代,美国的新闻消费出现了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三大趋势。短视频新闻极大满足了受众全新的新闻消费习惯。《华盛顿邮报》精耕短视频新闻业务,在选题策划、生产制作、视频分发、人力资源分配与信息反馈等多个环节发力并取得成效。分析《华盛顿邮报》的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可以在提升新闻的社交属性、实现差异化传播、增强用户黏性等方面获得一些借鉴。  【关 键 词】《华盛顿邮报》;短视频新闻;传
期刊
【内容摘要】 重大活动背景下的公众感知、媒介效果与城市形象间的关系机理亟须实证检验。本研究选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重大活动为案例,通过面向上海15个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公众感知正向影响媒介效果和城市形象,提高公众关注度和参与意愿是优化媒介效果与城市形象的有效路径;媒介效果正向影响城市形象,提高传播的充分性、及时性等正面影响媒介效果,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媒介效果在公众感知和城市形象的关系中起着
期刊
【内容摘要】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趋势不可阻挡。而在国际舆论场上,“西强我弱”的局面迄今并未根本改变,这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很不相称。我们要大胆突破思维惯性,抓住主要矛盾,既善于防御中的进攻,又善于进攻中的防御;既善于内线作战,又敢于跳到外线作战;既善于在新闻舆论战中争取主动,又善于运用非对称传播模式,打出文化传播、新媒体传播、好感传播的“组合拳”,切实增强中国国际传播能
期刊
【内容摘要】《经济学人》在西方主流媒体中颇具代表性。通过中国专栏文章及中国主题封面,《经济学人》建构了丰富、多元、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既包括执政日臻务实、成熟和自信等正面形象,也充斥着大量“先入为主”的负面形象描绘,表面揭露中国问题、批评中国作为,实则对华偏见浓烈、借机抹黑中国。针对此类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对外传播既要及时、全面呈现新闻事实,打破西方对华“刻板成见”和“话语霸权”,也要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Guangzhou为主题词,使用Python自动爬取2010~2019年海外社交平台推特涉穗话语自建语料库,使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对相关话语进行词频、搭配词、索引行和情感词分析,总结海外社交平台话语反映出的广州城市形象特征和传播特点,并参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建设目标,探究广州城市形象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所呈现出的不足以及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对外传播未来方向。  【关 键 词】海
期刊
【内容摘要】 直播带货是当下最热门的网络传播方式之一。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用好直播带货,可以使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兴手段与媒介。这是发挥媒体外交作用、促进中外交流互鉴的有益尝试。在彰显媒体服务属性、丰富媒体融合实践的同时,直播带货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媒体在境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近意大利”直播带货专场活动为例,阐述了活动背景与策划过程,分析了传播效果,从中探索国际传
期刊
【内容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直面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该理念对于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同时为新闻传播、内容制作、交流合作等国际传播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遵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中国国际传播需要构建新范式、推出新模式、拓展新路径,积极探索建立全球信息公共产品供给平台,在内容创作中坚持文明互鉴,推动民心相通。  【
期刊
【内容摘要】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外报道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创新了中国关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外话语表达,很好地争夺了国际话语权。本文旨在从对外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开展对外舆论斗争、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三方面梳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外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做法,总结归纳主流媒体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