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我接了刚入学的两个高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写社会、写人生。有个学生对校园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促使了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2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前不久,我在讲授短篇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尔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李,这位工人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李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看”。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妹妹,他不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结果省农业大学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我接了刚入学的两个高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写社会、写人生。有个学生对校园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促使了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2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前不久,我在讲授短篇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尔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李,这位工人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李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看”。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妹妹,他不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结果省农业大学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