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到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新课程理念笔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新课程理念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如果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没有意义。所以教师必须说学生感兴趣的话,提学生了解、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他们能够完成并感兴趣的活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太单一,可以多设计游戏,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当遇到新的节奏型不好掌握的时候,如果教师不给学生讲解,学生可能不容易掌握,但从理论上灌输给学生,既违背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很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典型的节奏编成律动、顺口溜的形式。如遇到 XX XXX 这两个节奏的时候,就让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体会这两个节奏型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让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更好地结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各学科的融合,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能够更好地结合。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数学、美术、体育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可以运用以下做法:
1.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器乐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与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2.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比如在欣赏《渔舟唱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感受到的用笔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对乐曲的理解。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既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又能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偏离了音乐的主线,过于强调绘画。
3.把音乐课程与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可与语文中的诗词相联系;音值、节奏等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
三、新课程理念使初中音乐课堂更能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新课程理念提倡各学科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的根本目的是美育,要淡化教学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
1.教师要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选择歌曲应具有“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比如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同一首歌》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2.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例如,在欣赏《我和我的祖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放音乐和学生一起跳舞,让学生在快三的舞蹈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学生很容易说出这首歌的律动感觉,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互动,调节了课堂气氛,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音乐教学中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接受教育。
四、新课程理念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利用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青少年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音乐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中。
例如,在培养学生节奏感、乐感时,可选一条短小、欢快的旋律曲谱,带领学生唱熟,然后让学生试着填词。完成后请学生自己演唱,并把好的作品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演唱。同学们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在欣赏《拼命号子》的时候,当学生对劳动号子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劳动号子,然后比比谁设计的劳动号子不但新颖而且实用性更强。学生在创造中获得了快乐,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合理的将音乐与其他方面知识相结合,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新课程理念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如果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没有意义。所以教师必须说学生感兴趣的话,提学生了解、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他们能够完成并感兴趣的活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太单一,可以多设计游戏,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当遇到新的节奏型不好掌握的时候,如果教师不给学生讲解,学生可能不容易掌握,但从理论上灌输给学生,既违背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很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典型的节奏编成律动、顺口溜的形式。如遇到 XX XXX 这两个节奏的时候,就让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体会这两个节奏型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让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更好地结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各学科的融合,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能够更好地结合。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数学、美术、体育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可以运用以下做法:
1.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器乐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与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2.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比如在欣赏《渔舟唱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感受到的用笔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对乐曲的理解。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既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又能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偏离了音乐的主线,过于强调绘画。
3.把音乐课程与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可与语文中的诗词相联系;音值、节奏等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
三、新课程理念使初中音乐课堂更能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新课程理念提倡各学科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的根本目的是美育,要淡化教学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
1.教师要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选择歌曲应具有“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比如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同一首歌》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2.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例如,在欣赏《我和我的祖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放音乐和学生一起跳舞,让学生在快三的舞蹈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学生很容易说出这首歌的律动感觉,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互动,调节了课堂气氛,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音乐教学中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接受教育。
四、新课程理念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利用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青少年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音乐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中。
例如,在培养学生节奏感、乐感时,可选一条短小、欢快的旋律曲谱,带领学生唱熟,然后让学生试着填词。完成后请学生自己演唱,并把好的作品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演唱。同学们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在欣赏《拼命号子》的时候,当学生对劳动号子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劳动号子,然后比比谁设计的劳动号子不但新颖而且实用性更强。学生在创造中获得了快乐,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合理的将音乐与其他方面知识相结合,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音乐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