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游戏”与“真实场景”,孰真孰假?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去年6月初,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抽调了浙江省第一批“安吉游戏”实践园的330份有效问卷,将浙江省第一批实践园提出的关于“真游戏”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与浙江省第一、二批实践园的3666位园长和教师进行在线教研,探讨了“什么是‘真游戏’”及“如何实践‘真游戏’”。持续3个半小时的在线直播,吸引了省内外的幼教从业人员,观看人次达到7.8万。
  本次教研聚焦排在前三位的典型性问题:有逼真的场景才是真游戏吗?规则游戏是真游戏吗?教师介入游戏后还是真游戏吗?浙江省内“安吉游戏实践园”的园长、教师,与安吉地区若干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展开了深度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了精彩点评,将“真游戏”的内涵与实践中的误区一一揭开。
  “安吉游戏”在二十年的探索过程中,也在实践早期遇到过“无游戏”与“假游戏”的困惑。在教师高控的、导演的、编排的所谓游戏中,孩子却没有了在游戏的感觉。这成了安吉的游戏革命要破的困局。打破旧壳、寻找真谛,“安吉游戏”针对实践过程中常见的“假游戏”陷阱,提出了“真游戏”的概念,它成了安吉幼教人改革实践的明灯。正因为深入理解“真游戏”概念对安吉幼教人实践的重要性,才将其作为本次浙江省“安吉游戏”实践园教研的主题。
  围绕“真游戏”,很多老师产生了一系列困惑,比如,幼儿在这些高度还原真实生活的环境中(如历史野战场景、建筑工地、餐饮店、医院等)发生的行为,是 “真游戏”吗?
  案例1:“红军长征”视频
  视频中,幼儿园创设了白灰覆盖的山坡、铁锁吊桥和能划充气船的水池,还有革命老区砖窑背景的戏台和观众席等。游戏过程中,幼儿穿着代表红军不同编队的服装,佩戴仿真的长枪或拿着演出道具,有的正在爬过“雪山”,有的正在相互配合走过铁锁桥,有的在戏台上列队敲锣鼓、扭秧歌,有的排成一排在看戏……整个场地中,所有幼儿都在玩红军长征主题的游戏,都用着与该主题下真实行为对应的逼真材料。
  案例2:“砖头与砌墙”照片
  照片中,教师投放了真实的砖头、泥、水桶、刮板,几位幼儿带着安全帽、穿着防护服,正在一块砖抹一层泥地交错搭建砖墙。
  案例3:“餐饮店”“银行”照片
  照片中,幼儿园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品牌标志、店名和真实就餐规则,在幼儿园走廊中创设了餐饮店。一名幼儿穿着餐厅服务生的衣服,带着厨师的帽子,正在迎接五名排队的幼儿进店用餐。在餐饮店旁,还有一家银行,远处还有其他类似区域。
  案例4:“输液室”视频
  一位幼儿坐在一张长凳上负责“输液”。长凳旁的墙面上挂着七八个配有输液器的塑料输液袋,旁边的矮柜上面有一叠《输液登记表》和一支笔。矮柜后面,两个孩子坐在一张长桌前,桌上放着一些空的药品包装盒。在约一分半钟的视频中,负责输液的幼儿或坐在长凳上左右张望,或在长凳与矮柜之间走来走去,或看看矮柜上的登记表,或安静地看看矮柜后面的两个孩子又回到长凳坐下。长桌前的两个幼儿拿起包装盒看看后又放下,简单交流后又转入安静等待。期间,有两个孩子从输液区路过,没有关心输液区的情况,跑走了。还有一个孩子到长桌前看了一眼,离开了。相邻区域不同分工的幼儿没有互相交流、询问,也都没有离开各自的“岗位”。
  现场讨论实录
  教研主持人袁老师邀请浙江省第一、二批实践园的老师,安吉地区的幼儿园园长、老师,还有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的成员结合以上案例,一起讨论“有逼真的游戏场景,才是‘真游戏’吗”。
  观点1:能够还原真实的场景就是真游戏。在真游戏中,孩子能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索,伙伴之间相互有大胆的交流,我觉得就是真游戏。
