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封闭”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里讲的“封闭”是指个别学校硬性规定学生在较长时间(一般是一个月或几个月或一学期)内不能走出校门,不许与外界接触,只能埋头读书。还有的学校规定学生之间不准相互请教问题,担心瞎子牵瞎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有的中、小学,特别是个别私立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一涌而上,也盲目进行仿效,对天真活泼的学生进行硬性的封闭,扼杀学生的天性,在“封闭”上大做文章,鼓吹“封闭”“优越”。
  笔者认为“封闭”这种作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它只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阻碍学生与社会进行正常的接触,阻碍学生与同伴们进行正常的交往、交流,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是高分低能,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人应该经常与外界接触,三五成群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人们锻炼思维,增进学问,认识、了解世界。在一个小规模的团体中,成员们彼此交流知识、交流思想,并通过各种方式的比较、对照,甚至诘问、责难。这样不仅使自己的知识仓库日渐丰富,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学到别人那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克服某种思维定势,少走弯路,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交流,得到启发,获得信息,取长补短。现实生活中实现知识互补的成功案例层出不穷,我们这里无法一一列举。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人际之间的正常交流、交往与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接触社会对认识、了解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研究有关问题帮助很大。据说美国普林斯顿研究院经常邀请各国著名学者去从事研究工作,院方并不要求每位学者必须举办什么讲座或交出什么论文,但是规定他们必须参加周末茶话会,请大家即兴漫谈个人在学术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于是不少学者是就在茶话会上得到了很多启示,终于打开了思路,解决了某些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和新的观点。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他们在第一个25年中,因协作进行研究而获奖的占获奖人数的11%,在第二个25年中占65%,而到第三个25年则上升至79%。显然,交流、交往与协作取得了最佳研究效果,所以人需要与社会进行正常的接触。
  《学记》里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实际证明:盲目地搞“封闭”是弊大于利的。
  作为今天的学校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都不应该是“封闭型”的,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入社会后难以生存和创新。“封闭”只能约束学校自身的发展,约束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互相接触、交流、合作的大平台,才能培养民新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作为家长。更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闭于独室、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和方式,而应该是鼓励、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去和同伴们正当的接触、交流和交往,互相学习,认识、了解世界,甚至于“得意忘形”;或争辩反诘,或“短兵相接”,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生存、适应能力。
  归根到底,我们可以这样说:合理的接触和正当的交流、交往是产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源泉!所以,我们在提倡创新教育工作的今天,应该清楚地看到“封闭”的做法没有生机,它只是眼前利益,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发展后劲。学生对封闭说得最恰当不过了:“左封闭右封闭,整提学生不服气,现在看到分数高,走入社会差能力。”
  中、小学搞“封闭”那是少数人猎奇心理的错误作法,它影响了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我们应该及早废弃这种错误作法。
  我们有些学校为避免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家长又的确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把学生科学组织在一起学习、生活,那叫集中管理,而不叫所谓的封闭。从目前的形势和群众的要求来看,那完全是应该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我们构建和谐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完全有利,学生也不可能会与世隔绝。看吧,凡是把学生暂时科学地组织起来共同学习、生活,科学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学校就一定会兴旺,学生毕业后的满意率就特别高,家长也认可,群众也满意,社会也承认,这就是铁的事实。所以,我们搞教育的一定要把握好相对集中管理与封闭这个度,科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其他文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安慰莫过于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而教师的品行、学识、教学能力、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等,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全国第3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发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带来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更新与改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结合本人的
期刊
学校搞好创新教育,笔者认为:一、注意创新思想意识的养成;二、注意创新氛围的营造;三、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思想意识的养成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向。当今世界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和科技的高低。科教兴国已是我国基本国策。创新教育发展不上去,创新意识在社会上难以普及,无法适应未来国家高科技作先导的各行各业发展。而创新教育第一个问题是创新思想意识的养成问
期刊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与深入学习,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已经大大减少,广大老师都在寻求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教学方法。要想让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解放、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乐学”比“学会”更为重要。“乐”在形式上指欢乐和谐、愉悦的心情,在实质上是指精神上的专注与投入,是一种身心和谐舒展的美的境界。学生乐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情趣和愉悦,乐于学习、勤
期刊
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要由教师来承担,那么,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实实在在地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他们身上的确显示着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优势,让我们为之振奋,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灿烂前景,但另一方面他们刚刚离开学习的校园,踏进工作的校园,面对角色的转换,他们雄心勃勃,满怀建功立业的大志,可又感受到许多的工作无从入手,有时甚至是一筹莫展。由此看来,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
期刊
给镜子一屡阳光,它能映射出绚丽的光芒;给心灵一丝温暖,它变出一个美丽的天堂;给学生一片天空,会怎样呢?  有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美丽的希望。可是希望却在你手中。学生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理想,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欣赏、一份鼓励,都是学生希望实现的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我认为,在教育中更是如此。成年人尚且希望别人欣赏
期刊
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困难,部分学生厌学,甚至逃学、退学。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我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试行了分层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按层次分班,按层次教学    我们在教授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之前,就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基本情况进行分班,把学习基础好、潜力大的学生组成A类班,将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改变教学的方法,使教育技巧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1、发现思维的坡度太难时,应及时放慢讲解速度,进行必要的铺垫。或给出中间步骤,或编选过渡题目,以减小坡度、降低难度。  2、发现学生因旧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影响新知识的
期刊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鱼”到“渔”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人曰:“授之以渔,不如让其创渔。”从“授”到“创”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两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也折射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学生呢?    一、授鱼——灌输教育     从古代的私塾到现代的学校,我们一直在搞灌输教育。我们爱生如子,让学生过着“衣来伸手,
期刊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新形式的出现,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民族素质,关键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科技人才和国家栋梁,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我国中小学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渡时期,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
期刊
集体教育方法又称平行教育法,是相对个别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指运用集体教育理论,对被领导者的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集体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方法,克鲁普斯卡娅依据马列主义理论提出:集体是形成新人的基本条件,培养集体主义者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目的。  学校集体中,学生是集体的成员之一,对集体要服从。集体也不能忽视个人利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的学习、劳动、工作等活动的互相交往,影响着彼此的意识和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