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将课程目光从目标模式转向过程模式。特别是受瑞吉欧、方案教学等影响,人们对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引入“生成”产生了浓厚兴趣。近十年我国关于生成课程研究的基本状况表明,生成课程已从理念逐步走向实践,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学前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继续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生成课程、教师智慧、模式
生成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生成课程作为一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做动力,课程常常表现为“计划不及变化快”,这与教师中心课程是有根本差别的。因此,生成课程从根本上来讲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一、课堂上生成事件的利用
生成活动的内容来源是丰富而广泛的,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会从孩子们身边的活动中找到它。在某个时间或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发现它的时候,作为教师一定要珍惜,因为这些教育的机会稍纵即逝。
1、幼儿共同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孩子们每天生活、游戏在一起,由于个性不同,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避免不了的。很多老师为此而苦恼,殊不知,出现一些问题,反而给我们提供了开展教育的时机。只要老师是个有心人,幼儿生活中的问题与冲突,就会成为生成活动的内容来源。如活动区的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用过的物品和废弃物不愿意整理。老师抓住幼儿在共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这个问题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生成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不仅解决了班上环境混乱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2、幼儿身边的人与事
幼儿每天都会接触一些人。这些人在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在交往中可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涉及方方面面。如,一个从来都是穿着便装的警察家长,忽然有一天穿着警察制服来接孩子,孩子们一下就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您怎么变成警察阿姨了?” “阿姨,你抓过坏人吗?”于是,班里围绕着“警察”生成了一系列活动。在游戏中,有的“小警察”很粗暴,有的“小警察”很胆小;有的“小警察”抓坏人,有的“小警察”指挥交通。为了让孩子们对警察有个真正的了解,老师与警察家长联系,请她利用接孩子的时间,为孩子们进行有关警察的答疑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了警察职业,还丰富了孩子的游戏内容。
幼儿身边的一些事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也会成为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如,老师拿来一封收到的信,引起了大家对信的关注,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自写信、寄信、收信来探索信件往来的过程。针对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老师带孩子们参观了邮电局,还把邮递员请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介绍了邮政专业知识。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有关信件传递的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积极探索精神,提高了他们的主动交往能力。
3、社会热点问题
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比如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他们会围绕着这些话题,去探究原因,去参与评论。此外,现在各种广告充斥街头巷尾,影响到了孩子的生活。他们表现出了对广告的浓厚兴趣,但广告知识的匮乏,又影响着他们对广告的理解与判断,于是这个社会热点便成了生成课程的一个内容来源。
4、意外或突发事件
意外或突发之事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如果有意外或突发事件产生,老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在瞬间判断出突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如果该事件存在着有意义的教育因素,那么课程就生成了。因此“意外或突发之事”也可以成为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
二、 教师智慧的发展对生成课程的影响
如上面提到的突发或意外事件的利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转瞬间对眼前事件的教育价值做出判断,并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不过,当教师难以在瞬间进行价值判断,或者虽然意识到价值的存在却还无法明确下一步活动的思路或框架时,可以先让幼儿就此事充分发表看法。这样做,既可满足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又可争取到一定的时间,进行周密的思考,逐步形成下一步活动的计划。
笔者认为在教师智慧发展的各种能力中,创造力是教师智慧发展的主要动力,爱是教育智慧养成的基础,学习和反思是教育智慧养成的内因,终身学习是教师丰富其智慧内容的基石。
1、教育智慧是教育创新的产物,而教育创新又必须依赖于教育智慧。对教师教育智慧的评论,就是要对教师的业务和人格两方面进行评估。教师要提高对教育的理解的深度,要在人格提高上下工夫,在这两方面强化教师的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创新。
2、“爱”即一种积极主动正向的心理情态,是从教者的永恒主题,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着教书育人和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这是教育智慧涌流的基础,是第一因素。
3、学习”是教师主动建构的过程,“反思”是合理化内在心理机制的条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善于学习、经验积累和批判反思是教师具有教育智慧的内因。
4、“知识重于财富,智慧重于知识”,知识是智慧生成的基础,智慧则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体现。学习本身就具有多向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这也是教育智慧形成的基础。教师的人格特点、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不仅影响着学生,学生的特点反过来也影响着教师。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学生,同时还是教师学习的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他们成长的时代决定了他们特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教师需要了解并融入他们的世界,进而更好地理解教育与自己的意义,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开启并迸发出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胡福贞,杨晓萍,邵燕楠;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跨世纪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叶琴;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幼儿园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刘高娃(1985.1—),女,内蒙古赤峰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生成课程、教师智慧、模式