  观点2:视频中播放的不是真正的游戏。首先,真游戏是遵从幼儿本身意愿的,体现为孩子可以用任何材料来表征游戏中需要的东西,如木棍可以当做喇叭,积木也可以做喇叭,不需要真的喇叭,也不是教师说用积木做喇叭,所有孩子就都只用积木做喇叭。在我们幼儿园,老师给孩子投放足够的材料,提供足够的场地,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发挥和选择。
  观点3:以上案例中,有些是“真游戏”,有些是“假游戏”。“真游戏”是孩子自发的,自由的,像昨天下雨时候,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到雨中的空地上玩的情景,孩子自身去体验,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同时每个孩子都有能力的发展,我觉得这样的游戏是“真游戏”。“假游戏”的过程当中,更多是成人精心安排的,源于成人的目的去设置的,孩子没有多大兴趣。刚才的案例中,我认为玩真的砖头可能是“真游戏”。因为我们幼儿园的孩子玩这些砖头(后期,我们把真实的砖头更新成了小木块)属于自由、自主的游戏,有些在烧饭,有些在做快递员……我觉得我们孩子的这些表现都是“真游戏”。
  回应1(原安吉县报福镇中心幼儿园 戴艺园长):
  以上的案例使我反思:游戏是什么?游戏是谁的?是老师的还是儿童的?丰富逼真的场景中,材料是玩具还是道具?这些材料的背后是什么?孩子们的游戏场景、行走路线、角色分工、在什么地方该做哪些规定的动作,是不是都有安排?这样安排的还是游戏吗?“真游戏”就一定要有真材料吗?老师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如果依据是“游戏是孩子对现实生活体验的一种反映”,那么为了让孩子能够反映出这种现实生活,就给幼儿提供与现实生活一模一样的材料,或者是和现实生活差不多的材料和环境吗?那为什么孩子们却没有玩起来呢?
  我们幼儿园也有许多角色游戏案例。“蔡医生”和“陈理发师”就是典型角色(请扫描二维码观看游戏视频)。真游戏的理念下,没有真实的医院材料,孩子却真实、逼真地反映出了他们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全情投入到游戏中,随着游戏中的打針自然地紧张。当我们没有给孩子提供逼真的医院游戏材料,我们反而发现了孩子更多高水平的游戏,比如材料的替代使用、自主丰富游戏情节和玩法、同伴之间的复杂交流等等。所以,对比两种现象,我们也要思考一下:给孩子提供了很丰富、很逼真的材料,到底是提供了选择的机会,还是让孩子无从下手?   回应2(安吉县紫梅镇中心幼儿园 钱敏园长):
  当我看到这样的大场面:整齐划一地全情投入,环环相扣,毫不遗漏计划的流程,给我的感觉是成人在导演,全班的孩子在参演一个剧目。这使我回想起我们幼儿园也有过类似的发展阶段。实践“安吉游戏”这么久以来,回看过去,这些大场面都不是孩子内心想要的,不是孩子真正所愿的。
  现在,我们的游戏场地上也经常会发生战争游戏,但是绝不是总发生在同一个场地,绝不会一个班所有的孩子都在玩这样的游戏。同一个场地当中,总有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其他的游戏内容和玩法。
  在几个孩子玩战争游戏的过程当中,虽然也会连续几天发生相似行为,但同一个孩子不会始终扮演同一个角色,也不会同一个角色每天按照固定的流程玩相同的情节。此外,他们的材料替代行动也会不断转变,比如今天用棍子做枪,明天用小梯子做枪。
  “真游戏”的环境虽然暗含了教育目的,但绝不是教师设计好每个环境中孩子按什么角色、什么流程玩。“真游戏”理念下,孩子玩什么、怎么玩、与谁玩,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专家点评
  华爱华教授:今天讨论“真游戏”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由安吉的“真游戏”革命引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大家对这个“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理解下,老师们所采取的游戏行为也就会不一样。我们刚才看到了安吉幼儿园的游戏案例,和其他幼儿园的一些视频、照片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 什么是“真游戏”中的“真”?
