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一些知识的抽象性和一些生理特性是肉眼看不到的,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为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使之更加牢固的掌握最有用的,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相关的动画以及视频知识,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演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的生物学老师在教学方面还有一些欠缺,不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到了初中,尤其是进入八年级以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广度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降低了甚至失去了学习信心,两极分化加剧。这跟我们的生物老师不善于灵活运用多媒体有很大关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习也不例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幸福的体验中才会理解知识价值的内涵,才能激发他们持久自主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正是鉴于此,通过多媒体演示的目的就在于提过学生的观察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生物学更深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的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知识整合,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得到了体现,学习潜能进一步被激发,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例如,在进行《显微镜使用》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显微镜结构复杂,有些部分无法展示,所以,我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显微镜》课件。通过大屏幕投影,把遮光器、光圈、载物台等结构清晰的展示出来。学生先通过观看课件对各部分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在使用中不易犯错误。
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思想容易开小差,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利用多媒体来渲染气氛,激发兴趣,为学生创造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单细胞生物》这一课时,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比较陌生,更不知道还存在着有如此微小的生物。我以《湖天春色图》曲为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包括单细胞植物、单细胞动物和菌类等)。学生一下子被眼前奇妙的微小世界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对生物的“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还有初中生物学中的《血液循环》一课,这是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然后对照心脏模型,讲述其结构。(2)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②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且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将复杂的血液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3)观看血液循环视频,全面认识,加深理解。
初中学生知识有限,往往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因此问题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利用多媒体手段,巧妙设置问题,就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一课时,时值深秋,外面花儿大多已经凋零,无法用实物展示。我先利用多媒体还原展示了平时我们周围常见的美丽花朵的图片,将学生一下子便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接着便用多媒体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简单说说花朵有哪些的结构?2、怎样看待花蕊的重要作用?3、雌蕊的哪些结构与果实的形成直接有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花朵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也可以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不同想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能力与意识。课堂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教师的板书、讲解、操作等方式是很难做到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可以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些、容量多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解放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率。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收稿日期:2011-05-09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习也不例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幸福的体验中才会理解知识价值的内涵,才能激发他们持久自主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正是鉴于此,通过多媒体演示的目的就在于提过学生的观察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生物学更深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的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知识整合,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得到了体现,学习潜能进一步被激发,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例如,在进行《显微镜使用》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显微镜结构复杂,有些部分无法展示,所以,我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显微镜》课件。通过大屏幕投影,把遮光器、光圈、载物台等结构清晰的展示出来。学生先通过观看课件对各部分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在使用中不易犯错误。
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思想容易开小差,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利用多媒体来渲染气氛,激发兴趣,为学生创造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单细胞生物》这一课时,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比较陌生,更不知道还存在着有如此微小的生物。我以《湖天春色图》曲为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包括单细胞植物、单细胞动物和菌类等)。学生一下子被眼前奇妙的微小世界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对生物的“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还有初中生物学中的《血液循环》一课,这是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然后对照心脏模型,讲述其结构。(2)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②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且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将复杂的血液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3)观看血液循环视频,全面认识,加深理解。
初中学生知识有限,往往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因此问题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利用多媒体手段,巧妙设置问题,就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一课时,时值深秋,外面花儿大多已经凋零,无法用实物展示。我先利用多媒体还原展示了平时我们周围常见的美丽花朵的图片,将学生一下子便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接着便用多媒体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简单说说花朵有哪些的结构?2、怎样看待花蕊的重要作用?3、雌蕊的哪些结构与果实的形成直接有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花朵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也可以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不同想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能力与意识。课堂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教师的板书、讲解、操作等方式是很难做到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可以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些、容量多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解放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率。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收稿日期:201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