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假如作品是有生命的,那么它的生命来自于什么?这种对作品不断的怀疑和对作品的理解,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单个作品,而应该用大量的实践来检验。如果要得出结论,就需要把作品与作品的关系放到作品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作品。本文通过阅读《接受美学》及相关理论书籍作为理论基础,浅谈我对三种阅读中心论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我在了解他们时候所产生的一些困惑。
  关键词: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接受;联系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有它所偏重的方向。而在每一次理论的变化下,产生了不同的批评流派与学术观点;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独成一家的体系。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经历了以作者原意为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以作品的本文自身为根本依据的本文中心论和以读者的创造性理解为主要根源的读者中心论的三个阶段,称为“3R”理论。在这样的前提影响下,我们对各种文章的理解也变得多元化。
  考卡西对于马克思有关古典艺术的片段论述:“作品只要有影响,就能生存。包含在一部作品的影响之中的是在作品的消费中以及在作品自身中完成的东西。与作品一同产生的是作品的表达,……作品能够成为作品,并作为作品存在,原因在于作品需要解释,他需要在不同的意义中存在。
  艺术作品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或者再现出来的东西,而是它的影响。而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理解三种阅读中心论。
  假如作品是有生命的,那么它的生命来自于什么?是作品自身还是作品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这种对作品产生不断的怀疑和对作品的理解,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单个作品,而应该用大量的实践来检验。如果要得出结论,就需要把作品与作品的关系放到作品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作品,那么它的意义和灵魂就是它具有生命的表现。
  西方传统艺术理论认为,作者的原意决定了作品的意义。这是早期被大众所认同的,也是大众思考的惯性。这种惯性在无形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认识:作品中本身具有可以独立于理解之外、先于理解之前存在的意义。这就好比自然界可视的东西只要你通过一定的方式就可以触碰。这样很容易让人们理解为:作者原意=作品的意义=读者挖掘的意义。
  在接受美学一书中,有观点: “只有无思想才可能是客观的”。因为“在这里”,“事实”看起来似乎是被单纯地,孤零零地、“客观地”自己表现出来,实际上,没有叙述者,事实就毫无声息,叙述者使他们表现出来了。
  这是多罗森所揭示的浪漫的历史主义幻象的结果。遵循这一原则:历史学家必须使自我消失,而让历史自己叙述自己的故事。但是不足以表示新的历史叙述体的诗学的特点。
  伏狄卡的接受理论与方法论原则紧密相连,以至于被文学大众合法化的作品的具体体现——它自身能变成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与仅仅是主观形式的具体显现区别开来,因为它尚未作为一个价值判断进入流行的传统之中,“认识的对象不可能囊括所有读者个别态度的具体显现,而只有那些表现了作品的结构与流行化的、有效的标准结构之间对抗的具体化,才能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
  作品的意义分裂是必然的,作品意义分两种,一种是作者的原意,一种是文章所衍生的意义。但是,意义分两种也只是说明作品的意义具有多样性。但是在这种多样性的情况下,谁可以决定哪一种是最能表现原意的的意义?哪一种又是衍生的?又是怎么判断的呢?
  人们将着眼点从研究作者——作品转向研究作品——读者,这一转移或许在维克多。舍克洛夫斯基(Viktoo Shklovskii)的早期著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向亚历山大。波泰尼恩的格言“艺术是形象思维”发难中,他几乎是直接求助于感觉的。
  任何理论都是有正反两方面的,而它们之间有一条“3.8“线来区分它们。
  按斯宾诺莎的说法: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获得就是失去。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在争论到底是作者中心重要、作品中心论重要、还是读者中心论重要,我们把他们看成了独立的一部分,当成了绝缘体。但是这三种理论既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一部分,也有相互联系的部分。正是这互相联系的部分才是能让每一部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相互吸引寻找自身不足、互补。作者中心论注重突出作者;作品中心论突出作品;读者中心论突出读者。三者都是传统美学学科范式下的“独白”,它们互相排斥,惟我独尊,都以否认自身理论的局限性为前提。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说,一样的米饲百样的人。其实就和现在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经常说到的一句话——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作品也不会只有一种解释,她又有千万种解释,取决于看它的千万个人。读者中心论的的局限性在于读者本身的局限性,读者的审美经验千差万别,审美水平参差不齐。
  总结:
  在现代艺术理论中,强调“对话”。即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对话,任何其中之一都无法取代任何一方。就像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只是说在某一时期其中一方占主导地位,但是判定这种主导也是在另外两者的对比下形成的。
  所以,只有三者之间相互共存互补才能体现各自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聯邦德国)H.R.姚斯、(美)R.C.霍拉勃周宁 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2]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
