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海临港地区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近几年临港地区在相关政府的引导下,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了飞速发展,原来的一座空城正逐渐演变成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城市。作为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大型主题公园——上海迪士尼乐园,于今年6月16日正式开馆迎客,其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国和外国的迪士尼爱好者,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溢出效应辐射到各行各业。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丰富,若其能与迪士尼实现联动发展,必将创造多赢的局面。基于区域资源联动发展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对上海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与迪士尼联动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上海临港地区作为上海建设海洋强市的核心区域和承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载体,将依托一些优惠政策,重点培育特色海洋产业、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的未来滨海城市。为发展旅游业,临港近几年建设了许多优秀的旅游项目,并充分利用迪士尼项目,推动以极地海洋动物展示为主题的上海极地海洋馆以影视作品拍摄及后期制作为主题的滨海临港影视基地等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游乐场所——迪士尼的运营将给上海特别是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活力。临港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作为未来国际化综合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临港近几年在旅游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迪士尼和临港新城作为浦东新区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不仅有利于两者自身的发展,对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上海临港地区依托洋山港的发展现状
上海临港地区位于上海的东南角,地处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直接腹地,也是上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未来临港地区将成为上海东南地区最具集聚力和发展活力的中等规模滨海城市,并依托上海洋山港成为辐射长三角的物流及临港产业基地。
临港地区作为海洋文化的“生活着的展示馆”,其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为了吸引人气,将临港新区打造成未来上海最具新引力的旅游圈,近几年临港新城在发展自身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引进了许多大型项目。整体上临港新城海洋文化资源以滴水湖为中心,呈向外辐射的空间分布,根据各资源的特征及属性可以就将其进行分类(见表1)。[1]
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具有一些特点:一是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涉及自然、人文、交通、艺术等方面。二是海洋文化资源独特且价值大。临港地区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如国际锦标赛级的滨海高尔夫球场、全球第七个世界级项目——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洋山保税区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构成板块之一,促进了临港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而自贸区给上海和周边地区经济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增长点。三是海洋文化资源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外界的知名度不高。临港地区许多优秀且具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还在积极建设中(如海昌极地公园、冰雪世界),加上离市区较远,交通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临港在外界的影响力相对于周边的崇明和奉贤而言还比较小。
二、资源联动及区位选择的效应辐射
“联动”就是将若干相关的事物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当其中一事物运动或变化时,其他事物也随之运动或变化的过程。基于联动的涵义,资源联动可以定义为以资源为基础,将位于相邻地域范围内的若干相关资源进行互动、整合,从而使产品得到优化的一种经营活动。
协同共生理论是协同学和共生学相结合的理论。协同学是研究如何进行协同工作的一门科学,具体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主体或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的,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3]Ahmadjian和Paracer认为,共生是一种自组织现象,生物体间出于生存需要必然按照某种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共同生存、协同演化的共生关系。[4]旅游资源整合、联动的实现需要个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积极配合。所以协同共生理论为进行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旅游景点的联动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区位指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用一定的空间坐标来表示,还强调自然界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区位论研究设计的对象已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三产业和城市及区域方面,成为指导人类各种生活活动的理论。[5]
区位理论是区域旅游选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交通规划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依据。资源联动应根据各旅游资源的区位选择有利于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资源进行联动,其中地缘因素是进行旅游资源联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区位论是区域旅游资源联动的指导理论之一。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临港新城的西北方向,距离临港之心——南汇新城镇大约36.4公里,两者紧密的地缘关系为两区域内资源联动发展提供了区位上的可行性。
三、上海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的联动基础
