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是幼儿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通常看到的亲子教育大多是由祖辈和母亲充当了重要角色,父亲在亲子教育中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缺位状态。本文采取专题调研,寻找缺失原因,研究方法,化解现状,以明确每个年龄段幼儿社会性品质发展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活动的内容,并进一步明确父亲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父亲 幼儿社会性品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26-01
父亲在亲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病。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了》、浙江卫视播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回来了》等一系列有关“父亲”的综艺节目正如火如荼的上演着,这两个节目播出之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也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在我们现实家庭生活中,通常看到的多是由祖辈和母亲承担了养育孩子的重任,父亲在亲子教育中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位状态。而今许多孩子在社会性品质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归根到底有一个主要的共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参与的太少了。实际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母亲不能代替的。父亲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对教育子女是一种优势,在子女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亲对于孩子承担的主要是人格教育、创新教育、性别角色示范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对“父亲”这一角色定位的认识太过欠缺。
为什么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会出现种种性格缺陷呢?许多研究的结果证实,越来越多的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原因。“父亲淡出”,其实质是男性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的整体“淡化”,使整个儿童教育处于女性文化状态之中。儿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种种同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与他们婴幼儿时期父亲的教养是分不开的。幼儿期是孩子形成正确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男孩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起“男子汉”的气概;女孩则从父亲那里接纳、学习同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许多父亲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塑造孩子人格和阳刚之气的人生历程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一实践与研究,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等方面。把父亲推到亲子教育的前方,改善家长的育儿观念,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补钙”,从而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正能量”。但是这也让我们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一,父亲的形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父亲的形象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良好的父亲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性格的健康发展。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父亲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还要加强和孩子的交流,重视辅导孩子,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以及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第二,父亲与教育者的关系。作为父亲,并非就是孩子天然的教育者。父亲角色的实现,是在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读书是学习,育儿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育儿的过程中,不仅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孩子的出生和养育也对父亲的“成长”产生影响。作为父亲都希望自己对孩子有影响力,然而许多人却惊讶地发现,其实父亲和孩子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他们通过养育孩子和对孩子的观察,使得自己增加了不少对世界和对自身的了解。当父亲是自己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育儿体验刺激着父亲角色的加速确立,而且促进了父亲个性的健康完善。在亲子沟通中,父亲的自我克制性、视野开阔性、生存感、责任感也会显著改变。“影响”是互动的,效应是广泛的。年轻的父亲们应树立正确的父亲观,掌握担当父亲角色的技能,这样才能履行社会和家庭对父亲角色所要求的职责,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
父亲角色的获得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网络时代带来了教育的新观念,父亲的角色又有了新的内涵。父亲对孩子的爱不仅要有热烈的情感、具体的行动,更要具备爱的艺术。作为父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能培养和科学技术训练,更要重视人文知识熏陶和人文精神弘扬。与传统的父亲角色比较,“新父亲”不仅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而且是各种家庭活动的重要支撑。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还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不但有健康的身体,而且有健康的精神世界。
通过实践研究,很多父亲都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幼儿在社会性品质上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相信,有了父亲的积极参与,幼儿的人生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呼吁更多的父亲加入到幼儿教育中,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父亲 幼儿社会性品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26-01
父亲在亲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病。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了》、浙江卫视播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回来了》等一系列有关“父亲”的综艺节目正如火如荼的上演着,这两个节目播出之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也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在我们现实家庭生活中,通常看到的多是由祖辈和母亲承担了养育孩子的重任,父亲在亲子教育中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位状态。而今许多孩子在社会性品质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归根到底有一个主要的共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参与的太少了。实际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母亲不能代替的。父亲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对教育子女是一种优势,在子女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亲对于孩子承担的主要是人格教育、创新教育、性别角色示范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对“父亲”这一角色定位的认识太过欠缺。
为什么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会出现种种性格缺陷呢?许多研究的结果证实,越来越多的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原因。“父亲淡出”,其实质是男性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的整体“淡化”,使整个儿童教育处于女性文化状态之中。儿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种种同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与他们婴幼儿时期父亲的教养是分不开的。幼儿期是孩子形成正确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男孩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起“男子汉”的气概;女孩则从父亲那里接纳、学习同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许多父亲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塑造孩子人格和阳刚之气的人生历程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一实践与研究,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等方面。把父亲推到亲子教育的前方,改善家长的育儿观念,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补钙”,从而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正能量”。但是这也让我们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一,父亲的形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父亲的形象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良好的父亲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性格的健康发展。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父亲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还要加强和孩子的交流,重视辅导孩子,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以及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第二,父亲与教育者的关系。作为父亲,并非就是孩子天然的教育者。父亲角色的实现,是在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读书是学习,育儿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育儿的过程中,不仅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孩子的出生和养育也对父亲的“成长”产生影响。作为父亲都希望自己对孩子有影响力,然而许多人却惊讶地发现,其实父亲和孩子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他们通过养育孩子和对孩子的观察,使得自己增加了不少对世界和对自身的了解。当父亲是自己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育儿体验刺激着父亲角色的加速确立,而且促进了父亲个性的健康完善。在亲子沟通中,父亲的自我克制性、视野开阔性、生存感、责任感也会显著改变。“影响”是互动的,效应是广泛的。年轻的父亲们应树立正确的父亲观,掌握担当父亲角色的技能,这样才能履行社会和家庭对父亲角色所要求的职责,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
父亲角色的获得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网络时代带来了教育的新观念,父亲的角色又有了新的内涵。父亲对孩子的爱不仅要有热烈的情感、具体的行动,更要具备爱的艺术。作为父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能培养和科学技术训练,更要重视人文知识熏陶和人文精神弘扬。与传统的父亲角色比较,“新父亲”不仅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而且是各种家庭活动的重要支撑。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还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不但有健康的身体,而且有健康的精神世界。
通过实践研究,很多父亲都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幼儿在社会性品质上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相信,有了父亲的积极参与,幼儿的人生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呼吁更多的父亲加入到幼儿教育中,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