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推进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动脑”,更要“动手”“动口”“动眼”,在互动中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一、合作出彩,在协同交流中提高参与意识
  我们常说,学生才是课堂中的真正主体,教师要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不仅可以互相交流想法,还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知不觉地对数学产生兴趣。
  比如,在《圆》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小组或者让学生自由结组,并为学生提供纸、笔、钉子、绳子、尺子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画圆。课中,学生在交流中操作工具、记录数据、总结规律,自然而然地会发现“固定一个圆心使用一个半径,只能画出一个圆”“改变圆心的位置,圆的位置也会改变”等有趣的数学规律。最后,在学生互动交流得到初步认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测量之前已经画成的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等,引导学生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与规律,助力其在摸索中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后续讲解的针对性和课堂效率,升华课堂的理论高度。
  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整堂课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下,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魅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在差异教学中提高参与意识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同一难度的知识,有的学生早早就能够接受,而有的学生并不能充分消化。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必须学会因材施教。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梯度,而不要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却“吃不了”。
  比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负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涉及过的新鲜领域,所以在初步认识过程中很难一下全部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课堂引入时首先提出有层次感的三个问题:“什么是负数?负数是怎么来的?负数有什么作用?”如此一来,可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题可想、有问可思,使不同阶段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因材施教不仅在课堂上,在课下,教师也要及时帮助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跟上大队伍的步伐,通过布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促使学生课下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因材施教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既尊重了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又关注了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速度,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温故知新,在建立自信中提高参与意识
  数学本身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前后的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大部分学习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学生固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利用已有的认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比如,在《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相关内容,搭建有效的知识衔接桥梁,既可以降低难度,又可以分散难点,可谓一举两得。课前,教师可以在回顾中逐步引入加法与减法的知识,布置预习和复习作业。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知识,使其意识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是加法与减法的扩充。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通分、约分与加法和除法联系起来,通过真分数、假分数互化来联系除法和减法的思路。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知识成为体系,相互贯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学习新知识时,先导入以往学过的旧知识作为台阶,可以减轻或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抵触感和陌生感,有助于学生轻松地理解新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相关知识,建立学习信心。
  四、善于动手,在高效课堂中提高参与意识
  数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动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动手”,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趣味性,自主发现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提高参与意识。
  比如,在《球的反弹高度》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受球的“下落高度”与“反弹高度”之间的关系,让小球从标记高度上落下,再记录反弹高度,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得出规律。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对于小球反弹的高度要及时捕捉,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指导动手实验。然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动手”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球数据的记录与总结,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动手”并不等于玩闹,教师要运用智慧组织起一堂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将注意力回归到“球的反弹高度”规律本身。最后,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让学生有充分认识“反弹高度”的机会,体验和享受“球的反弹高度”实验学习的快乐。
  以上案例看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数学并不是只停留在笔尖上的学问,更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
  五、设置问题,在逐步深入中提高参与意识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设计逐步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接近課堂的重点和难点,而不要一下将重点和难点交给学生去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性,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上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思考中提高自身参与意识。
  比如,针对《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入问题的思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度。课上,教师可以从一根绳子和两个钉子所形成的一条线开始引入,之后引入三个钉子和三条线形成三角形,进而逐步扩展到多边形。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观察和思考,使其在思维上有个接受的过程,了解从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明白问题探索的原理,激发其参与意识。最后,教师可以设置练习问题,在逐步深入过程中,学生会内化知识,遇到相关难题可以回想课堂上相关的知识,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能力。
  提问是有策略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不断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不断接受知识,但并非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跟上教师教学的思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链条,从而彰显教学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紫薇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
其他文献
丰富的识字量是良好阅读的有效前提。小学低段识字应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尝试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引导学生多识字。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依旧采用机械的认读、记忆、听写或只注重教学多样性,忽略了有效性,从而降低了识字效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低段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低段语文教学识字的改革。  一、当前小学低段识
期刊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人文主题组构单元,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加以呈现,同时强调语文方法策略的指导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策略与语文学习习惯都属于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科特点,探究教学训练要点,并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推动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一、依循基础知识教学,实现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语文知识是语文要素最直观的体现,教
期刊
系列化习题,是将学习内容构建成“在题型结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上基于同一数学模式”的一组题,具有内在关联性。笔者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复习和整理》一課的教学为例,探究系列化习题设计、运用、延展的动态生成过程,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一、创设习题情境,建构思维载体  1.创设情境系列化  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复习和整理》课始,设计购买“足球、篮球、排球去哪家商店买比较划算?”这一系列化情境(如图),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体现了多领域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要求教师能够突破传统课程形态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知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实际,以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在真实多样的实践体验中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和获取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立足课程实践性、生活性、自主性的独特教育功能形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变得灵动起来,也可以使语文课堂成为鲜活的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的教育理念,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设置有效互动环节,让课堂更加有效。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从平等地位构建、问题设计、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中凸显出自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侧重于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素养。通观现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语文要素,单元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环节之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技能,可以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写作夯实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
期刊
从广义上讲,活动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包括阅读、思考、实践、交流等,这些活动承载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活动教学中,学生可以调动所有感官参与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活动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建构体系,促进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深度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累积了学习经验,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学习的效果来看,丰富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的数学理解更自然、视角更多元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以“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形式开始被教师广泛接受,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也主动聚焦现代思维,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化传统教学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活力,有效地唤醒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在改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结构中,建构魅力课堂。  一、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他们综合实力中最重要的一项。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适应未知世界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看似都比较遥远,但是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当前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是教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正是从
期刊
数学家欧拉认为,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也应当积极动手进行各种实验,因为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特质,如果仅仅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深入触及概念表象之下的本质与内涵。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性等,选择合理的契机,组织多元化的实验活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