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播平台为什么那么火?
在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直播的迅速兴起带动了互联网时代走向新的高度,它使无数“草根”成为“网红”。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书里就剖析过直播平台的神奇[1],他从两个方面解释了它的火爆,第一,“不孤独”,无论是主播还是观众的角度,“不孤独”是直播能够让一件原本枯燥的事情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国外一个很火的程序员直播平台,程序员进行着枯燥的电脑编程工作,页面上只用一行行代码,右下角是程序员头像,有时候整场直播一个小时,一句话都没有说,也没有互动,从内容上看,很难理解这种直播有什么好看,但是它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户上涨非常快,很多程序员会慕名而去。究其原因,程序员的工作常常会觉得非常孤独,直播平台可以弥补这种孤独感,他们有困难一起解决,一起探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第二,“临场感”,他同样举了个例子,挪威一家电视台做过一次很长的直播,在奔驰的列车上装了四个摄像头,整整直播了7个小时,拍摄的内容就是车厢内的乘客以及沿途的风景,就是这样一个节目,吸引了120万观众,有19万观众是从头看到尾。从这个现象得出结论:直播击中了观众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临场感。就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似乎也有很多人陪伴。
“不孤独”和“临场感”体现了人性的柔软一面,我们渴望陪伴,渴望互动,却缺乏主动,没有平台。直播的出现让孤独不再是一个人的狂欢,千千万万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同一时间聚集在一起,分享想法和思维。这就是直播可以那么火的原因。
二、手机直播课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逐渐与互联网、移动设备有机结合,大批学校开展了网络在线学习课程,2016年,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加入了“移动终端”的元素,开辟了移动学习道路[2]。移动学习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的灵活性学习模式;学校形态从围墙内的固定教室讲授,发展成为教学资源在云端的知识传授平台;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变成互动式教学。
然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在线课程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的只能通过校内网络平台学习到移动设备APP学习,实现了不受地点控制的手机直播课学习。对于教学来讲,手机直播的用途广泛,授课对象可以不受名额限制,未能选修到名师课的学生能上到名师的课,并实现互动,从而提升名师课程的热度,使他们成为网红教师,实现共赢;另外,还可以实现偏远贫困地区师资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均衡;而且也方便学生课外碎片化学习。
手机直播课相比慕课的优点在于:互动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式传统课堂思维禁锢,互动匮乏的现象。即使学生心里冒出一个新奇的点子,或者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大家都会在犹豫迟疑中浪费了最好的表达机会。有了手机直播课,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会打亂课堂秩序,或者自己的疑问会引来嘲笑,小小的手机屏幕,传播的是多种多样的奇思妙想,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才能迸发灵感。
“网红”教师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因为手机直播《微积分》课程走红。他是这样评价手机直播课的优点的:第一,课堂外的学生可以在屏幕上发弹幕,会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评论和问题。第二,可以相互交流,不懂的问题可以无所顾虑的提出,直播间里的同学一起探讨。由此可见,能成为网红,他的讲课水平毋庸置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谙“互动”的力量和挖掘其中的乐趣。“互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能不能很好地驾驭手机直播课堂的关键。
2017年2月开始,苏德矿教授把自己在浙大课堂上课的情景进行了网络直播。利用手机三角架、手机,然后选好角度,就可以享受直播课的乐趣。然而如此简单之设备低之成本却比更多复杂途径更快成就了这名教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微博上的粉丝增加了4万个,他的微博访问量达到2000万。观看直播的,考研的学生居多,还有有在校大学生,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师,还有一些过去选他课而不得的学生。现在,他给两个班上课,所以直播也是一周两次。每周他还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网络直播答疑[3]。
三、手机直播课的未来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新兴教学方法终极判定标准是要体现“互联网+教育”对社会与人类发展的贡献度[4]。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学习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架起手机,连上网络便可随时随地拍摄直播,让远隔千里的学生实现同上一课,直播带来的“网红”教师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直播是趋势的必然,有人认为是昙花一现,尽管大多数老师不情不愿,但智能手机带来的诱惑难以阻挡。手机对课堂的教学也有诸多帮助,比如学生的考勤。手机进课堂是指将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引入课堂的教学之中,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学习连通起来。手机教学平台提供了许多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功能。这种转变很可能是革命性的,将带来教育教学的根本性改变。
参考文献
[1]罗振宇、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4-6.
[2]李志民.直播课变革传统教学方式[J].中国教育网络,2017(05):1.
[3]王左利.浙大“矿爷”:《微积分》成就网红很简单[J].中国教育网络,2017(05):23.