生成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生成课程作为一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做动力,课程常常表现为“计划不及变化快”,这与教师中心课程是有根本差别的。因此,生成课程从根本上来讲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一、课堂上生成事件的利用
生成活动的内容来源是丰富而广泛的,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会从孩子们身边的活动中找到它。在某个时间或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发现它的时候,作为教师一定要珍惜,因为这些教育的机会稍纵即逝。
1、幼儿共同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孩子们每天生活、游戏在一起,由于个性不同,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避免不了的。很多老师为此而苦恼,殊不知,出现一些问题,反而给我们提供了开展教育的时机。只要老师是个有心人,幼儿生活中的问题与冲突,就会成为生成活动的内容来源。如活动区的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用过的物品和废弃物不愿意整理。老师抓住幼儿在共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这个问题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生成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不仅解决了班上环境混乱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2、幼儿身边的人与事
幼儿每天都会接触一些人。这些人在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在交往中可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涉及方方面面。如,一个从来都是穿着便装的警察家长,忽然有一天穿着警察制服来接孩子,孩子们一下就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您怎么变成警察阿姨了?” “阿姨,你抓过坏人吗?”于是,班里围绕着“警察”生成了一系列活动。在游戏中,有的“小警察”很粗暴,有的“小警察”很胆小;有的“小警察”抓坏人,有的“小警察”指挥交通。为了让孩子们对警察有个真正的了解,老师与警察家长联系,请她利用接孩子的时间,为孩子们进行有关警察的答疑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了警察职业,还丰富了孩子的游戏内容。
幼儿身边的一些事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也会成为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如,老师拿来一封收到的信,引起了大家对信的关注,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自写信、寄信、收信来探索信件往来的过程。针对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老师带孩子们参观了邮电局,还把邮递员请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介绍了邮政专业知识。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有关信件传递的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积极探索精神,提高了他们的主动交往能力。
3、社会热点问题
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比如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他们会围绕着这些话题,去探究原因,去参与评论。此外,现在各种广告充斥街头巷尾,影响到了孩子的生活。他们表现出了对广告的浓厚兴趣,但广告知识的匮乏,又影响着他们对广告的理解与判断,于是这个社会热点便成了生成课程的一个内容来源。
4、意外或突发事件
意外或突发之事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如果有意外或突发事件产生,老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在瞬间判断出突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如果该事件存在着有意义的教育因素,那么课程就生成了。因此“意外或突发之事”也可以成为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
二、 教师智慧的发展对生成课程的影响
如上面提到的突发或意外事件的利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转瞬间对眼前事件的教育价值做出判断,并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不过,当教师难以在瞬间进行价值判断,或者虽然意识到价值的存在却还无法明确下一步活动的思路或框架时,可以先让幼儿就此事充分发表看法。这样做,既可满足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又可争取到一定的时间,进行周密的思考,逐步形成下一步活动的计划。
笔者认为在教师智慧发展的各种能力中,创造力是教师智慧发展的主要动力,爱是教育智慧养成的基础,学习和反思是教育智慧养成的内因,终身学习是教师丰富其智慧内容的基石。
1、教育智慧是教育创新的产物,而教育创新又必须依赖于教育智慧。对教师教育智慧的评论,就是要对教师的业务和人格两方面进行评估。教师要提高对教育的理解的深度,要在人格提高上下工夫,在这两方面强化教师的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创新。
2、“爱”即一种积极主动正向的心理情态,是从教者的永恒主题,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着教书育人和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这是教育智慧涌流的基础,是第一因素。
3、学习”是教师主动建构的过程,“反思”是合理化内在心理机制的条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善于学习、经验积累和批判反思是教师具有教育智慧的内因。
4、“知识重于财富,智慧重于知识”,知识是智慧生成的基础,智慧则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体现。学习本身就具有多向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这也是教育智慧形成的基础。教师的人格特点、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不仅影响着学生,学生的特点反过来也影响着教师。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学生,同时还是教师学习的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他们成长的时代决定了他们特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教师需要了解并融入他们的世界,进而更好地理解教育与自己的意义,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开启并迸发出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胡福贞,杨晓萍,邵燕楠;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跨世纪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叶琴;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幼儿园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刘高娃(1985.1—),女,内蒙古赤峰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