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显著作用。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学科核心素养意味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我们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研究性教学与合作性教学,实现教师教学的“素养化”。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习小组;核心素养
一、建构学习小组,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构学习小组,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是符合儿童认知和心理特点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熟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预习课文,初步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具体操作如下:
(一)每学习小组四人,每组设置一位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组织能力较优的学生任小组长,负责本学习小组的学习和活动,培养具有团队意识的素养。
(二)全组组员有义务帮助同组组员解决问题,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认识自我的核心素养。。
(三)学习活动中,由组长协调本组学习和活动。如组织讨论、安排活动程序等。并做中心发言人,同组组员也有权发言,补充和订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素养。
(四)各学习小组间互相协调、互助、互启、互促、互评,达到共同进步,培养互助精神的素养。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八让”,即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收获让学生交流,疑难让学生讨论,讲解让学生参与,学法让学生总结,活动让学生组织,结果让学生评价,落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二、组织教学程序,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所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提问,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语言行为的实践,使之积极思维,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批注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质疑问难、讨论、剖析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而实现这一教学构思的有效途径就是用“自主合作”学习,落实教学组织程序,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落实自主预习、质疑问难的组织教学程序
指导学生按“七步自学法”完成自学练习。
一读,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二标,标出易用读错的字词和生字词,标出不明白的语句,标注出读懂的地方。
三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
四质,质疑问难,有疑而问,针对有价值的内容无疑设问。
五协,同桌、同组协助交流自得,合作讨论疑问。
六品,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理解重点词句。
七練,抓住重点、难点、思维扩散点、知识点和合作学习反馈设计练习题。
(二)、落实小组学习、合作探讨的组织教学程序
把学习小组作为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师把大量的教学时间和问题交由学习小组处理。引导他们把自己预习和自学心得,对疑难的独立见解和本组的同学进行研讨。为提高讨论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应在学生讨论时注重巡回,并在巡回中适时、适机、适量地引导、诱导、辅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分析、归纳、综合别人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班集体交流的技巧,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常用的讨论形式可采取“比较式、补充式式,辩论式,轮次式”等。
(三)、落实班级交流、师生评议的组织教学程序
这是学生展示自己,也是博采众长,获得成功体验的好机会。引导学生交流个人批注、小组批注所得,小组讨论的成果与疑难,以及对课文重难点、读说写的侧重点、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理解。常用的交流形式有小组代表汇报、各组按序汇报、全局汇报、典型发言、辩论会等,需根据不同情况择优选取。对于学生不能提出或解答的地方,教师要积极引导讲解,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调控。
三、实施教学策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激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求知欲的一种力量。不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品尝成功的快乐,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同时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运用教师生动的语言,设置教学情境,让儿童集中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探索未知,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变权威型为伙伴型师生关系。
再者是生生关系的民主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位学生充分独立自主地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互相问答、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共同活动。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质疑难问难,解疑明疑的能力
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自主质疑难问难,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教给质疑方法,提供质疑机会,培养质疑品质。引导、诱导、辅导学生明晰疑难。例如引导学生扣课题质疑,抓重点质疑,抓重复出现的语句质疑,从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
(四)注重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应加强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悟知识,把自己感悟到的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经常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开口的练说题目让学生练习。如课前三分钟短小说话练习,介绍自己的情况,或者课外阅读情况,或者上学、放学路上的见闻,或者召开新闻发布会等,结合“听话、说话”训练开展演讲比赛,或者讨论辩论会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学习小组和班级交流的质量。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以学习小组为载体,把它作为教学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的基本单位,有效地发挥了学习小组小群体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连动互助。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解决问题中共进;操作练习中协调;交流讨论中互启;竞赛评比中互促;测试检查中互评,落实了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 焦玉婕. 宁夏教育科研 2012年04期
[2]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策略[J]. 景兆俊. 教育革新 2016年07期