  首先,谈一谈如何理解“真游戏”的“真”,还有“假”。这个“真”指的是孩子的游戏体验,是说孩子有真的在玩的感觉。“真游戏”就是从孩子的体验出发,是真地在游戏,而不是假地在游戏。
  实际上,是先有“假游戏”概念的产生,才有了“真游戏”概念的产生。首先是老师导演的、不断要求的、高控的所谓游戏出现,然后就有专家学者提出质疑:这是孩子的游戏吗?是幼儿游戏,还是在“游戏”幼儿?2009年,我也提出过,现在的幼儿园充满了虚假的游戏。在老师的眼里、嘴里,孩子在幼儿园是游戏,但是孩子却认为在幼儿园玩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把不是地区的游戏活动也说成了游戏?
  在这种情况下,安吉地区的幼教工作者对自己过去实践中哪些不是游戏,进行了不断反思。这可以从“安吉游戏”的三个发展阶段看出来。第一个阶段从“无游戏”到“假游戏”,当时他们也不认为那些是“假游戏”,所以充分地给孩子做道具、规定角色等等。但是,他们从那个误区里走出来了。他们反思:进行老师认为的游戏以及老师想让孩子怎么游戏,孩子真的认为是自己在游戏吗?为什么孩子在老师安排的游戏以后,还在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玩?所以,游戏中孩子是不是感到“真地在游戏”是孩子说了算,而不是成人主观臆断的。那么,“真游戏”里面的“真”就是指孩子有玩的真实体验。
  ◆ 真游戏中的“真”与假想虚构中的“假”是什么关系?
  游戏还有一种假想、虚构、非正式的特征。正因为它不是正式的工作,不是正式的生活,所以孩子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比如,在游戏中他可以说“你发烧了,你烧到100度了”。游戏是不以现实生活的、逼真的标准来评价的,所以是非常放松的。幼儿对游戏中的真假其实分得很清楚。“真”游戏中,他知道自己做的事不是真的,是在想象还是在扮演,但是这种想象与扮演是按照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的。
  如果是孩子按照其意愿让游戏的情节、开展过程反映生活的时候,他往往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比如,幼儿去医院看病了,经历了医院里整个流程和环节,但他不会将整个流程和环节全部在游戏中反映。那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什么呢?反映的是他最感兴趣的部分,反映的是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比如,像报福镇中心幼儿园的“蔡医生游戏”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孩子可能已经多次体验到或者观察到医生如何打针、如何抽血,对这两点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所以游戏中就反映了这个情节。当然,这个游戏不会每次都要从挂号、诊疗、填写病历卡开始,然后取药等等。孩子不会总是反映这么完整的过程,而是反映他理解的部分,并且理解程度影响了游戏当中反映的程度。
  那么,游戏的假想、虚构就是指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认知、能力水平、兴趣、意愿去反映他所理解的、经历的生活。游戏的假想、虚构主要指游戏的象征性。
  那么,游戏还“假”在什么地方?“假”是指游戏材料可以替代。如果幼儿用替代物进行游戏,那就体现了幼儿的游戏水平。这个替代物已经成为幼儿现实生活中真实物体的一个符号了,说明他们已经将现实生活经验抽象了出来。随着幼儿的发展,他们的抽象表征水平会更高,可能就不需要游戏了,幼儿期特有的游戏也就结束了。比如到了小学以后,幼儿期的角色游戏结束了,反思与角色有关的经验时可能用写作、用文字、用符号来替代了。幼儿阶段还是要用实物表征的,但是幼儿的抽象水平已经到了可以用替代物来代替真实的东西。如果给他一个完全还原真实的场景,要按照现实流程操作,你就不能观察到他的游戏水平,也不能看出他的游戏意愿是什么,也无法观察他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在哪里。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就是我们观察了解孩子游戏水平的一种途径,这也是为什么说游戏具有一种表现性评价的意义,游戏让老师们学会观察、学会评价。
  所以,如果游戏的整个情节是成人导演的,那么游戏很可能就变成了一种“演戏”,就变成孩子们一种正式的体验,就要遵循表演的剧本而不是孩子的假想。比如,现在要表演扔手榴弹了,现在要大家一起表演趟水等等,常常是统一行为,也体现不出个体差异。像戴艺、钱敏两位园长刚才说的例子中,孩子之所以各自表现都不同,就是因为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水平上表现。那么在观察这样的游戏中,老师就可以看到游戏中的个体差异。
  再如拍球。拍球是不是游戏?我们一定要看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按照老师的规定,必须拍出多少个,左手右手交替拍等等。这是在老师的控制下拍球,这是一种技能练习,它就不是游戏。如果是孩子自己拍球,自己想拍,自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那拍球也像上面的案例一样,就是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游戏。
  ◆ 有低结构的材料就有了“真游戏”吗?
