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养成教育,主要指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及良好习惯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考量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前时期要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内容,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积极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是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
幼儿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幼儿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幼儿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养成教育目标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一些幼儿园、家庭对幼儿养成教育没有建立科学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幼儿园和家庭不清楚养成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幼儿园与家长将重点放在幼儿某项具体习惯行为的培养上,或者家长总是在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才考虑实施“堵漏洞式”的教育,忽视了习惯培养的整体性和长效性。
养成教育内容抽象化。养成教育内容存在抽象化是指没有全盘考虑养成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标准。如提出“口号式的”养成教育,脱离幼儿真实生活,抽象而不具体,不便于幼儿、教师、家长的理解、掌握和执行。
培养方式偏重强制性。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家长讲授、刻板训练和口头说教等,幼儿自始至终被视为“被管”的对象,习惯养成必然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没有建立在兴趣和责任意识基础上的养成教育,是无法促进幼儿发展的;这种轻视幼儿趣味的引导,弱化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培养方式,一直以来都存在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之中。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和协同性。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儿养成教育方面的培养力量需形成合力,但在实际中因养成教育目标、内容不具体,家园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双方缺乏一致性和协同性,出现幼儿在幼儿园5天,在家2天,“5 2=0”,而不是幼儿园加家庭的力量,“1 1
幼儿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幼儿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幼儿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养成教育目标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一些幼儿园、家庭对幼儿养成教育没有建立科学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幼儿园和家庭不清楚养成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幼儿园与家长将重点放在幼儿某项具体习惯行为的培养上,或者家长总是在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才考虑实施“堵漏洞式”的教育,忽视了习惯培养的整体性和长效性。
养成教育内容抽象化。养成教育内容存在抽象化是指没有全盘考虑养成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标准。如提出“口号式的”养成教育,脱离幼儿真实生活,抽象而不具体,不便于幼儿、教师、家长的理解、掌握和执行。
培养方式偏重强制性。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家长讲授、刻板训练和口头说教等,幼儿自始至终被视为“被管”的对象,习惯养成必然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没有建立在兴趣和责任意识基础上的养成教育,是无法促进幼儿发展的;这种轻视幼儿趣味的引导,弱化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培养方式,一直以来都存在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之中。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和协同性。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儿养成教育方面的培养力量需形成合力,但在实际中因养成教育目标、内容不具体,家园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双方缺乏一致性和协同性,出现幼儿在幼儿园5天,在家2天,“5 2=0”,而不是幼儿园加家庭的力量,“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