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某种情境下,能诱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制造悬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学会提升教学效果的。“春天到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母鸡也变勤快了,下得鸡蛋越来越多了。昨天老师回到家里,到自家鸡窝里数了数鸡蛋,一共有40个(出示早已画好的40个鸡蛋示意图),今天早上母鸡又下了2个鸡蛋(再在黑板上画2个鸡蛋),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教师将情景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时,我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紧扣教学内容,让创设的情境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进行 “激情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坐的车辆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吧?”“车轮是圆的。”“车轮做成其他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可以吗?”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其中奥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相关的概念和性质。
3.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进入“心求知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梦的内容,“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内容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的学生最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展示自己,纷纷举手发言:“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桃子,那么还剩下3个。”“如果树上有12个桃子,那么还剩下4个,”……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把教材中一幅幅插图编成简短的故事,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教学中,创设了童话故事的情境,引出学习的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在忙着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边的小鲤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白兔在桌子上摆满水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收稿日期:2011-04-25
1.创设生活情境,制造悬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学会提升教学效果的。“春天到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母鸡也变勤快了,下得鸡蛋越来越多了。昨天老师回到家里,到自家鸡窝里数了数鸡蛋,一共有40个(出示早已画好的40个鸡蛋示意图),今天早上母鸡又下了2个鸡蛋(再在黑板上画2个鸡蛋),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教师将情景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时,我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紧扣教学内容,让创设的情境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进行 “激情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坐的车辆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吧?”“车轮是圆的。”“车轮做成其他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可以吗?”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其中奥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相关的概念和性质。
3.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进入“心求知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梦的内容,“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内容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的学生最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展示自己,纷纷举手发言:“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桃子,那么还剩下3个。”“如果树上有12个桃子,那么还剩下4个,”……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把教材中一幅幅插图编成简短的故事,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教学中,创设了童话故事的情境,引出学习的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在忙着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边的小鲤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白兔在桌子上摆满水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收稿日期: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