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 :健康导报·医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c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I]。病理性黄疸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部分患儿还有死亡的可能,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感染性:① 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②新生儿败血症。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症。②胆道闭锁目前已证实本症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③母乳性黄疸:大约l%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④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d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⑤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 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蓝光治疗,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治疗。以用药3天黄疸降至正常或明显下降为显效;用药4—7天黄疸降至正常或下降明显为有效;用药7天后黄疸无下降为无效。
  四、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光疗前的准备:仔细清洁光疗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及反射板的灰尘,避免对光疗强度的影响。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管亮度,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相对湿度55 ~65 。
  2、患儿入箱前的准备: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剪短指甲,双眼佩带遮光眼罩,避免损伤视网膜。脱去患儿衣裤,将全身裸露,用长尿布条遮盖会阴、肛门部,男婴要保护好阴囊。
  3、入箱后的护理:将患儿放人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照射,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光疗时要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尽量广泛照射。使用单面光疗箱一般2 h更换1次体位,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在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鼻腔受压,影响呼吸。定时监测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由于新生儿黄疸光疗过程中,光疗箱内荧光管的发热(尤其是夏天)会使环境温度升高,可能对患儿有不利的影响,如水分丧失明显增加,若不注意补充可导致脱水和高钠血症,血液浓缩时红细胞破坏增多,进而可加重疸红素血症。过高的环境温度还可引起小儿发热甚至死亡。所以要1 h测体温1次,或者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患儿的体温保持在36℃ ~37℃ 。若光疗时体温超过38.5℃ ,应暂停光疗。光疗还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光疗时要补充核黄素,因蓝光可分解体内核黄素。
  4、口服琼脂的护理: 可给患儿口服食用琼脂,一般每次500mg/kg,6 h口服1次,用1O 葡萄糖溶解后用奶瓶哺喂。琼脂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将被光疗转化了的水溶性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稳定于溶液中,阻止胆红素被细菌转化,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能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阻止胆红素肠肝循环[2] 。哺喂时,应防止呛咳,不要在患儿哭闹时进行,如患儿出现大便次数过多,即可停止。
  5、抚触: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给予抚触护理,每月2次,每次10 min~15 min。抚触头颈及背部用指捏法,四肢用挤捏法。抚触者心情放松,充满爱意,注意目光与感情交流,双手温暖,动作轻柔,力度适宜,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有序进行,每个动作3次~5次,不宜重复太多。患儿疲劳、饥饿、烦躁、哭闹厉害时,停止抚触。教会产妇、家属抚触方法,其出院后继续抚触[3]。背部抚触,可刺激背部皮神经,反射性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从而加快胎粪尽早排泄。
  6、合理安排补液计划: 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4]。
  7、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做好皮肤、口腔和脐部的护理,定时对光疗箱进行消毒。
  8、健康教育:了解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对本病原因、性质、护理、预后的认知程度,然后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如母乳喂养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葡萄糖一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4]。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患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年长儿有很大的差别,患儿常反应较低,病情变化较快,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则会延误挽救时机,导致不良后果。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准确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精心护理好每例患儿,以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剑,廖正辉.新生儿病理性黄疽112例病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5,4(1):44—45.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37— 444.
  [3] 张惠英.15服琼脂加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EJ].护理研究,2004,18(9A):1532.
  [4] 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在经过相关的护理干预之后,只有2例死亡,病死率仅为4%,治愈率为96%。结论: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创机械通气指征,从而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对慢性肾衰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104例,治疗组在一般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治疗和包醛氧化淀粉;8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肌酐、尿素氮、肝功能(ALT AST)的变化请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及血糖浓度在婴幼儿肺炎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012年1月到201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94例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婴幼儿患者男性为50例,婴幼儿患者女性为44例,其中细菌感染组51例,病毒感染组43例。将婴幼儿患者分成正常组和对照组。正常组为到我院就诊的46例婴幼儿,其中婴幼儿男性患者为23例,婴幼儿女性患者为23例。对比观察正常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重症胰腺炎的并发症以及引发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以后临床上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重症胰腺炎伴有的主要并发症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7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共有4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类型包括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脊柱创伤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急性脊柱创伤的患者进行CT、X、MRI进行检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后,60例患者均全部出院。结论:X线平片、CT及MRI不仅可以提升手术成功率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急性脊柱创伤的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诊断;治疗;临床;CT、MRI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找到临床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医院正确输出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结果,提高肠道致病菌检验质量。方法:根据自身检验工作经验及广泛调查临床肠道致病菌检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根源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案及建议。结果与结论: 临床肠道致病茵检验与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检验质量,必须提高日常检验质量水平才能符合临床要求。  [关键词] 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检验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而口器组患者主要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沙丁胺醇,面罩组患者则主要通过面罩吸入沙丁胺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好坏。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哮喘症状均得到一定的缓解,肺部功能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用药3
期刊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脑部缺氧缺血引起的疾病,治疗不当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及时诊断、正确积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治疗  一、概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死亡和伤残的最重要原因。  二、病因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温肾壮骨法给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患者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温肾壮骨法治疗,观测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有效率为74.06%;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了患者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治疗不留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胃肠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专科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恶心呕吐等数据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专科护理方法进行,患者留置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