  [3]朱立元.作者中心论的兴起与衰落——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檀香刑》中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真实鲜活的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孙眉娘和钱夫人分别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本文将着重分析孙眉娘、钱夫人这两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并试着从比较层面来剖析这两位独特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檀香刑》;孙眉娘;钱夫人  孙媚娘和钱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代表着“民间”与“庙堂”这两种不同的审美文化取向,孙眉娘是野性、泼辣、叛逆的民间女子的典型,而钱夫人是封
期刊
摘 要: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三毛,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异国形象。本文以其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为研究主体,通过细读其对撒哈拉沙漠原住民——撒哈拉威人的描述,从形象学角度分析其笔下异国群体形象的特点、“我”与“他者”的关系,以进一步解读三毛作品的内在情感魅力。  关键词:异国形象;形象学;撒哈拉威族  法国形象学大师亨利·巴柔这样定义他者形象:“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
期刊
摘 要:《三体》被誉为中国当代迄今为止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地球往事》是《三体》第一部,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五百年后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全书立意高远,格局宏大,涉及物理学、天文学、人类历史、社会学及哲学等多个层面。小说构思立足于前沿科技,科幻概念超前、众多、气势恢宏。作者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探讨,直指人心,发人深省。故事情节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关
期刊
摘 要:苏童小说想象奇谲,文思灵妙,主题出奇,常给读者以出乎意料的“先锋性”体验。其突出症候之一便是小说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逃亡”气息。而这股“逃亡”气息又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是小说人物对恶劣生存环境的被迫式逃亡;其二,是小说人物对精神匮乏的自觉式逃亡。苏童小说中的“逃亡”书写背后有着深刻意蕴,即捕捉外部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和揭露内部心理的隐秘逃逸情结。  关键词:苏童小说;“逃亡”气息
期刊
摘 要:湘西少数民族小说《边城》、《醉乡》与《船家》都描写到了生活在水边,以摆渡为生的老船夫。他们都拥有人性美,且表现了湘西地区人与水的文化关系,因而堪称湘西民族地域文化的浮雕。  关键词:老船夫;人性美;民族地域文化  在河流密布的湘西,人和水的关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船夫、水手因此也成为湘西民众的重要职业。也许正因为如此,在现当代湘西少数民族小说中,刻画船夫或水手形象成为作家的自觉追
期刊
摘 要:宫泽贤治不仅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佛教一向主张慈悲为怀、不杀生,而宫泽贤治将这一佛教思想融入文学并创作了数篇宗教童话。本文主要以《山男的四月》、《要求很多的餐馆》两篇童话为中心,尝试解读了宫泽贤治的宗教童话中对杀生的批判。  关键词:宫泽贤治;宗教童话;佛教;杀生;批判  宫泽贤治(1896~1933)被广泛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文学家。然而,他生前
期刊
摘 要:从《包法利夫人》看爱玛性格的发展阶段,通过比较爱玛和于连的相似性来说明这两个人物的普遍性。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于连;悲剧普遍性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以冷峻客观的笔触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进行了清算。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爱玛,和《红与黑》中的于连一样,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形象。本文不是想为爱玛翻案,但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一个“既可怜又崇高”的女子。  一
期刊
摘 要:《梧桐雨》中出现了不少意象,除了贯穿全剧始终的“梧桐”,作者还选用招彩凤、青鸾鸟、树影等意象作为李杨爱情的盟证,笔者认为白朴在创作《梧桐雨》时对这些意象的利用是别出新意,有所指代。它暗示李杨爱情的发展走向,与唐明皇的凄苦之“梦”有一定的关联性。本文从李杨爱情盟证这一意象群入手,分析唐明皇之“梦”及其爱情悲剧。  关键词:盟证;爱情悲剧;暗示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
期刊
摘 要:提及西班牙人,大多数人脑海中定会首先浮现出活泼奔放、妖娆多姿的西班牙女郎形象,仿佛弗拉门戈舞中热情大胆的表现力是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印刻在西班牙女性血液中的浓烈一笔。然而,在历史上,与生活在众多天主教国家的女性一样,西班牙女性也曾长期遭到社会的忽略,生活在男权的阴影下。随着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西班牙这个曾经的欧洲霸主渐渐走向了衰落,伴随着这一衰落,西班牙的男权势力在扩张,内战胜利
期刊
摘 要:晚明社会思潮涌动,宋元话本的讲史技艺的发展,使得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进入了高潮时期,《史记》中的历史材料、文章结构以及创作思想都对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白话短篇小说;《三言》;《史记》  俗话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白话短篇小说在明代得到了高度的繁荣。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白话短篇小说是在继承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的受到史传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