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中学生厌学真实现状
1.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普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现象,笔者经过多方长时间的家访调查,得出结论如下:(1)六成中学生有明显的厌学表现;(2)男生厌学表现比女生强烈;(3)厌学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4)厌学表现朝强烈化方向发展;(5)留守学生厌学比例比非留守学生高;(6)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双亲健全的家庭的孩子厌学比例大,厌学程度深;(7)贫困家庭的孩子比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厌学比例高;(8)厌学学生初始厌学年龄逐年提前。由此可见,“中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之说不是空穴来风。
2.真实的学习状态
我们对部分厌学学生进行了跟踪观察,对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进行了大面积走访,发现学生厌学表现是多样的:(1)课堂上身心分离;(2)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玩手机、听音乐,或趴在桌子上睡大觉;(3)经常故意迟到,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不以为然;(4)做作业,多是应付式做些或抄袭作业,以应付老师检查,有的抵制、拒绝做作业;(5)考试马虎,不再乎成绩多少;(6)在日常生活中,比吃穿,比玩名牌手机,比游戏级别,比结交的异性朋友,还有个别厌学学生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抽烟喝酒,骑摩托车到处飚车,欺负在校学生,甚至还滋事生非、打架斗殴,出了事对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6)他们往往没有正当的兴趣爱好,沉溺手机网络游戏,屡教不改。
二、剖析厌学深层原因
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会有机的组成部分。他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因此厌学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1.传统人本价值的束缚
中国几千年的人本价值取向是做官发财才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实现的途径只有读书,别无他途。学生身心被束缚,得不到自由伸展,部分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死读书。孩子背负着家庭重压和过重的学业负担,有的终于不堪承受便出现厌学情绪。
2.校园先进文化的缺失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能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让学生获得全面、终生的发展。但当前,不少学校追求虚拟的、包装性和宣传性的校园文化,忽视了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建设,尚未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境界。先进校园文化的缺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信心,导致了他们厌学行为的发生。
3.家庭本真思想的消解
受经济大潮的影响,留守儿童增多,单亲家庭增多,离异家庭增多,家里只有母亲或父亲,有的父母都走了,只有年老多病的爷爷或奶奶。传统的、美好的、我们必须坚守的很多东西,正在流失。家庭教育本真思想的消解,取而代之是家庭文化具有功利性价值取向。“金钱至上”“利益至上”思想渗透并影响到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家庭教育的短视,导致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带来终身发展和终生受益的意义。
4.浮躁社会行为的侵蚀
现代社会变数很大,学生身心处于发育期,对社会万象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分析,幻想不经过脚踏实地地努力而获得一切,容易盲目跟踪模仿,导致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5.社会就业体系的影响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和细化,用人制度有待科学化。面对诸如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硕士生找工作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高职高专生的现实,很多家庭对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向上层社会流动失去了信心,新的“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着农村家庭教育。
三、探寻厌学缓解对策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寻求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帮助学生改掉厌学行为,缓解厌学情绪,回到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上来。在此我想談几点新的思考。
1.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小学生身体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他们心理的成熟却是曲折的,艰难的。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学生健全健康的心理世界,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老师能察觉到并能帮助疏导的微乎其微,很多的问题是学生靠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的,抵抗不了的,就自然发展成心理障碍了。因此,很有必要在中学开设心理咨询课,通过心理力辅导课及时化解学生不良心理问题。
2.多开展校园学习实践活动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班级授课制这种模式在短期内不可能得以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对教材作一些灵活的处理,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前提下,根据本校和本地实际,开展以活动为主的课程形式,以开放灵活的姿态,把某些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活动中去,开展校园学习实践活动,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从死记知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方位调动感觉器官,多角度接收知识信息,多层次获得情感和生理体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3.学校教育辐射家庭教育
对家长进行教育,帮助家长建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文化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缓解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又一有效举措。同进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先进育人理念,解除家长的困惑,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
4.重拾传统国学文化精髓
实践证明,教育离不开文化渊源。创办新时期的教育,必须从中国古文化中汲取力量。中国古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国学”。我们主张国学进入教育,成为教育的灵魂,国学的核心主张“道法自然”,即人要回归自然本性,孩子们从幼儿时期就在吟咏《三字经》、《弟子规》中建立自然本性体系,让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在孩子们幼年时期就开始植入他们的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我相信,在这些美好经典的浸润下,孩子们的灵魂一定能一步步得到升华,不再虚飘,不再急躁,而是安静和沉静。到那时,他们怎么还会厌学呢?
