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有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并结合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形成“问题”意识,通过诱发创新、引导创新、鼓励创新、培养创新等有效方法让学生的创新智慧在语文教学中迸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 创新; 品质; 思维; 能力; 培养
Let the wisdom of innov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burst
Tan Xue-ying
Abstract: To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the language to "nurture creativity in our students." Creativity is important, therefore, in my language teaching, bold reforms in teaching methods, updating of teaching philosophy, a strong effort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ombined with language subjec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nduced innovation, to guide innovation, encourage innovation and foster innovation in an effective way for students of innov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wisdom burst, innovation and training cap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on;quality;thinking;capacity;training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做出自己的回答: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自行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引导教育和培养。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在班队集体和课外小组以及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和先导。学生大都富于想象,甚至异想天开。即使学生的有些想法是不太实际的幻想,也应该在保护和鼓励其想象的前提下,巧妙地加以引导,不要轻易否定,简单指责,甚至嘲笑、讽刺,使学生失去“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导致不敢多想、多说、多做,不敢有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因此,我们教师不能“唯我独尊”,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答对的我们要给予肯定,答得有创见的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想得比老师还要高明的我们则虚心听取,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鼓励自信,培养创新品质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克难关。其次,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坚韧性。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没有坚韧性,任何创新想法都不过是空谈。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让学生明白一份艰辛一份收获。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专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指的是沿着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方面是稳重,消极的方面是缺乏创新精神。定势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巧妙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并用,力求求新求异,就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1.培养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全部,是知识的源泉。”而创造想象力是想象基础上的高一级境界,也是创新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搞点启发创造想象,对搞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实物、实验、电教教学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之后,创造想象能力便会得到逐步发展。其次,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填补可能产生的新奇结局。当然,创造性想象能否产生创新成果,还必须在想象之后,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创造性想象不能违背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失去理智的胡思乱想。
2.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思维是创新的先导,许多科学家就是靠直觉思维作出预测,把握方向的。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弥补,是创新的高级思维形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猜测是发展创新的方式之一,可以说费尔玛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就有力地推动了数学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是十分必要的。猜测的准确不可要求过高,关键是引导。重在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自觉性,决不可奚落挖苦。课堂上允许思维敏捷的学生争先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有利无碍的。学生抢答,教师不能评价是“出风头”,“爱表现”,“个人主义”,不然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直觉思维。语文课堂适当应用发现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独立发现,而不是越俎代庖,这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系,又使学生获得了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形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兴致勃勃、精神愉快等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增强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诱发创新“灵感”。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兴趣呢?
1.把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的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应用直观教具、电教、实验、音乐、教师的经典评议等手段施教,把课堂营造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学习,自然而然的展开想象,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知识和理解知识。
2.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围绕教师的“标准答案”转圈圈,课堂气氛单调,难以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不迷信权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应给学生大胆质疑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讨论、提问。如生①问:“战士隐蔽在枯黄的草丛中,邱少云着火了,我和其他战友为什么没着火呢?”生②问:“排炮在我们附近爆炸,战士们为什么没有受伤呢?”生③问:“距敌人那么近,那浓浓的棉布味儿,敌人怎么没闻到?”……问题一提出,教室沸腾了,学生的眼睛“亮”了,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毫无顾忌的辩论。这些问题,有可能脱离了学习目标,但却是难得的创新活动。
3.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如:《狐假虎威》这篇童话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自演;《鲸》这种抽象说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而且也发展了创造思维。课堂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谈谈、写写、听听、划划、演演……同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广阔的前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创新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
[2] 课程与教学论
[3] 小学语文教师
[4]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17
关键词: 创新; 品质; 思维; 能力; 培养
Let the wisdom of innov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burst
Tan Xue-ying
Abstract: To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the language to "nurture creativity in our students." Creativity is important, therefore, in my language teaching, bold reforms in teaching methods, updating of teaching philosophy, a strong effort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ombined with language subjec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nduced innovation, to guide innovation, encourage innovation and foster innovation in an effective way for students of innov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wisdom burst, innovation and training cap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on;quality;thinking;capacity;training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做出自己的回答: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自行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引导教育和培养。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在班队集体和课外小组以及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和先导。学生大都富于想象,甚至异想天开。即使学生的有些想法是不太实际的幻想,也应该在保护和鼓励其想象的前提下,巧妙地加以引导,不要轻易否定,简单指责,甚至嘲笑、讽刺,使学生失去“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导致不敢多想、多说、多做,不敢有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因此,我们教师不能“唯我独尊”,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答对的我们要给予肯定,答得有创见的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想得比老师还要高明的我们则虚心听取,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鼓励自信,培养创新品质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克难关。其次,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坚韧性。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没有坚韧性,任何创新想法都不过是空谈。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让学生明白一份艰辛一份收获。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专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指的是沿着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方面是稳重,消极的方面是缺乏创新精神。定势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巧妙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并用,力求求新求异,就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1.培养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全部,是知识的源泉。”而创造想象力是想象基础上的高一级境界,也是创新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搞点启发创造想象,对搞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实物、实验、电教教学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之后,创造想象能力便会得到逐步发展。其次,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填补可能产生的新奇结局。当然,创造性想象能否产生创新成果,还必须在想象之后,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创造性想象不能违背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失去理智的胡思乱想。
2.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思维是创新的先导,许多科学家就是靠直觉思维作出预测,把握方向的。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弥补,是创新的高级思维形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猜测是发展创新的方式之一,可以说费尔玛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就有力地推动了数学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是十分必要的。猜测的准确不可要求过高,关键是引导。重在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自觉性,决不可奚落挖苦。课堂上允许思维敏捷的学生争先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有利无碍的。学生抢答,教师不能评价是“出风头”,“爱表现”,“个人主义”,不然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直觉思维。语文课堂适当应用发现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独立发现,而不是越俎代庖,这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系,又使学生获得了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形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兴致勃勃、精神愉快等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增强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诱发创新“灵感”。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兴趣呢?
1.把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的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应用直观教具、电教、实验、音乐、教师的经典评议等手段施教,把课堂营造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学习,自然而然的展开想象,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知识和理解知识。
2.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围绕教师的“标准答案”转圈圈,课堂气氛单调,难以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不迷信权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应给学生大胆质疑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讨论、提问。如生①问:“战士隐蔽在枯黄的草丛中,邱少云着火了,我和其他战友为什么没着火呢?”生②问:“排炮在我们附近爆炸,战士们为什么没有受伤呢?”生③问:“距敌人那么近,那浓浓的棉布味儿,敌人怎么没闻到?”……问题一提出,教室沸腾了,学生的眼睛“亮”了,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毫无顾忌的辩论。这些问题,有可能脱离了学习目标,但却是难得的创新活动。
3.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如:《狐假虎威》这篇童话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自演;《鲸》这种抽象说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而且也发展了创造思维。课堂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谈谈、写写、听听、划划、演演……同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广阔的前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创新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
[2] 课程与教学论
[3] 小学语文教师
[4]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