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大力倡导的“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三生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一、“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家庭是孩子生命的起源,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家长(含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任何人不可替代的。人类文明史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早且最易铭记的启蒙教育,是教育之源。而“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当孩子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时所有家长都无法回避。因此,每一个家长都必须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的问题,承担起这一重要的责任。
二、“三生教育”必须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
家庭中的“三生教育”不是用几个晦涩的概念或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就能解决问题的,应当使之生活化、常规化、具体化,并且必须贯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家长的日常事务。
(一)生命教育是根本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懂得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认识生命。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现实。低龄段的孩子可以从花草树木的萌芽、茂盛、凋零到死亡的过程感知生命的周期。青春期的孩子可以从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感受生命的萌动和成长,还可以从亲人、朋友的健康、快乐和病痛、死亡中感受健康的可贵和死亡的遗憾。
2.尊重生命。让孩子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认识善待生命的重要性,进而懂得在自我与他人、自然万物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尊重他人,扶持弱小,敬畏生命,爱护环境、保护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
3.珍爱生命。让孩子爱惜生命,懂得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不能复制和再生,重点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习并懂得自我保护技巧,增强自我救护能力,并教育孩子养成以此惠及其他生命的言行习惯。
4.发展生命。让孩子了解最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做懂法、守法的好孩子。在此基础之上,认识生命之所以崇高,就在于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在于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更在于奉献社会、扩大生命价值和延伸生命意义。
(二)生存教育是基础
生存教育就是要使孩子了解生存的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把握生存的规律,提升生存的适应能力,有应对生存困境和摆脱生存危机的本领;正确面对生存挫折,为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1.要培养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根据孩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不同情况,确立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家长一定要克服包办代替的习惯。学龄前孩子要从最简单的吃饭、穿衣以及正确的语言表达开始;孩子入学后,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多的校内校外活动,勤于动手,善于实践,亲历相关场景和过程,获得体验,积累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增加技能锻炼的难度、频度和强度。
2.要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品行,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珍视融洽的人际关系。学会欣赏他人,喜欢与人交往,乐于与人沟通、交流,进而能够与人合作,着力养成孩子阳光的心态、开朗的性格。
3.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学习。要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认知学习对于自己发展、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
4.要善于放手,切忌越俎代庖。在尽可能多的经验教育和情景体验的引导下,让孩子懂得自己的问题就该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完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5.要教孩子自我调节的方法和自我放松的技巧,让孩子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健康的心理,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敢于面对挫折,不言失败,磨炼坚强的意志。
(三)生活教育是目标
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为生活奋斗,获得幸福生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教育孩子客观的认识生活,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识,如家庭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的安排、简单家政理财等,让孩子掌握一般的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实现幸福生活的信心。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要增强孩子的家庭观念,让孩子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要教育孩子不以家庭的富贵而奢侈浪费、盛气凌人,不以家庭的贫困而悲观丧气和自卑。并以此为基础推及个人于社会仅只是沧海一粟的思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关心同学,珍惜友情,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孩子明辨善、恶与美、丑,正直做人;勤俭节约,不比吃比穿;礼貌待人,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修身养性,提高素质。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促使孩子个性化发展。
5.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让孩子首先懂得感谢父母,自己降临人间是一种幸运;让孩子懂得感谢天地,因为世间万物养育了我们;让孩子懂得感谢周围所有好人,因为自己是在爱心的怀抱中顺利成长的;让孩子懂得感谢祖国,因为自己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是多么地幸福。
三、“三生教育”任重而道远
1.生命、生存、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三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特殊性,更有系统性。但是,“三生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乃至家庭生活紧密结合,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紧密结合。所以,家长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或思想准备,既要知其特殊性,又要知其系统性,因为对孩子的“三生教育”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只有当家庭的“三生教育”与学校的“三生教育”和社会的“三生教育”契合,目标一致,力量趋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生教育”的功效,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目标。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