  在实践中,有些老师认为有了低结构的材料就是真游戏了,就像案例中砌墙的照片。但是,我看到这张照片以后,还要反思。因为投放的材料是低结构的,完全是低结构的砖,这种低结构的材料很容易就引发孩子的自主游戏。低结构材料的价值就在于没有规定这个材料怎么玩,没有把它结构化,所以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但是,低结构材料在老师的手里却可能被高结构地使用。比如,教师规定用砖头搭建什么、必须交错搭建等。教师预设好了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规则,就看不到孩子的真实表现,这样的游戏没有幼儿的假想、虚构,反倒成了“假游戏”。如果老师看到孩子玩一会儿就无所事事、兴趣不浓了,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安吉的老师之所以从“假游戏”中觉醒,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他们所持的以“儿童为本”的儿童观,他们从儿童的体验出发,当了解到孩子不感兴趣时,就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支持孩子游戏的自主性。比如,他们曾经发现一个孩子总是做经理,孩子问老师“今天可以不做经理了吗”,但是老师用各种理由不断鼓励他坚持扮演总经理,尤其是在有客人老师来的时候。但孩子的体验是不想玩了,甚至于他在有客人老师观摩的那天不想上幼儿园。发现这样的问题,安吉的老师不是再去想办法让孩子按老师的想法坚持下去,而是改变自己,把游戏的空间打开,把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跟谁玩”的这些权利都还给孩子。所以,老师们不要总是发愁“孩子的水平这么低,我作为老师该怎么教、怎么引导”,我们首先反思的应该是孩子自发自主游戏的机会有没有得到保证,我们为幼儿专注、投入、持续地玩自己想玩的游戏提供了怎样的支持。
  對于“真游戏”的概念,经过三轮讨论,老师们明确了看游戏不能只看形式是什么样的,而应该看幼儿的真正体验是什么。幼儿有没有感到真地在玩?有没有感到自愿、自觉、自由、自主地选择了这样玩?有这种真地在玩的体验,就是“真游戏”。“真游戏”的内容恰恰是由幼儿根据生活经历虚构的,由幼儿假想出来的。辨明“真游戏”里面的“真”和“假”,将帮助教师更准确、更彻底地落实幼儿园游戏。
其他文献
一切还要从几天前的区角活动说起。  意外  完不成的计划  这一天,子耀和淼淼的计划是“一起在积木区里修几层高楼”。但由于他俩来得较晚,当他们开始游戏时,计划要用到的空心大积木已所剩无几了。两个人用仅剩的3块空心积木和几根长条小积木很快地搭好了楼房。淼淼说:“没有(空心积木)了,怎么办呀?”子耀拿来几块拱形积木说:“这种还有很多,我们玩这个吧。”淼淼把拱形小积木挂在手上,说:“看,一条手环。”子耀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用理想、美德、文化、纪律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之所以说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正是源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那么,让“育礼”课程渐进渐深成为儿童成长的滋养,使儿童获得自由和尊重,释放灵性与梦想,构建内在的自我,实现生命的创造,必然成为每一所学校的神圣使命。一、“育礼”课程是学校文化定位的必然抉择  “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仪有很多种,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内展现个人素
“安吉游戏”是一场“真游戏”的革命,教师是开展“安吉游戏”课程的核心要素。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安吉游戏”是“真游戏”,教研也必须是“真教研”。对于幼儿园教研,安吉县教育管理部门从县级层面提出要求:追问到底、回答清楚、落实到位。追问和回答的过程就是反思、假设的过程,落实到位就是验证的过程,这是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性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成长。  “真教研”就是要
