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现代化冲淡了语文味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现在走进一个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大多数教师们忙忙碌碌:或情景剧表演,或激情演讲,或出示新颖别致的物件,或放声高歌……无不尽情展现,那课堂真叫五花八门、尽显神通啊。语文课堂俨然成了“综艺大观”“生活大舞台”。至于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上,教师们更是大做文章。如果给予批评,就会有人举出“教改”大旗,说这才体现了创新,是“寓教于乐”,是“美育”,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减轻了學生负担、培养了多方面才能,是在进行“素质教育”。难道只要是“新”,就合乎教改精神么?凡是形式新的、热闹的、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及气氛不一样的课堂,就可以不加辩证的审视,一致推为合格甚至优质课堂吗?在这里,我想呼吁“别让现代化冲淡了语文味”!
  一、滥用情景剧教学,发展了表演能力,挤占了教学时间
  曾经不理解“课改”的内涵与精神,在听课过程中见到许多教师运用情景剧进行教学,一位老师教《白兔和月亮》这篇文章时组织学生进行当堂表演“白兔请求众神之王撤销慷慨的决定”这一情景。听过课后觉得课堂表演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参与了,打击开开心心的,这节课确实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是觉得热闹之余课上的有些怪怪的。但还是想着效仿,也利用一些文章进行了操作。如教授《核舟记》中间三段要求背诵,苏、黄、佛印三人的姿势很容易混淆,于是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虽受条件限制,表演不可能很有情境,但还是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原先昏昏欲睡的学生也竖起头睁大眼睛看,还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气氛的确活跃了。可轮到学生背诵记忆时还是容易出错。回想问题所在,还是在进行表演时,学生们只关注学生表演情境,注意力有所转移,花费大量时间,教学进度又很慢,挤占了本可以用来强化记忆或消化知识的教学时间。这种情形,我想可以用“有心栽花花不发”来概括。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能为了求得热闹,而滥用情景剧教学。
  二、夸大学生的主体,热闹了课堂氛围,冷落了文本深入
  现在的课堂上,确实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的确张扬了学习者的个性,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导致的误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就走向另一个极端,放手让学生提问,有时一堂课,学生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教师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课堂教学环节散乱,有时还出现了偏离学习内容的无休止的争吵,重点、难点不能突出,无法深入文本,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现在各方面的呼声要求或者决定教育工作者不能体罚甚至是批评行为都不能有。于是,我们就一股脑的发表“这位学生的说法很有见地”、“说得很好,说了大家想不到的内容”……的言论。其实,在这么都被变了味儿加以肯定的表扬中有很多见解根本与问题无关或者偏离教学方向。说着说着就跑出了文本,何谈文本深入?
  3.作为在农村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还发现对于视野比较狭隘的、表达能力较弱的农村学生而言,让他们发现问题、表达问题还是困难重重的。于是为了迎合这一精神,我也做了一些尝试,结果只有极的少数学生能偶尔提问题,有部分题目还是参考书上的,根本无法真正形成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视觉感受,框限了教学思维
  多媒体的介入确实给语文教师插上了翅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垄断的语文教学世界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是大势所趋。就一篇文章而言,利用网络就可以有取之不尽的资源、灵活多样的形式及不同风格和版本的参考教案和课件。有人感叹:现在的语文真好教,那么多人替你备出来了,课件制作一点都不用剪辑。确实,这拿过来就可以使用,大大方便了教师。但这些便利、现成的背后,且不说给偷懒的大开方便之门,对于教师个体的思索也是一个禁锢之锁。这是一个框子,因为人家展示在你面前的是一幅降服你的图景,你在不自觉中被动的接受了,于是在备课时渐渐地忽视了独立的思索。众所周知,“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对文本的解读的切身体会被人家代替了、同化了。
  随之而来的是又用同种框子去框住教学对象,比如一篇优美的诗歌,首先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图景,且不论这图景制作的优劣,单从效果来看,就是在强制学生往眼前图景上联想,学生本来可以通过文字自己去联想、去想象,现在眼前就成为了现实,这显示有可能与读者脑海中的反差悬殊,甚而觉得非常地失望,于是那一行行精美的文字成为了一堆堆枯燥无味的铅字。媒体的穿插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比如一篇缠绵低婉的文章,配上图景,学生不知要看书还是要看屏幕,配上乐曲,让学生不知道是和谁在对话,更没有独享文墨之香,如果那乐曲不和谐,则更是扫淡了文章的意境。
  四、现代化的课堂用语,装饰了课堂行为,混淆了视听
  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必定会派生出新的词汇和词汇的新意,随着新课改的扑面而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这些词汇以迅猛姿势登上了教学舞台,一时间,教师言不及此就好似头脑古旧的私塾先生,为了体现出教师跟进时代、课改的脚步,课堂式的语言一定要有新东西、新词汇,于是这些本来是书面上理论语言便堂而皇之输送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去了。过去很自然的过程变成“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以往很随意的鼓动性语言变成了“谁到讲台上展示展示”,一个更让学生无所适从的是“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诸如此类。课堂语言,应体现教师的风格和个性,任何盲从和模仿,到头来只能是邯郸学步,因为自己的语言才是最美的。
  总之,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了我们机遇。以上更多是借鉴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加以本人实际教学中的真切体验感受到:课堂不改不行,但如果不视具体情况,一味出于新颖、追随潮流,而失却理智的思考,那就不是“改革”而是“改变”。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会“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让课改真正提高效率,千万别让现代化冲淡了语文味。
  【参考文献】
  [1]夏家顺.《谨防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中学语文教学》第3期)
  [2]祁玲娟.《新课标下别让“文本”遭遇冷落》
  [3]赵丽君.《新课改后语文课堂上的硬伤》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校本课程开始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梳理和总结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历史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公民所不可或缺的知识组成部分。我国一直很重视历史知识教育,而历史知识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历史教育中忽视了内容而只重视历史课的思想性,把历史课上成了政治课,枯燥而乏味,也因之注重历史内容而忽视历史课的思想性,把历史课上成了故事课,最终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是要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都能开展正常,但是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怕准备各种各样繁杂的材料,怕剪刀和刀产生的安全隐患,所以,更多的做法是让幼儿用蜡笔画一幅画。这样的行为是有悖纲要和教育教学原则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充分把握好有限的活动时间,在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研究出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措施,尽可能发挥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  一、课前准备“活”起来,营造有效学习的氛围  课
话要说得动听,文章要写得好看,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凡鲜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惹人喜爱,引人入胜;反之,那些陈旧的、缺乏文学性的语言却显得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的语言生动亮丽起来,使之无“阅读疲劳”之虞,有“赏心悦目”之感?  一般说来,作文中的语言不仅要求准确,而且需要通俗、简洁和明快。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受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语言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对于
从1963年到敦煌,到2015年辞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她把整整52年光阴献给了石窟和壁画,昔日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是满头华发。但即便退休,敦煌莫高窟还是让她魂牵梦萦。“我每年会做一次研
本文提出了以"创设情境——学生自学——作品创作——评价总结"为教学过程的基于学生电子作品创作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基础、教学过程及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老师杜威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而许多年前,在我们生活中便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标准》中则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微博开展互动营销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借助用户行为消费模型SICAS,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指出企业微博进行营销活动的核心驱动是基于连接的对话,重点在于如何
铁路客票延长预售期后,为了最大限度方便旅客、最大限度让旅客充分利用车票资源,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退票、改签规则,为了方便旅客行程的调整,客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后,对开车前15天
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存在的某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