一、“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家庭是孩子生命的起源,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家长(含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任何人不可替代的。人类文明史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早且最易铭记的启蒙教育,是教育之源。而“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当孩子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时所有家长都无法回避。因此,每一个家长都必须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的问题,承担起这一重要的责任。
二、“三生教育”必须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
家庭中的“三生教育”不是用几个晦涩的概念或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就能解决问题的,应当使之生活化、常规化、具体化,并且必须贯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家长的日常事务。
(一)生命教育是根本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懂得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认识生命。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现实。低龄段的孩子可以从花草树木的萌芽、茂盛、凋零到死亡的过程感知生命的周期。青春期的孩子可以从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感受生命的萌动和成长,还可以从亲人、朋友的健康、快乐和病痛、死亡中感受健康的可贵和死亡的遗憾。
2.尊重生命。让孩子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认识善待生命的重要性,进而懂得在自我与他人、自然万物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尊重他人,扶持弱小,敬畏生命,爱护环境、保护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
3.珍爱生命。让孩子爱惜生命,懂得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不能复制和再生,重点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习并懂得自我保护技巧,增强自我救护能力,并教育孩子养成以此惠及其他生命的言行习惯。
4.发展生命。让孩子了解最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做懂法、守法的好孩子。在此基础之上,认识生命之所以崇高,就在于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在于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更在于奉献社会、扩大生命价值和延伸生命意义。
(二)生存教育是基础
生存教育就是要使孩子了解生存的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把握生存的规律,提升生存的适应能力,有应对生存困境和摆脱生存危机的本领;正确面对生存挫折,为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1.要培养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根据孩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不同情况,确立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家长一定要克服包办代替的习惯。学龄前孩子要从最简单的吃饭、穿衣以及正确的语言表达开始;孩子入学后,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多的校内校外活动,勤于动手,善于实践,亲历相关场景和过程,获得体验,积累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增加技能锻炼的难度、频度和强度。
2.要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品行,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珍视融洽的人际关系。学会欣赏他人,喜欢与人交往,乐于与人沟通、交流,进而能够与人合作,着力养成孩子阳光的心态、开朗的性格。
3.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学习。要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认知学习对于自己发展、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
4.要善于放手,切忌越俎代庖。在尽可能多的经验教育和情景体验的引导下,让孩子懂得自己的问题就该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完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5.要教孩子自我调节的方法和自我放松的技巧,让孩子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健康的心理,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敢于面对挫折,不言失败,磨炼坚强的意志。
(三)生活教育是目标
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为生活奋斗,获得幸福生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教育孩子客观的认识生活,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识,如家庭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的安排、简单家政理财等,让孩子掌握一般的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实现幸福生活的信心。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要增强孩子的家庭观念,让孩子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要教育孩子不以家庭的富贵而奢侈浪费、盛气凌人,不以家庭的贫困而悲观丧气和自卑。并以此为基础推及个人于社会仅只是沧海一粟的思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关心同学,珍惜友情,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孩子明辨善、恶与美、丑,正直做人;勤俭节约,不比吃比穿;礼貌待人,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修身养性,提高素质。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促使孩子个性化发展。
5.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让孩子首先懂得感谢父母,自己降临人间是一种幸运;让孩子懂得感谢天地,因为世间万物养育了我们;让孩子懂得感谢周围所有好人,因为自己是在爱心的怀抱中顺利成长的;让孩子懂得感谢祖国,因为自己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是多么地幸福。
三、“三生教育”任重而道远
1.生命、生存、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三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特殊性,更有系统性。但是,“三生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乃至家庭生活紧密结合,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紧密结合。所以,家长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或思想准备,既要知其特殊性,又要知其系统性,因为对孩子的“三生教育”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只有当家庭的“三生教育”与学校的“三生教育”和社会的“三生教育”契合,目标一致,力量趋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生教育”的功效,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目标。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