区位条件在地理上决定了资源联动的可行性,上海临港地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最南端,迪士尼乐园位于临港新城的西北方向(见图1),距离临港之心——南汇新城镇大约36.4公里,并且两者都隶属于上海浦东新区,属于东上海的轴心区。国内外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都由政府力量的介入,通过政府作为各方利益的总协调者和竞争合作的制定者。[6]由于都归属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管理,有利于两者整体发展的规划和各项工作的开展。相同的地理隶属区域和发展定位,为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和上海迪士尼的联动提供了基础。 上海临港地区在“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建设了大量骨干道路,通过东海大桥并通过临港新城的轴心运转,实现了洋山深水港与浦东航空港的双港对接,目前临港新城已形成海运、空运、内河航运、高速公路、铁路“五龙汇聚”的交通枢纽地带。为缓解地铁16号线的压力,更好地满足临港与外界之间的出行,上海临港地区市规土局提出了临港地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方案,推进沪通、沪乍铁路规划建设道路的规划,结合沪通、沪乍等铁路道路的规划建设,上海市将进一步优化国铁枢纽布局,包括增加临港、奉贤等铁路枢纽,提升南汇新城、南桥新城的对外交通。优化、加密临港地区市域线规划网络,包括新增南港线通道,规划起终点分别为奉城和亭林,预留延伸至枫泾、主要沿亭枫公路、平庄公路走行,并经沪乍铁路衔接南汇新城(临港),并可经金山支线、嘉闵线衔接上海南站、虹桥枢纽,可有效串联南汇新城、南桥新城、金山区;预留浦东机场—临港市域线通道,该通道有利于强化南汇新城与浦东机场、主城区、虹桥枢纽之间的快速联系。近期,临港管委会正在开展“关于制定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规划建议中提出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启动建设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加强与轨道交通短驳连接,形成多样化交通换乘体系的目标建设,[7]未来临港地区的交通将更加发达。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领导表示,为支持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这个重大功能性项目,地方政府将在迪士尼与临港之间建设快速交通线,让两者发挥协同效应。[8]这意味着连接浦东南北的地铁24号线将会尽快完成规划,大致走向为“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野生动物园—泥城—滴水湖”,另外通过沪通铁路、机场快线、磁悬浮延伸线也可把迪士尼与临港连接起来,提供国际旅游度假区与临港自贸港城之间的快速交通线。
资源是实现联动发展的基础。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一个集娱乐、购物、住宿、体验为一体的大型场所,以其独特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吸引大量迪士尼爱好者,迪士尼在许多项目上,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更好地满足了中国游客的需求。上海迪士尼乐园总体上分为6大主题园区(见表2)。[9]
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与迪士尼乐园旅游景点有一个共同特征:资源价值高而独特,许多资源都是中国旅游景点乃至世界旅游景点中的第一个。同时两区域旅游资源又各具特色,临港地区旅游具有很强的“海洋”特色,而迪士尼旅游资源突显国际化、童话色彩强烈。临港海洋世界与迪士尼的联动将会形成“主题互补,合作双赢”的旅游格局。且临港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项目与迪士尼乐园,同属于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圈四区三代一岛”发展规划中的“四区”,两项目都是上海为打造东亚最大的旅游项目的地和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区重点建设项目,[10]资源优势和资源内在的关联性为两区域联动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为吸引人气,落实临港地区“双特”政策,进一步降低临港地区出行成本,临港管委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2014年开始,对以临港(南汇)收费站为S2高速通行始末点的各类客车,优惠减免其在S2上的通行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从此路段进入临港和迪士尼的游客。此外上海浦东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7+1”布局中指出,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核心、大力培育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业零售、体育休闲等产业聚集平台,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高地,并与周围旅游资源组团式协调联动发展,将浦东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11]
四、上海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联动对策
加强自贸区建设,同时要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对接。迪士尼落成川沙后,对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定位将会是一个补充。[12]迪士尼乐园的运营将会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交通运输、产业链相关需求的提升,上海自贸区应充分利用迪士尼的溢出效应,发挥外高桥、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提升自贸区服务质量,转变发展策略。如在旅游服务贸易制度方面,对入境游客实行免签证政策,刺激外来游客来迪士尼旅游的意愿;在关税制度方面,对一些购物行为实行免税政策,从而整合价值链和旅游消费链;利用上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地理意义上的交汇点,定期举行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海洋节庆活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开展临港地区“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建立临港地区与迪士尼区域间的旅游监测和信息发布中心及其网络,建立服务游客、旅游运营商及其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两区域间的信息服务设施。目前,网络是游客了解和比较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也是旅游运营商与顾客互动、接受旅游反馈的重要途径,由公共的管理部门及时在信息平台上发布旅游信息,并针对游客的反馈对旅游路线、旅游项目进行优化。
构建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区域协同发展,必将涉及合作各方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相关管理部门应秉承“资源共享、路线互推、交通串联、客源互送、利益共享、责任同担”的原则,签订联动发展协议,并对违约一方,给予严厉处罚。