时光荏苒,我已经在幼儿园当了5年“孩子王”。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会因为引导一位孩子吃完饭菜而高兴好一阵子;会因为逗乐一个哭泣的孩子而兴奋地到处诉说;会因为教会一个孩子整理衣物而自豪不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事融入了每一个日出日落,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我在幼儿园的收获又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儿童是成人生活的导师,儿童的生活里蕴藏着人生的种种真趣、真谛。”仔细想来,在
摘 要:传统的Flash教学游戏通常将教学内容设计到程序代码中,在游戏过程中教学内容保持不变,因此阻碍了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本文详细阐述了一个Flash教学游戏设计实例,简要分析了Flash连接数据库的三种常用技术,并结合开发实例,详细介绍了采用XML与ASP脚本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Flash与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完成对教学游戏中教学内容实时更新。  关键词:Flash 教学游戏 XML ASP
摘 要:本文首先对当前主要的Web挖掘技术和高校档案馆用户兴趣建模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高校档案馆用户在高校档案馆网站浏览内容分析为主,浏览行为分析为辅的高校档案馆用户兴趣挖掘过程模型。而基于Web浏览内容挖掘所得到的用户兴趣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用户的兴趣。  关键词:用户兴趣模型 Web挖掘 个性化服务 档案馆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
提到色彩文化,可能我们立刻会想到代表吉祥、喜庆的中国红,亦或会想起皇权时代皇室御用之黄色。2013年张明玲出版的《色彩文化》一书,就是从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念谈起,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去探寻神秘的色彩文化,以及人们运用色彩来表达意愿,赋予色彩特殊的寓意。本文提到的色彩文化,就是将色彩传递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巧妙对接,即将管理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如月周计划用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读绘本《我妈妈》,小朋友都七嘴八舌地描述着自己的妈妈,并且还给妈妈画了肖像。只有亚康坐着不动。老师问他:“小朋友都画好了,你怎么没有画?”没想到他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但他什么都没有说。  亚康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老师知道他是想妈妈了。于是轻轻地抱住他,对他说:“虽然妈妈不在身边,可是她依然爱你呀!我们一起看《魔法亲亲》吧,看绘本里的小獾熊,怎么感受妈妈不在身边的爱!”亚康的情绪渐
2004年毕业至今,摸爬滚打在幼教工作已11年。记得当时“研究生”进幼儿园还很稀有,所以领导当时直接就叫我“研究生”,完全不记得我的本名。当时的自己身在幼儿园确实感觉自己很另类,对自己的处境感觉很尴尬,不懂得如何走进这个群体,不懂得如何与教师融为一体,更不懂得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在幼儿园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走进走进教师,与教师在一起  刚上班的时候,由于家在外地,所以我很“荣幸”地住进幼
幼兒园老师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尽可能地围绕主题关键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但是仔细梳理分析后发现,有时候同个主题活动下的不同活动内容之间,名称听上去有关联,但却无幼儿发展目标的联系,不同主题活动之间的经验连接更是相当匮乏;有些活动“热闹且有趣”,却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经验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我们将发现的这一问题与老师们一起讨论与交流,让老师们意识到不仅要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活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