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无论如何更新,都已是旧的知识,总跟不上时代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才能使教材显出它们的生机和活力。教师要转变角色来适应这一需要,不断学习与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创造性地理解和食用教材。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教材;创造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相比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有了较大的区别。大纲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课程》是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规定”。这种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剔红了创作空间。过去是教师教教材,现在是教师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种工具和中介。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环境四个因素要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创造性使用教材。
1.选择教学内容应当理解和考虑课程标准的五个学校领域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材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正确理解教材,并结合自己教学及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2.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依据学生实际
要适合学生实际,就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首先,要注意教材的时效性,与 学生的未来紧密联系。所谓时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某一活动是否实用,是否简便易行,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这样认为,一切对学生健康有利的教材都可以放入选择范围之内,这样可以使体育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练习的内容、方式、负荷、评价均应面对全体学生,能够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能够成为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其次,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毋庸置疑,许多竞技运动项目具有健康价值和教育价值。由于长期以来只是关注竞技运动项目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并把培养运动员的教学方法带进了体育课堂,结果使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并厌恶体育课。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尽可能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时尚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最后,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选择教材要注意健身性和兴趣性,但并不意味未来的体育课就不关注教材的科学性。选择教学内容应当考虑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从该教材对学生身体发展,技能的可接受性,运动文化的含量以对学生情感世界发展的有益性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考虑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形成的教学氛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时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打破教材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平衡状态,学生凭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解决不了新问题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来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目的。
4.把教材与教学环境结合起来
教材、课堂、学校并非知识的唯一来源。自然界、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学生的教科书。过去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涌现出大量的校本特色课程,除了传统或特殊学校的原有项目外,“三门球”、“街舞”、“跆拳道”、“瑜伽”等深受学生喜爱,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资源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条件
5.1 人力资源、设施资料、内容资源、校内外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
在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也有地方特点。我们的体育课程只有符合了当地的实际,反映出地方经济文化的特点,才能提高体育课的适应性。各地的经济文化有着各自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应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把那些反映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学生感兴趣的、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设置成课程内容。在我国,城市、城镇、乡村的学校办学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体育教学条件的差异十分明显。我们的体育教材也应符合本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条件,同时应努力形成自己学校的体育运动的传统和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5.2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满足课外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要考虑教师的个人优势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要牵强附会,而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更有利于教师利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教师从不同角度挖掘教材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 吉林大学出版社
[2]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
[3] 《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1-05-24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教材;创造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相比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有了较大的区别。大纲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课程》是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规定”。这种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剔红了创作空间。过去是教师教教材,现在是教师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种工具和中介。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环境四个因素要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创造性使用教材。
1.选择教学内容应当理解和考虑课程标准的五个学校领域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材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正确理解教材,并结合自己教学及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2.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依据学生实际
要适合学生实际,就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首先,要注意教材的时效性,与 学生的未来紧密联系。所谓时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某一活动是否实用,是否简便易行,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这样认为,一切对学生健康有利的教材都可以放入选择范围之内,这样可以使体育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练习的内容、方式、负荷、评价均应面对全体学生,能够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能够成为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其次,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毋庸置疑,许多竞技运动项目具有健康价值和教育价值。由于长期以来只是关注竞技运动项目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并把培养运动员的教学方法带进了体育课堂,结果使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并厌恶体育课。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尽可能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时尚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最后,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选择教材要注意健身性和兴趣性,但并不意味未来的体育课就不关注教材的科学性。选择教学内容应当考虑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从该教材对学生身体发展,技能的可接受性,运动文化的含量以对学生情感世界发展的有益性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考虑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形成的教学氛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时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打破教材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平衡状态,学生凭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解决不了新问题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来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目的。
4.把教材与教学环境结合起来
教材、课堂、学校并非知识的唯一来源。自然界、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学生的教科书。过去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涌现出大量的校本特色课程,除了传统或特殊学校的原有项目外,“三门球”、“街舞”、“跆拳道”、“瑜伽”等深受学生喜爱,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资源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条件
5.1 人力资源、设施资料、内容资源、校内外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
在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也有地方特点。我们的体育课程只有符合了当地的实际,反映出地方经济文化的特点,才能提高体育课的适应性。各地的经济文化有着各自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应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把那些反映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学生感兴趣的、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设置成课程内容。在我国,城市、城镇、乡村的学校办学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体育教学条件的差异十分明显。我们的体育教材也应符合本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条件,同时应努力形成自己学校的体育运动的传统和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5.2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满足课外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要考虑教师的个人优势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要牵强附会,而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更有利于教师利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教师从不同角度挖掘教材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 吉林大学出版社
[2]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
[3] 《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