当然,中小学生厌学问题不只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就可以缓解的,还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帮助厌学的中小学生重建自信,恢复对社会的信心,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广西灵山县化龙中学 邹俊基
1.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普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现象,笔者经过多方长时间的家访调查,得出结论如下:(1)六成中学生有明显的厌学表现;(2)男生厌学表现比女生强烈;(3)厌学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4)厌学表现朝强烈化方向发展;(5)留守学生厌学比例比非留守学生高;(6)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双亲健全的家庭的孩子厌学比例大,厌学程度深;(7)贫困家庭的孩子比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厌学比例高;(8)厌学学生初始厌学年龄逐年提前。由此可见,“中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之说不是空穴来风。
2.真实的学习状态
我们对部分厌学学生进行了跟踪观察,对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进行了大面积走访,发现学生厌学表现是多样的:(1)课堂上身心分离;(2)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玩手机、听音乐,或趴在桌子上睡大觉;(3)经常故意迟到,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不以为然;(4)做作业,多是应付式做些或抄袭作业,以应付老师检查,有的抵制、拒绝做作业;(5)考试马虎,不再乎成绩多少;(6)在日常生活中,比吃穿,比玩名牌手机,比游戏级别,比结交的异性朋友,还有个别厌学学生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抽烟喝酒,骑摩托车到处飚车,欺负在校学生,甚至还滋事生非、打架斗殴,出了事对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6)他们往往没有正当的兴趣爱好,沉溺手机网络游戏,屡教不改。
二、剖析厌学深层原因
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会有机的组成部分。他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因此厌学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1.传统人本价值的束缚
中国几千年的人本价值取向是做官发财才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实现的途径只有读书,别无他途。学生身心被束缚,得不到自由伸展,部分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死读书。孩子背负着家庭重压和过重的学业负担,有的终于不堪承受便出现厌学情绪。
2.校园先进文化的缺失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能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让学生获得全面、终生的发展。但当前,不少学校追求虚拟的、包装性和宣传性的校园文化,忽视了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建设,尚未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境界。先进校园文化的缺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信心,导致了他们厌学行为的发生。
3.家庭本真思想的消解
受经济大潮的影响,留守儿童增多,单亲家庭增多,离异家庭增多,家里只有母亲或父亲,有的父母都走了,只有年老多病的爷爷或奶奶。传统的、美好的、我们必须坚守的很多东西,正在流失。家庭教育本真思想的消解,取而代之是家庭文化具有功利性价值取向。“金钱至上”“利益至上”思想渗透并影响到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家庭教育的短视,导致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带来终身发展和终生受益的意义。
4.浮躁社会行为的侵蚀
现代社会变数很大,学生身心处于发育期,对社会万象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分析,幻想不经过脚踏实地地努力而获得一切,容易盲目跟踪模仿,导致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5.社会就业体系的影响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和细化,用人制度有待科学化。面对诸如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硕士生找工作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高职高专生的现实,很多家庭对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向上层社会流动失去了信心,新的“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着农村家庭教育。
三、探寻厌学缓解对策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寻求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帮助学生改掉厌学行为,缓解厌学情绪,回到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上来。在此我想談几点新的思考。
1.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小学生身体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他们心理的成熟却是曲折的,艰难的。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学生健全健康的心理世界,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老师能察觉到并能帮助疏导的微乎其微,很多的问题是学生靠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的,抵抗不了的,就自然发展成心理障碍了。因此,很有必要在中学开设心理咨询课,通过心理力辅导课及时化解学生不良心理问题。
2.多开展校园学习实践活动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班级授课制这种模式在短期内不可能得以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对教材作一些灵活的处理,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前提下,根据本校和本地实际,开展以活动为主的课程形式,以开放灵活的姿态,把某些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活动中去,开展校园学习实践活动,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从死记知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方位调动感觉器官,多角度接收知识信息,多层次获得情感和生理体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3.学校教育辐射家庭教育
对家长进行教育,帮助家长建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文化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缓解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又一有效举措。同进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先进育人理念,解除家长的困惑,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
4.重拾传统国学文化精髓
实践证明,教育离不开文化渊源。创办新时期的教育,必须从中国古文化中汲取力量。中国古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国学”。我们主张国学进入教育,成为教育的灵魂,国学的核心主张“道法自然”,即人要回归自然本性,孩子们从幼儿时期就在吟咏《三字经》、《弟子规》中建立自然本性体系,让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在孩子们幼年时期就开始植入他们的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我相信,在这些美好经典的浸润下,孩子们的灵魂一定能一步步得到升华,不再虚飘,不再急躁,而是安静和沉静。到那时,他们怎么还会厌学呢?
当然,中小学生厌学问题不只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就可以缓解的,还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帮助厌学的中小学生重建自信,恢复对社会的信心,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广西灵山县化龙中学 邹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