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提出现阶段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美术教学对培养儿童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欣赏性想象、描述性想象、直观性想象、体验性想象、延伸性想象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儿童;想象力
  一、 引言
  儿童时期是学生们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们想象力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是重要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一,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思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展开,我们不但要传授给儿童绘画的基础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的美术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不但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也没有感悟到美术所带来的独特美学感受,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小学生们的创新欲和表现欲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新课改也提出,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教学也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中心”向着“以学为中心”的完美转变,小学美术课堂中小学生们才是课堂的主体,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儿童自由地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大胆创造是提高美术教学活动质量,也是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让小学生表现自我、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学中有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想象力和创造力
  简单来说,想象力的形成是人在头脑中创造出一种崭新形象的能力,而新形象的塑造需要建立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而创造力是指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以创造出新形象的素质和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有机的整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创造要通过想象来完成,而创造又蕴含在想象之中。
  (二)美术教学
  在展开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美术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是小学生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更是小学生们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是学校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
  三、 美术教学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作用
  艺术的美及贵,可以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美术教学的特殊功能和作用。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创作不同于简单临摹,而是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这些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创造性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深化生活,因而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极为有利。
  (一)美术教学观察阶段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作用
  年龄较小的儿童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他们对自己接触到的实际物体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术实则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仔细地观察来感受美术所带来的独特情感。小学美术教学就是用有趣、新奇的物理刺激,启发和诱导儿童去感知事物,锻炼和开发学生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等能力。
  教师提供给学生某一事物让他们去观察,但不同儿童眼中的这个事物和他们由这一事物联想到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利用观察这一环节引导小学生注意艺术对象的形象、结构、颜色等特征,并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或想到的一切。儿童由这一事物联想到的东西也许在我们成人来说很离奇很不靠谱,但这正是孩子富有想象力的表现。
  (二)美术教学操作阶段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作用
  儿童本身具有的想象力、好奇、求知与探索精神等年龄特征,而美术作品的创造操作过程也是充滿操作性与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美术材料来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此外,教师还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们,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独特审美,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儿童在操作美术材料的过程中天马行空地想象,赋予画作灵魂和生命力,即便学生们画出来的东西离奇、荒诞、夸张,甚至不合常理,教师也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和鼓励。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想象的源泉,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有尝试、有操作、有讨论,一直以享受的姿态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儿童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在绘画作品的过程不断的激发、充实、发展和提高。
  (三)美术教学评价作品阶段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种发展的、动态的教育活动,不仅不具备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美术作品,并让儿童有机会展示作品和表达创作“心得”。在这样的情形下,能帮助小学生们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成功的体验激励他们更加大胆地想象。展示和说明自己作品的过程也是学生整理自己想象思路以及分享其他小朋友想法的过程,也是他们再次开始想象的过程。
  四、 美术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研究显示,儿童的大胆、自由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大大超过成年人,他们很少受到常规或客观情理的束缚和制约。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人们的思维会逐渐固化,缺乏想象力,因此,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潜能。由以上论述可见,学校美术是学生、美术、教育三者的组合体,其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十分有意义,甚至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呢?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崭新形象的能力,是我们大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在创造性想象中,我们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去创造我们希望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想象,我们继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它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所渗透,对掌握新技术对发明创造者有巨大作用。著名的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儿童的想象,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欣赏性想象
  即结合音乐欣赏进行想象,它是人类的第二大语言。它通过跳跃的音符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优美的乐曲中孩子们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时而进入了神秘的大森林,时而来到了浩瀚的大海边,时而走进了快乐的童话世界。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扬己之长,积极创设相应的情景。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们融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并仔细品悟音乐想要表达的内涵,让学生去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怆等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意境,让美妙的音乐伴随着老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演力的讲解。这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染作品的色调、旋律、情绪等。这种感染能孕育学生想象的萌芽,从而激发创造性想象,例如欣赏了《龟兔赛跑》这首歌曲后,学生们就会通过这首歌所给予的意境和情感而开始想象。这时他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想象比赛场面的壮观、热闹,许多动物都来给自己喜爱的选手加油,这时学生们的情绪就高涨了起来。想象小兔子从一开始的一个箭步冲到前面到中间的在树下休息,小乌龟从前面的远远落后到经过不懈努力后获得了胜利,这时学生们的情绪是从紧张到松一口气;想象小兔子输了跑步比赛后的不甘,小乌龟赢得比赛后的高兴,这时学生们的心情是既有难过也有开心。通过这些情感和想象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选取其中最能吸引自己的情节进行创作,学生们画出的作品就和以往的不同了。他们的画面上就出现了许多自己脑海里想象的场景,他们有的画热闹的赛场,有的画在天空中当监察员的猫头鹰,有的画像歌迷一样昏倒的支持者,还有的甚至给小乌龟画上了风火轮等。这一幅幅构思独特,充满童趣,思想大胆的画面向我们证实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描述性想象
  这一想象的启迪主要是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图片观看等为前提,为孩子们讲一段故事,读一首儿歌,指引儿童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再造出了一幅幅相对应的画面,并选取其中的某一情节描绘下来。在描述时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口才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到我们要表达的画面中,让他们自己感受生活的美、世界的美。如本人教授一年级下册《月亮走我也走》这一课时,我就将儿童诗《捉月亮的网》与有关月亮的图片相结合作为导入,在有感情的朗读和图片的带领下,把学生们引入到一片星光灿烂且童趣十足的场景中,学生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月亮的美。之后,再与学生谈谈儿童诗写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有的学生还能改编这首儿童诗。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他们有的想造第二个月亮,有的把月亮、星星、太阳组成了一家人,还有的想把月亮改造成变形金刚以拯救人类。学生们想象的大门就此被打开,课堂也会活跃起来,学生们把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月亮进行了扩展改造,由此获得一个新的月亮形象。之后,便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表象储备,感情体验等拓展思维,大胆创作。让学生们沉浸在自由,快乐的想象世界中,他们画出的画或许不是很美、很完整,但画里包涵了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的想象和珍贵的创造力。这些他们本身所特有的东西,是他们开发培养创造力踏出的第一步。
