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下的德育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性,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政治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耳染目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较高的道德教育。
  一、生物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多方面的。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应着重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等。
  1.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生物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分三类:
  (1)介绍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国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各种生物资源的数目,种类,它们在世界的地位以及经济价值。例如,我国鱼类有2000多种,占世界鱼类种类的10%左右;鸟类有1180多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3%以上,居世界之冠。除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外,还有银杏、银杉等珍贵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等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通过介绍我国的生物资源,以及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使学生迸发出爱国情感,激发其保护自然资源的自觉性。
  (2)介绍我国在农业及医药等关系生物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讲述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可以引入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并可简要介绍它是集中论述各种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和育种技术,家畜、家禽的饲养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的著作。在学习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学生认识到蛋白质是一种生命物质,而在1964年我国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从此生物和非生物的界限被打破,宣告人工合成生命的研究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生物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无比的智慧和创造力。
  (3)乡土教育
  爱国最具体的体现就是热爱家乡。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掘教材的乡土性。如将瑞安的的名优特产荆谷白银豆、陶山甘蔗、高楼杨梅、阁巷蝤蛑等带入课堂,使学生倍感亲切,易于学习,乐于接受。建立对乡土的缕缕情丝,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树立起为建设家乡,繁荣家乡而学习的赤子之心。
  2.道德品质教育
  (1)培养集体观念、协调合作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无论教师演示,学生实验,还是组织学生参观实习,都是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情况下进行的集体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很大关系。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也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演示实验时,有些学生高度兴奋,只注意现象,忽视了知识掌握;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看得清楚而站立起来,影响其他同学观察;在分组实验时常出现随便、马虎,不遵守实验规程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反映一些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针对上述表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努力使学生在默契配合中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讲究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意识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有的学生实验操作不按实验规程进行或操作不规范,有时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果误差大等现象,甚至发生事故。针对这些问题,在组织学生完成教材规定的每一个实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细心做好每一步实验,确保实验成功,并根据正确的实验结果回答习题所提出的问题。由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爱护公物、节约环保意识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有很多课程需要实验辅助,很多时间要在实验室里完成。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比较珍贵,学生稍微操作不当,就会造成物品损坏。有一些药品可以多次使用。而有的如果操作和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需要教师及时、长期的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和实验仪器,节约水电。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生物新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并恰如其分地加以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命是物质的。19世纪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细胞水平上证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了各种细胞都是由核酸、蛋白质等物质所构成,即使是后来发现的病毒也是如此。通过对生物界这些奥秘的揭示,不仅说明生命是物质的,而且还说明生命是可以认识的。
  (2)生物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再到衰老、死亡,生物种群则因漫长时间中生物出现的变异不断被环境所选择而逐渐积累,致使生物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的物种,即进化观点。它是贯穿在生物学中的一条主线,不论是植物界还是动物界,各类代表生物的比较,都清楚地反映出生物的进化历程。
  (3)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如在细胞中,线粒体中的“嵴”的结构极大扩展了需氧呼吸的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叶绿体中基粒则来自多个类囊体的堆叠,也提高了光反应的效率。在生物的个体水平表现更加明显,如水生植物的茎有异常发达的通气组织;鸟类中空的骨骼降低其体重适于空中飞翔等,都充分说明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
  (4)生物间及其与环境相互联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共生、共栖等种间关系,即使是两种看似无关的生物也一定会通过其他生物发生间接的联系。生物影响着环境,环境也影响着生物。在裸岩的演替中,只有地衣能够生存在没有土壤岩石上,但是地衣分泌的有机酸不断腐蚀岩石而产生较薄的土壤,所以地衣会被苔藓所取代,这样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直至出现顶级群落。在生态系统的调节中,大量营造防护林带,能使沙漠变成绿洲;滥砍乱伐盲目开垦就会使森林毁灭,造成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甚至使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处于灭绝境地。由此可见,生物体与其环境是息息相关、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
  (5)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在讲述植物的向光性原理时,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向光性是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学生了解这一原理后,可以进行小结: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其内因是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只有这两个因素同时起作用,植物才能表现出向光性,体现了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还有像生物的表现型是内因——基因型和外因——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简单的小结从生物学的角度印证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扭转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怪学习环境和条件的错误思想。
  二、生物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途径和措施
  1.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正确运用哲学原理,结合自身的观点去提炼授课内容中的育人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育人的思想内容和谐地融于课程内容之中,使二者構成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要适时地、巧妙地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使学生自然地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育人材料和生动的事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上形象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联系思想实际,敢于和善于触及思想深处,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意识打下基础。
  2.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多样化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十分有效。在这方面,生物学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组织、指导学生做生物学实验;观察、采集并制作当地的动植物标本;建立生物园地,栽培各种代表植物,或者配合校园的美化绿化,种植各种花卉、树木草坪等,也可以饲养一些实验小动物或经济动物;考察当地大自然界的山林湖泊河流,了解生物资源状况;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养殖场及有关工厂等。通过开展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使教学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获得扎实的知识,又能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中,受到生动的现实的思想教育。
  3.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行导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德育工作,首要的问题在于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立足于高的思想境界,用自己的正确思想、观点、模范行为来教育、影响、熏陶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成了育人的基础和关键。
  三、生物德育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遵循渗透性原则。空洞说教,牵强附会最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紧扣教材,自然渗透、融知识、方法、哲理、情感为一体,才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思想教育,所选的材料一定要典型,尤其要选与生产实践、日常生活或本地实际给合较為密切的例子。通过举例等方法进行,使学生产生实在感,亲切感,增加可信度。
  3.把德育内容同化于生物教学之中。不能把生物课异化为政治课,生物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就不能为德育而德育,那种牵强附会的“德育”、贴标签式的“德育”、穿靴戴帽式的“德育”,是应该摒弃的。教学中不能因为德育而削弱生物教学,应该是自然渗透、潜移默化地进行。
  四、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的体会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不仅不会影响生物知识的传授,反而赋予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德育教育必须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进行,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和实践锻炼之中,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是德育教育的组织实施者,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等,直接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因而生物课良好的德育效果依赖于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生物课的德育教育随时代的步伐前进,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实现优化的育人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教研员如何在教师园本教研意识日渐浓厚的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对组织区域教研有几点
摘 要:社区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本文力图从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中,力图探求提高社区文化品质,开创新的文化品格的途径;同时,强调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关怀,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关键词:社区文化;民间资源;文化品格;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社区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价值观念、知识水平、娛乐心态、审美层
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屡有发生,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来处理,同样的事情,不一样的处理,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对待问题学生,作为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和耐心,以唤醒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的信心。  现在教师待遇提高了,令人欢喜;现在学生难管难教,令人忧愁。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知识要不断更新,课堂教学要运用新的理念,要善于驾驭课堂,运用教学机智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临床用血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因此,血站、中心血库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形成了无偿献血服务护理体系,以保障无偿献血公民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