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话语权 打造有效的政治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ngwu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命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受到了应有的保护与尊重,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正在形成,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也日益得到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发现教师对于学生生动活泼但又良莠不齐的话语内容和性质缺乏必要的识别,对正误皆有、高下不一的话语水平和质量缺乏应有的辨析,以致造成课堂上教师评价缺席、指导缺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当前在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如何切实发挥教师在有效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和引导作用,已经成为深化政治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识别话语,防止旁逸斜出
  现在,只要我们深入课堂就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课题愿意主动发言,并且很积极地发言。这是好事,绝非坏事。但学生的话语声音并不完全是和谐的,经常带有脱轨性和偶发性。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课堂话语首先应该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识别。
  例如,笔者在高一某《投资理财的选择》课堂上看到,老师设置了三组家庭:A组家庭,收入稳定又不菲的夫妇和正在读高中的儿子;B组家庭,一对已退休的老年夫妇;C组家庭,一位在外企打工的单亲妈妈和正在读高中的女儿。要求分组讨论如何让10万元保值增值,为每一个家庭设计一套符合家庭特点的理财方案。在有位同学分析了A组家庭理财方案后,另一位同学补充道:“如果要赚钱的话,我会选择囤油,因为现在汽油柴油很紧缺,油价一直往上涨,囤油可以赚好多的啦!”他话还没说完,教室就哄成一片,“囤油犯法的”“买墓地,墓地价都快跟房价一样,上涨很快,很有市场”“买黄金首饰”……对于这些话语,学生或窃窃私语,或哄堂大笑,课堂教学秩序一时失控了。显然,学生的这些推断与猜测偏离了学习目标,脱离了文本的实际,或许是出于一种哗众取宠、油滑搞笑的心态。“囤油行不行?是不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指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在经济学中,凡投入一定的本金在未来能增值或获得收益的所有活动都可叫投资。买墓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转手卖给他人从中获得了更高的利益,可算作一种投资,但通常人们不会选择这种怪异的投资。大家应该结合每组家庭不同特点设计大众的较为普遍的理财产品……”
  在眼见学生的讨论就要偏离教学目标的时刻,在课堂对话发生混乱的当口,教师既没有放任自流,也没有恼怒训斥,而是冷静沉着地识别了学生的话语状态,把他们重新引导到教学目标轨道上来,避免了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旁逸斜出。
  二、评价话语,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学生永远是一种差异的存在,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有正误、高下之别也是一种必然现象。教师的责任就是面对差异,研究差异,通过差异引导学生得到差异性发展。因此,有责任心的教师绝不拒绝对学生的及时评价。识别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作出明确的评价。因此,那种对学生课堂话语行为的内容、水平,不加区别地一律采取褒奖的态度,实际上是放弃了教育评价职责,造成正确评价的严重缺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明确的评价给学生提出及时的反馈,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形成“见贤思齐”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在《投资理财的选择》课堂上,老师并没有对那些学生的不同话语作出“你回答得很好!”“你很大胆,希望你继续保持!”的简单划一评价。“能抓住市场紧缺商品而组织经营活动,这同学很有商业头脑,但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合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买黄金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金饰品的价值主要体现为观赏性,金饰品如果要直接向一般的金店进行回售,其价格将远远低于同期含量相同的金原料价格,因此,作为纯投资而言,金饰品不适合做黄金投资。其实,理财产品有很多,关键要适合自己。我们只是学习和了解最普通的最大众化的理财产品,如有兴趣,课后可以查查有关知识。”教师能够这样识别与评价这位学生的发言,那么,他首先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伙伴面前有认知矛盾,澄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同时老师的评价又必然会引起每一个学生反观自我,回归自我,从而引发每一个学生内部知识和经验的重新建构。
  三、积极指导,实现有效教学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有效学习,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因此,教师适时适度地从学生话语中引申出新的课程与教学资源,积极满足学生进行智力劳动的需要,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原则和最终目标。
  笔者在一节高一新授课《面对经济全球化》看到,老师先让学生观看《功夫熊猫Ⅱ》(预告片),然后给出美国该片全球票房收入相关资料,设置问题:美国卖大片,中国能否从中分杯羹,中国卖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回答。“卖中国文化”“卖中国功夫”“卖盗版光盘”……学生只能围绕影片来说,始终无法进行分散性思维,话语也慢慢偏离了老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从中了解中美贸易的相对优势从而达到讲授“贸易全球化”这一知识点,但效果不佳。学生的这些话语既揭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更提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忧虑,任课教师没能及时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教学价值,更未能及时地给学生以启发性的解答。或许任课老师觉得三言两语难以说清这些问题而有意回避,或许老师觉得这些问题偏离教学内容与目标而不作处理。但是,教师能否及时快速地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调动出这些相关的知识,并且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言词进行讲解,这无疑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机智的极大挑战。而只有满足了学生智力活动需求的教学,才是真正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
  观察学生日渐活跃的课堂话语,既使我们感受到学生对课程新知识的需求,也透视出其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的智力活动层面和思维品质。因此,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往正是他们各自内部心智活动的折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话语交流,已经毫无遮拦地袒露着教师与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与素养。这就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与结构,发挥思维的宽广性和灵活性,才不至于在需要调动知识时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能够在多样化的不可预测的学生话语面前,发挥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才不至于在需要做出评价时茫然无措,在需要做出指导时无所作为。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常遭遇这样的困惑:想放手让学生去自悟自得,运用学习方法,可是学生的语文自读能力跟不上来怎么办?他们体会不到那么深怎么办?教师是否可以就此停步,浅尝辄止呢?有些老师心有不甘,就在一些局部教学时推进一点,深入一点,精细一点,可是又怕一不小心又掉入“精读”的窠臼。  不同的文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了老师的出手时机和帮扶力度,决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略”的程度和“精”的比重。真正要把一篇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最费时、费力但又收效甚微的。笔者认为,作文指导不是从读到单元习作要求才开始的。早在学习一个组元的课文之前,就要明确本单元习作要写什么。要想为学生的习作提效,有效训练非常必要。下面笔者结合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的作文要求,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未雨绸缪,做足写作文前的准备工作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常感到头脑空空,即使搜肠刮肚也无从下手,主
1推进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成为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积累的过程,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
期刊
所谓财政管理创新,是指政府财政部门通过树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财观念,运用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手段,有效地履行财政的各项职能,以推动经济社会以及财政自身的科学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的“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设计有关“解决问题策略”这类教学内容呢?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潜意识阶段、明朗化阶段、深刻化阶段。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三个阶段设计教学。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