  (三)直观性想象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规律来决定的,它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学生本身各种感觉器官和已经取得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以及生动形象的表象,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术。教具就是一个客观现实的事物,直观教具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促进想象。在教学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幻灯等各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然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内容,并在观察中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特点、事物的重点及事物的形象等。学生驰骋在想象之中,头脑中的画面就丰富了,内部语言就被激活了。如简笔画练习《小动物》就可以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观察自己身边的小动物,之后在课堂上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动态特征,体形,习性,然后让学生选取其中的几种动物,并把它们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发挥想象构成具有情节性的完整画面,或展示一些水果树叶等实物,通过组合剪切等,促使学生调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完美的创造。
  (四)体验性想象
  體验性想象主要是组织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通过反思活动可以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通过体验性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灵活地掌握新知识。这种教学同时也消除过去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枯燥、烦恼、苦恼等情绪,而且还觉得学习“易”“趣”“活”。对这些想象的启迪应建立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上,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再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自觉地进行想象,如想象画《手拉手》便可以让每组学生设计一场手拉手的表演。结果有的学生表演了星期天和爸爸妈妈手拉手在公园里玩,有的搀着老人过马路,有的在一起手拉手唱歌跳舞做游戏,在现场体验中,展开一系列的想象,虚实结合完成整体构思,想象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活动。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该留给学生们更多的思维空间,用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五)延伸性想象
  也叫迁移法,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旁逸斜出,将教学知识点有效地连接到了一起。延伸性想象改变了传统以课本为主的保守教学,而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新鲜活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能力。我们在美术课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形式和不同类型的画展,我国古迹和纪念博物馆,参观民间艺术等具有美观性的活动。通过举行这样的参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情趣,然后再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学习活动的拓展延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在学生学习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结语
  创造力本身不是教出来的,是别出心裁的,独具一格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教学应沿着儿童本身创造的过程进行。而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点出发,鼓励学生们敞开心扉,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以儿童画创作来带动儿童画的教学,以内容决定形式,以思想决定内容。启发儿童画想象和创作画,寓美、德、智于儿童画的想象创造之中,使学生真正具有个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是我们美术教师神圣而又艰巨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徐宝芹.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J].少儿美术,2010(4):7.
  [2]姚丽星.美术教学应重视发挥儿童的想象[J].福建教育,2009(4):60.
  [3]张彩琴.谈幼儿绘画指导[J],福建教育,2009(9):46.
  作者简介:张玲,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芗城第三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非智力因素”理念的普及与发展,教师也逐步意识到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除了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外,还要综合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顺利积累健康、幸福的成长经验。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去保护学生的学习心态,指引学生全情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文章将客观分析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进而再结合实际情况去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心态的有效策略。  关键
摘 要:在教学课堂上,随时都会有各种突发情况,很多时候学生并不会按照假定的方向发展,肯定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处理这些状况,并能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或者教学案例,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相反地,可能还会增加教学影响力,增加教学效果,让意外事件为教学服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发生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就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都代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动,小学教学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成绩,也开始加强了对学生其他素养的关注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许多体育教师依旧采取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改变体育教学观念,充分结合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全新的体育课堂体验。文章主要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展开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抑或是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来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影响着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完成度;而对学生来说,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将很有可能同自己最后的考试成绩(如期末成绩)直接挂钩。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对所学科目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因此,文章将以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家国情怀概述,然后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最后围绕着加强教学方式创新、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借助节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开展多元实践活动、树立良好榜样六个方面,主要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策略,以此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教师提供充分参考。  关键词:小学;家国情怀;实践活动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等均处
摘 要:在初中学习阶段,数学学科是高考科目中占重比较大的科目,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对数学学习的深度探究。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深度学习在不同学科中所表达出来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主要是积累的知识以及对知识理解的深浅程度。目前越来越多教育改革者希望将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融入深度学习理念之中去,但这同样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初中生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实现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帮助,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应用符合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
摘 要: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被界定为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相互依存的四个方面,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政治认同素养主要包括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是一名高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所谓的“发展”含义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学生为本”的含义是指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由于学生面临着比较繁重的学习压力,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初中生的艺术素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但在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中仍存在着“小组划分随意、组织散乱、问题缺少研究价值”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笔者从创建合作小组、掌握合作技能、把握合作契机、建立评价机制这几方面入手。有效的合作,使学生学会了扬长避短,互帮互助,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