加强专业旅游人才的培养。韩国釜山海云台旅游业的成功发展,说明了旅游业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对其发展的重要性,韩国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会讲两种以上语言。[13]迪士尼作为刚刚运营的国际化旅游项目前景无限,加上临港地区许多极具吸引力的大型旅游项目还在积极建设当中,且致力打造国际化滨海旅游新城,因此两区域应充分利用临港地区的教育资源,培养旅游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海塘人文景观、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在建,海昌打造的第七个世界级项目)、冰雪世界(在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室内冰雪旅游度假项目)、航海博物馆(国家级综合性航海博物馆)、天文馆(中国第二个大型天文科普场馆)、书院人家、滨海高尔夫球场(达到国际锦标赛级)、芦潮港渔村、滨海旅游度假区(上海十佳休闲新景点之一)
上海临港地区作为上海建设海洋强市的核心区域和承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载体,将依托一些优惠政策,重点培育特色海洋产业、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的未来滨海城市。为发展旅游业,临港近几年建设了许多优秀的旅游项目,并充分利用迪士尼项目,推动以极地海洋动物展示为主题的上海极地海洋馆以影视作品拍摄及后期制作为主题的滨海临港影视基地等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游乐场所——迪士尼的运营将给上海特别是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活力。临港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作为未来国际化综合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临港近几年在旅游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迪士尼和临港新城作为浦东新区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不仅有利于两者自身的发展,对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上海临港地区依托洋山港的发展现状
上海临港地区位于上海的东南角,地处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直接腹地,也是上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未来临港地区将成为上海东南地区最具集聚力和发展活力的中等规模滨海城市,并依托上海洋山港成为辐射长三角的物流及临港产业基地。
临港地区作为海洋文化的“生活着的展示馆”,其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为了吸引人气,将临港新区打造成未来上海最具新引力的旅游圈,近几年临港新城在发展自身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引进了许多大型项目。整体上临港新城海洋文化资源以滴水湖为中心,呈向外辐射的空间分布,根据各资源的特征及属性可以就将其进行分类(见表1)。[1]
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具有一些特点:一是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涉及自然、人文、交通、艺术等方面。二是海洋文化资源独特且价值大。临港地区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如国际锦标赛级的滨海高尔夫球场、全球第七个世界级项目——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洋山保税区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构成板块之一,促进了临港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而自贸区给上海和周边地区经济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增长点。三是海洋文化资源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外界的知名度不高。临港地区许多优秀且具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还在积极建设中(如海昌极地公园、冰雪世界),加上离市区较远,交通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临港在外界的影响力相对于周边的崇明和奉贤而言还比较小。
二、资源联动及区位选择的效应辐射
“联动”就是将若干相关的事物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当其中一事物运动或变化时,其他事物也随之运动或变化的过程。基于联动的涵义,资源联动可以定义为以资源为基础,将位于相邻地域范围内的若干相关资源进行互动、整合,从而使产品得到优化的一种经营活动。
协同共生理论是协同学和共生学相结合的理论。协同学是研究如何进行协同工作的一门科学,具体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主体或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的,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3]Ahmadjian和Paracer认为,共生是一种自组织现象,生物体间出于生存需要必然按照某种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共同生存、协同演化的共生关系。[4]旅游资源整合、联动的实现需要个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积极配合。所以协同共生理论为进行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旅游景点的联动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区位指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用一定的空间坐标来表示,还强调自然界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区位论研究设计的对象已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三产业和城市及区域方面,成为指导人类各种生活活动的理论。[5]
区位理论是区域旅游选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交通规划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依据。资源联动应根据各旅游资源的区位选择有利于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资源进行联动,其中地缘因素是进行旅游资源联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区位论是区域旅游资源联动的指导理论之一。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临港新城的西北方向,距离临港之心——南汇新城镇大约36.4公里,两者紧密的地缘关系为两区域内资源联动发展提供了区位上的可行性。
三、上海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的联动基础
