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新一轮课改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是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追求和夙愿,然而,对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误区。具体对策是充分的课前准备,活跃的课堂状态,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误区 策略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有以下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高效课堂存在的误区
1.1 课堂内容容量大就是高效
高效的课堂当然要追求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关键是教师设计的大容量问题是不是被学生掌握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单纯看讲了多少知识点,显然是违背课堂教学规律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课堂容量过多,教师会因教学容量大而提快语速,加快节奏,这样使教师少了几分从容和自然,多了几分紧张和压力。学生也会因信息量过多而难以接受,学起来囫囵吞枣,吃夹生饭,难消化,最终导致大脑皮层疲劳,学习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提倡增大课堂的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热点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
1.2 课堂提问密度大就是高效
这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曲解。提问不等于解决问题,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是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否则满堂开花式的提问,只能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完全背离了高效课堂的宗旨。教师提问应注意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地运用生物学科术语。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提出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
1.3 课堂进行讨论探究就是高效
这只不过是追求一种形式而已。自主、讨论、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但是,讨论探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如果讨论探究搞成了表演,那就不仅无效,而且有害了。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较为突出的有二個问题:一是常会因抓不准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发生探究点的偏离;二是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匆忙,走马观花,不能收到一定的探究教学效果。
1.4 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高效
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不仅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而非内容。辅助,而非替代;高效,而非包办,更不是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电脑屏幕五彩缤纷,学生目不暇接,但不过搭了一个花架子,教师完全忽视对学生情绪、认识、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如果我们是这样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不如说是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改革由“人灌”成了“机灌”,同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2 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2.3 科学的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2.4 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误区 策略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有以下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高效课堂存在的误区
1.1 课堂内容容量大就是高效
高效的课堂当然要追求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关键是教师设计的大容量问题是不是被学生掌握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单纯看讲了多少知识点,显然是违背课堂教学规律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课堂容量过多,教师会因教学容量大而提快语速,加快节奏,这样使教师少了几分从容和自然,多了几分紧张和压力。学生也会因信息量过多而难以接受,学起来囫囵吞枣,吃夹生饭,难消化,最终导致大脑皮层疲劳,学习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提倡增大课堂的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热点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
1.2 课堂提问密度大就是高效
这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曲解。提问不等于解决问题,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是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否则满堂开花式的提问,只能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完全背离了高效课堂的宗旨。教师提问应注意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地运用生物学科术语。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提出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
1.3 课堂进行讨论探究就是高效
这只不过是追求一种形式而已。自主、讨论、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但是,讨论探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如果讨论探究搞成了表演,那就不仅无效,而且有害了。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较为突出的有二個问题:一是常会因抓不准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发生探究点的偏离;二是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匆忙,走马观花,不能收到一定的探究教学效果。
1.4 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高效
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不仅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而非内容。辅助,而非替代;高效,而非包办,更不是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电脑屏幕五彩缤纷,学生目不暇接,但不过搭了一个花架子,教师完全忽视对学生情绪、认识、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如果我们是这样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不如说是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改革由“人灌”成了“机灌”,同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2 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2.3 科学的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2.4 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