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应承担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然而,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却认为,母亲是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人,父亲则不需要承担家庭教育。而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的就业率逐渐提高,身在职场的女性难以独立承担养育责任,这客观上需要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父亲们也需要在主观上认识到自身参与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社会、家庭对父亲参与越来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了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参与;初中生;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心理韧性(resilience)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从多角度探究压力、逆境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与积极心理学相联系,从积极的视角看待人在压力、逆境中的发展。因此可以将心理韧性理解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候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
国外学者Richardson提出了心理韧性的理论基础,认为挫折之后个体所持有的状态是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与个体危险性因素之间进行力量比拼的结果[2]。该理论基础包含了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方面,主要强调三者在压力情境中的动态平衡。若青少年的外部需求得到了满足,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成长过程中随之表现出较强的心理韧性,这些心理韧性的特质可以使他们免遭危险因素的影响,身心健康的成长。
梳理大量有关文献后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父亲参与的概念尚未确定一个统一的概念。但综合学者们对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父亲参与教养的概念以三种模型呈现:第一,从直接角度出发,关注父亲直接参与孩子家庭养育活动的程度,如父亲应该与母亲共同承担照顾孩子、陪孩子做游戏、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和学习帮助、陪伴孩子参加亲子活动等。第二,从间接角度出发,探讨父亲参与家庭教养的间接价值,如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对家庭和妻子经济支持、提供人脉资源等。第三,将父亲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相结合,父亲参与教养应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不应机械的、单方面地去衡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在四川省绵阳市四所中学选取青少年样本,考虑到扩大样本的分布范围,所以选取了乡村中学和城镇中学各两所。每个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共获得问卷1053份,剔除了无效问卷,如没有回答完整的问卷、答案呈线形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957份。其中男生483人,女生474人
1.2工具
1.2.1父亲参与教养
本研究采用Hawkins等人编制的TheInventoryofFatherInvolvement(IFI)简本的中文版,即父亲参与教养问卷,26个项目。尹霞云(2012)等对此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发现,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中国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的测量工具。4个分量表分别是: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管教约束[3]。
根据研究需要,将此量表改编为孩子进行回答,因此对问卷的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如在“鼓励孩子多阅读”这一项目,将“我鼓励孩子多阅读”,改为“父亲鼓励我多阅读”。
1.2.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一共27个项目,采用五点评分。该量表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
1.2.3心理安全感问卷
本研究采用曹中平修订的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又称S-I问卷),最终共保留了44个项目。
1.3实施程序
将整理好的问卷转交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担当施策者,分发给各班学生。统一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
1.4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6.0、excel作为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结果
2.1描述性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统计对变量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见下表1:
2.2父亲参与对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2.2.1因变量:鼓励与表扬
2.2.2因变量:支持与规划
2.2.3因变量:日常照顾
2.2.4因变量:管教约束
根据以上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父亲参与在鼓励与表扬维度、支持与规划维度、日常照顾维度、管教約束维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它们的显著水平sig均小于标准的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心理韧性受父亲参与的影响显著。
3讨论与启发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父亲参与对初中生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影响。较高程度的父亲参与会促进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即当他们面对挫折时,能够更好的应对。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和父亲在家庭中的参与对孩子心理韧性的重要影响。学校想要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一方面应关注学生本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应多加关注家庭因素,如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亲的参与程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加强孩子的心理韧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也应充分利用家校平台,让父亲通过参与教养活动,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学会关心关爱孩子,改善父亲参与教养现状以及增强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意识,在主观上认识到自身参与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月琴&甘怡群.(2008).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心理学报(08),902-912.doi:CNKI:SUN:XLXB.0.2008-08-005.
[2]RichardsonG.E.(2002).Themetatheoryofresilienceandresiliency.Journal ClinicalPsychology,58(3),307-321.
[3]尹霞云,黎志华,杨新华&苏林雁.(2012).父亲参与教养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557-560.doi:CNKI:SUN:ZXWS.0.2012-07-022.
关键词:参与;初中生;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心理韧性(resilience)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从多角度探究压力、逆境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与积极心理学相联系,从积极的视角看待人在压力、逆境中的发展。因此可以将心理韧性理解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候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
国外学者Richardson提出了心理韧性的理论基础,认为挫折之后个体所持有的状态是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与个体危险性因素之间进行力量比拼的结果[2]。该理论基础包含了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方面,主要强调三者在压力情境中的动态平衡。若青少年的外部需求得到了满足,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成长过程中随之表现出较强的心理韧性,这些心理韧性的特质可以使他们免遭危险因素的影响,身心健康的成长。
梳理大量有关文献后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父亲参与的概念尚未确定一个统一的概念。但综合学者们对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父亲参与教养的概念以三种模型呈现:第一,从直接角度出发,关注父亲直接参与孩子家庭养育活动的程度,如父亲应该与母亲共同承担照顾孩子、陪孩子做游戏、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和学习帮助、陪伴孩子参加亲子活动等。第二,从间接角度出发,探讨父亲参与家庭教养的间接价值,如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对家庭和妻子经济支持、提供人脉资源等。第三,将父亲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相结合,父亲参与教养应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不应机械的、单方面地去衡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在四川省绵阳市四所中学选取青少年样本,考虑到扩大样本的分布范围,所以选取了乡村中学和城镇中学各两所。每个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共获得问卷1053份,剔除了无效问卷,如没有回答完整的问卷、答案呈线形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957份。其中男生483人,女生474人
1.2工具
1.2.1父亲参与教养
本研究采用Hawkins等人编制的TheInventoryofFatherInvolvement(IFI)简本的中文版,即父亲参与教养问卷,26个项目。尹霞云(2012)等对此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发现,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中国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的测量工具。4个分量表分别是: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管教约束[3]。
根据研究需要,将此量表改编为孩子进行回答,因此对问卷的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如在“鼓励孩子多阅读”这一项目,将“我鼓励孩子多阅读”,改为“父亲鼓励我多阅读”。
1.2.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一共27个项目,采用五点评分。该量表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
1.2.3心理安全感问卷
本研究采用曹中平修订的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又称S-I问卷),最终共保留了44个项目。
1.3实施程序
将整理好的问卷转交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担当施策者,分发给各班学生。统一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
1.4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6.0、excel作为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结果
2.1描述性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统计对变量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见下表1:
2.2父亲参与对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2.2.1因变量:鼓励与表扬
2.2.2因变量:支持与规划
2.2.3因变量:日常照顾
2.2.4因变量:管教约束
根据以上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父亲参与在鼓励与表扬维度、支持与规划维度、日常照顾维度、管教約束维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它们的显著水平sig均小于标准的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心理韧性受父亲参与的影响显著。
3讨论与启发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父亲参与对初中生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影响。较高程度的父亲参与会促进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即当他们面对挫折时,能够更好的应对。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和父亲在家庭中的参与对孩子心理韧性的重要影响。学校想要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一方面应关注学生本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应多加关注家庭因素,如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亲的参与程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加强孩子的心理韧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也应充分利用家校平台,让父亲通过参与教养活动,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学会关心关爱孩子,改善父亲参与教养现状以及增强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意识,在主观上认识到自身参与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月琴&甘怡群.(2008).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心理学报(08),902-912.doi:CNKI:SUN:XLXB.0.2008-08-005.
[2]RichardsonG.E.(2002).Themetatheoryofresilienceandresiliency.Journal ClinicalPsychology,58(3),307-321.
[3]尹霞云,黎志华,杨新华&苏林雁.(2012).父亲参与教养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557-560.doi:CNKI:SUN:ZXWS.0.2012-0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