区位条件在地理上决定了资源联动的可行性,上海临港地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最南端,迪士尼乐园位于临港新城的西北方向(见图1),距离临港之心——南汇新城镇大约36.4公里,并且两者都隶属于上海浦东新区,属于东上海的轴心区。国内外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都由政府力量的介入,通过政府作为各方利益的总协调者和竞争合作的制定者。[6]由于都归属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管理,有利于两者整体发展的规划和各项工作的开展。相同的地理隶属区域和发展定位,为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和上海迪士尼的联动提供了基础。 上海临港地区在“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建设了大量骨干道路,通过东海大桥并通过临港新城的轴心运转,实现了洋山深水港与浦东航空港的双港对接,目前临港新城已形成海运、空运、内河航运、高速公路、铁路“五龙汇聚”的交通枢纽地带。为缓解地铁16号线的压力,更好地满足临港与外界之间的出行,上海临港地区市规土局提出了临港地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方案,推进沪通、沪乍铁路规划建设道路的规划,结合沪通、沪乍等铁路道路的规划建设,上海市将进一步优化国铁枢纽布局,包括增加临港、奉贤等铁路枢纽,提升南汇新城、南桥新城的对外交通。优化、加密临港地区市域线规划网络,包括新增南港线通道,规划起终点分别为奉城和亭林,预留延伸至枫泾、主要沿亭枫公路、平庄公路走行,并经沪乍铁路衔接南汇新城(临港),并可经金山支线、嘉闵线衔接上海南站、虹桥枢纽,可有效串联南汇新城、南桥新城、金山区;预留浦东机场—临港市域线通道,该通道有利于强化南汇新城与浦东机场、主城区、虹桥枢纽之间的快速联系。近期,临港管委会正在开展“关于制定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规划建议中提出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启动建设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加强与轨道交通短驳连接,形成多样化交通换乘体系的目标建设,[7]未来临港地区的交通将更加发达。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领导表示,为支持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这个重大功能性项目,地方政府将在迪士尼与临港之间建设快速交通线,让两者发挥协同效应。[8]这意味着连接浦东南北的地铁24号线将会尽快完成规划,大致走向为“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野生动物园—泥城—滴水湖”,另外通过沪通铁路、机场快线、磁悬浮延伸线也可把迪士尼与临港连接起来,提供国际旅游度假区与临港自贸港城之间的快速交通线。
资源是实现联动发展的基础。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一个集娱乐、购物、住宿、体验为一体的大型场所,以其独特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吸引大量迪士尼爱好者,迪士尼在许多项目上,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更好地满足了中国游客的需求。上海迪士尼乐园总体上分为6大主题园区(见表2)。[9]
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与迪士尼乐园旅游景点有一个共同特征:资源价值高而独特,许多资源都是中国旅游景点乃至世界旅游景点中的第一个。同时两区域旅游资源又各具特色,临港地区旅游具有很强的“海洋”特色,而迪士尼旅游资源突显国际化、童话色彩强烈。临港海洋世界与迪士尼的联动将会形成“主题互补,合作双赢”的旅游格局。且临港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项目与迪士尼乐园,同属于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圈四区三代一岛”发展规划中的“四区”,两项目都是上海为打造东亚最大的旅游项目的地和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区重点建设项目,[10]资源优势和资源内在的关联性为两区域联动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为吸引人气,落实临港地区“双特”政策,进一步降低临港地区出行成本,临港管委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2014年开始,对以临港(南汇)收费站为S2高速通行始末点的各类客车,优惠减免其在S2上的通行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从此路段进入临港和迪士尼的游客。此外上海浦东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7+1”布局中指出,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核心、大力培育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业零售、体育休闲等产业聚集平台,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高地,并与周围旅游资源组团式协调联动发展,将浦东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11]
四、上海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联动对策
加强自贸区建设,同时要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对接。迪士尼落成川沙后,对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定位将会是一个补充。[12]迪士尼乐园的运营将会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交通运输、产业链相关需求的提升,上海自贸区应充分利用迪士尼的溢出效应,发挥外高桥、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提升自贸区服务质量,转变发展策略。如在旅游服务贸易制度方面,对入境游客实行免签证政策,刺激外来游客来迪士尼旅游的意愿;在关税制度方面,对一些购物行为实行免税政策,从而整合价值链和旅游消费链;利用上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地理意义上的交汇点,定期举行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海洋节庆活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开展临港地区“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建立临港地区与迪士尼区域间的旅游监测和信息发布中心及其网络,建立服务游客、旅游运营商及其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两区域间的信息服务设施。目前,网络是游客了解和比较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也是旅游运营商与顾客互动、接受旅游反馈的重要途径,由公共的管理部门及时在信息平台上发布旅游信息,并针对游客的反馈对旅游路线、旅游项目进行优化。
构建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区域协同发展,必将涉及合作各方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临港地区与上海迪士尼相关管理部门应秉承“资源共享、路线互推、交通串联、客源互送、利益共享、责任同担”的原则,签订联动发展协议,并对违约一方,给予严厉处罚。
加强专业旅游人才的培养。韩国釜山海云台旅游业的成功发展,说明了旅游业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对其发展的重要性,韩国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会讲两种以上语言。[13]迪士尼作为刚刚运营的国际化旅游项目前景无限,加上临港地区许多极具吸引力的大型旅游项目还在积极建设当中,且致力打造国际化滨海旅游新城,因此两区域应充分利用临港地区的教育资源,培养旅游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海塘人文景观、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在建,海昌打造的第七个世界级项目)、冰雪世界(在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室内冰雪旅游度假项目)、航海博物馆(国家级综合性航海博物馆)、天文馆(中国第二个大型天文科普场馆)、书院人家、滨海高尔夫球场(达到国际锦标赛级)、芦潮港渔村、滨海旅游度假区(上海十佳休闲新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