[4]张彦通,张妍.“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与内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1):62-68.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在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直播的迅速兴起带动了互联网时代走向新的高度,它使无数“草根”成为“网红”。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书里就剖析过直播平台的神奇[1],他从两个方面解释了它的火爆,第一,“不孤独”,无论是主播还是观众的角度,“不孤独”是直播能够让一件原本枯燥的事情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国外一个很火的程序员直播平台,程序员进行着枯燥的电脑编程工作,页面上只用一行行代码,右下角是程序员头像,有时候整场直播一个小时,一句话都没有说,也没有互动,从内容上看,很难理解这种直播有什么好看,但是它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户上涨非常快,很多程序员会慕名而去。究其原因,程序员的工作常常会觉得非常孤独,直播平台可以弥补这种孤独感,他们有困难一起解决,一起探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第二,“临场感”,他同样举了个例子,挪威一家电视台做过一次很长的直播,在奔驰的列车上装了四个摄像头,整整直播了7个小时,拍摄的内容就是车厢内的乘客以及沿途的风景,就是这样一个节目,吸引了120万观众,有19万观众是从头看到尾。从这个现象得出结论:直播击中了观众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临场感。就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似乎也有很多人陪伴。
“不孤独”和“临场感”体现了人性的柔软一面,我们渴望陪伴,渴望互动,却缺乏主动,没有平台。直播的出现让孤独不再是一个人的狂欢,千千万万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同一时间聚集在一起,分享想法和思维。这就是直播可以那么火的原因。
二、手机直播课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逐渐与互联网、移动设备有机结合,大批学校开展了网络在线学习课程,2016年,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加入了“移动终端”的元素,开辟了移动学习道路[2]。移动学习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的灵活性学习模式;学校形态从围墙内的固定教室讲授,发展成为教学资源在云端的知识传授平台;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变成互动式教学。
然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在线课程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的只能通过校内网络平台学习到移动设备APP学习,实现了不受地点控制的手机直播课学习。对于教学来讲,手机直播的用途广泛,授课对象可以不受名额限制,未能选修到名师课的学生能上到名师的课,并实现互动,从而提升名师课程的热度,使他们成为网红教师,实现共赢;另外,还可以实现偏远贫困地区师资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均衡;而且也方便学生课外碎片化学习。
手机直播课相比慕课的优点在于:互动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式传统课堂思维禁锢,互动匮乏的现象。即使学生心里冒出一个新奇的点子,或者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大家都会在犹豫迟疑中浪费了最好的表达机会。有了手机直播课,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会打亂课堂秩序,或者自己的疑问会引来嘲笑,小小的手机屏幕,传播的是多种多样的奇思妙想,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才能迸发灵感。
“网红”教师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因为手机直播《微积分》课程走红。他是这样评价手机直播课的优点的:第一,课堂外的学生可以在屏幕上发弹幕,会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评论和问题。第二,可以相互交流,不懂的问题可以无所顾虑的提出,直播间里的同学一起探讨。由此可见,能成为网红,他的讲课水平毋庸置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谙“互动”的力量和挖掘其中的乐趣。“互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能不能很好地驾驭手机直播课堂的关键。
2017年2月开始,苏德矿教授把自己在浙大课堂上课的情景进行了网络直播。利用手机三角架、手机,然后选好角度,就可以享受直播课的乐趣。然而如此简单之设备低之成本却比更多复杂途径更快成就了这名教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微博上的粉丝增加了4万个,他的微博访问量达到2000万。观看直播的,考研的学生居多,还有有在校大学生,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师,还有一些过去选他课而不得的学生。现在,他给两个班上课,所以直播也是一周两次。每周他还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网络直播答疑[3]。
三、手机直播课的未来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新兴教学方法终极判定标准是要体现“互联网+教育”对社会与人类发展的贡献度[4]。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学习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架起手机,连上网络便可随时随地拍摄直播,让远隔千里的学生实现同上一课,直播带来的“网红”教师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直播是趋势的必然,有人认为是昙花一现,尽管大多数老师不情不愿,但智能手机带来的诱惑难以阻挡。手机对课堂的教学也有诸多帮助,比如学生的考勤。手机进课堂是指将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引入课堂的教学之中,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学习连通起来。手机教学平台提供了许多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功能。这种转变很可能是革命性的,将带来教育教学的根本性改变。
参考文献
[1]罗振宇、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4-6.
[2]李志民.直播课变革传统教学方式[J].中国教育网络,2017(05):1.
[3]王左利.浙大“矿爷”:《微积分》成就网红很简单[J].中国教育网络,2017(05):23.
[4]张彦通,张妍.“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与内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1):62-68.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