[3]打造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策略的分析[J]. 邓正青. 好家长 2018年99期
关键词:学习小组;核心素养
一、建构学习小组,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构学习小组,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是符合儿童认知和心理特点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熟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预习课文,初步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具体操作如下:
(一)每学习小组四人,每组设置一位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组织能力较优的学生任小组长,负责本学习小组的学习和活动,培养具有团队意识的素养。
(二)全组组员有义务帮助同组组员解决问题,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认识自我的核心素养。。
(三)学习活动中,由组长协调本组学习和活动。如组织讨论、安排活动程序等。并做中心发言人,同组组员也有权发言,补充和订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素养。
(四)各学习小组间互相协调、互助、互启、互促、互评,达到共同进步,培养互助精神的素养。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八让”,即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收获让学生交流,疑难让学生讨论,讲解让学生参与,学法让学生总结,活动让学生组织,结果让学生评价,落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二、组织教学程序,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所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提问,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语言行为的实践,使之积极思维,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批注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质疑问难、讨论、剖析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而实现这一教学构思的有效途径就是用“自主合作”学习,落实教学组织程序,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落实自主预习、质疑问难的组织教学程序
指导学生按“七步自学法”完成自学练习。
一读,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二标,标出易用读错的字词和生字词,标出不明白的语句,标注出读懂的地方。
三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
四质,质疑问难,有疑而问,针对有价值的内容无疑设问。
五协,同桌、同组协助交流自得,合作讨论疑问。
六品,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理解重点词句。
七練,抓住重点、难点、思维扩散点、知识点和合作学习反馈设计练习题。
(二)、落实小组学习、合作探讨的组织教学程序
把学习小组作为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师把大量的教学时间和问题交由学习小组处理。引导他们把自己预习和自学心得,对疑难的独立见解和本组的同学进行研讨。为提高讨论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应在学生讨论时注重巡回,并在巡回中适时、适机、适量地引导、诱导、辅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分析、归纳、综合别人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班集体交流的技巧,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常用的讨论形式可采取“比较式、补充式式,辩论式,轮次式”等。
(三)、落实班级交流、师生评议的组织教学程序
这是学生展示自己,也是博采众长,获得成功体验的好机会。引导学生交流个人批注、小组批注所得,小组讨论的成果与疑难,以及对课文重难点、读说写的侧重点、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理解。常用的交流形式有小组代表汇报、各组按序汇报、全局汇报、典型发言、辩论会等,需根据不同情况择优选取。对于学生不能提出或解答的地方,教师要积极引导讲解,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调控。
三、实施教学策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激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求知欲的一种力量。不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品尝成功的快乐,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同时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运用教师生动的语言,设置教学情境,让儿童集中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探索未知,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变权威型为伙伴型师生关系。
再者是生生关系的民主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位学生充分独立自主地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互相问答、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共同活动。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质疑难问难,解疑明疑的能力
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自主质疑难问难,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教给质疑方法,提供质疑机会,培养质疑品质。引导、诱导、辅导学生明晰疑难。例如引导学生扣课题质疑,抓重点质疑,抓重复出现的语句质疑,从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
(四)注重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应加强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悟知识,把自己感悟到的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经常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开口的练说题目让学生练习。如课前三分钟短小说话练习,介绍自己的情况,或者课外阅读情况,或者上学、放学路上的见闻,或者召开新闻发布会等,结合“听话、说话”训练开展演讲比赛,或者讨论辩论会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学习小组和班级交流的质量。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以学习小组为载体,把它作为教学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的基本单位,有效地发挥了学习小组小群体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连动互助。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解决问题中共进;操作练习中协调;交流讨论中互启;竞赛评比中互促;测试检查中互评,落实了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 焦玉婕. 宁夏教育科研 2012年04期
[2]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策略[J]. 景兆俊. 教育革新 2016年07期
[3]打造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策略的分析[J]. 邓正青. 好家长 2018年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