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非智力因素”理念的普及与发展,教师也逐步意识到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除了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外,还要综合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顺利积累健康、幸福的成长经验。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去保护学生的学习心态,指引学生全情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文章将客观分析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进而再结合实际情况去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心态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积极心态;现状反思;优化对策
一、 引言
心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氛围中所产生的心理倾向、情感流动,而积极的学习心态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爱学、乐学、愿学等心态,以及因为理想效果所产生的成就、期待心理。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态度却不容乐观。
二、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心态分析
(一)挫败感较强,缺乏自信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抽象度是比较高的,小学生必须要通过丰富的理性思维探索去分析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答案,再在后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才有可能内化数学知识。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却难以实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因为无法理解数学概念而深感受挫,在解题时也会衍生出大量的错题资源。无疑,这也会直接打击小学生,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学心理。当小学生产生退缩、畏惧心理之后,那么便很难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负面循环,同样也无法让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本班有一个小学生最初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知识时,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但是因为后来的计算量变得越来越大,所涉及的数字也开始过渡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而学生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运算错误,有时候是因为忽视运算符号,有时候则因为忽视了进位、退位技巧衍生出运算错误。渐渐地,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弱,甚至产生了明显的抗拒心态。当我让学生到黑板上计算某个算式时,学生的神色便會非常紧张,而且也会频频出错,根本无法静心学习运算知识。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后续精神状态,一直难以集中精力学加减法知识。后来,我就在课间活动蹲下身子与这个学生对话,询问学生当时的心理感受。这个学生说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坐下来的时候就跟做梦一样,紧张得不行。”这就说明如果学生在数学课上产生了挫败感,那么就很难及时振作精神,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反而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学习心理,很难跟上教学进度,进入负面学习循环,知识疑问越积越多,很有可能会沦为数学学困生。
(二)无聊感明显,缺少兴趣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都比较依赖讲解法,虽然教师会在课堂上少量提问,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依然不高。因为教师会直接讲解各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要做的便是安安静静地听讲,反复背诵数学笔记。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还是比较幼稚的,爱玩、好动,根本无法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自然也就会影响学生本身的学习心态。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我曾经多次与学生沟通,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学数学。虽然有的学生会回答喜欢、一般,也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是不学不行,但是学生的眼睛却告诉我,他们并不喜欢学数学。一开始,我以为学生是因为数学难学才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后来却发现,学生是因为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而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所以也因此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如果要想改变小学生的学习心态,那么就必须要创新数学教学形式,让数学课始终是“新鲜的”“有趣的”,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对他们数学学习行为的直接影响,我还调查了本班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行为表现,并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的居家学习状态。通过学情调查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如果脱离教师、家长监督,都很少会主动学数学,且即便有少部分学生会在课下独立写作业,也是因为责任心比较强,不愿意辜负家长与教师的期待,其实并不愿意学数学。这就说明如果不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顺利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也必然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无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参与度不高,得过且过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像是数学知识的“化身”,教师所讲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都需反复背诵,而且教师所提供的解题思路也是最佳的,学生很少会怀疑教师、否定教师,对教师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特征。在此状态下,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不强,存在得过且过心理,他们非常被动地等待着教师来传递数学知识,很少会自主探索数学问题、数学规律,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数学课上虽然看似是在认真听讲、一丝不苟地记录课堂笔记,但是有很多学生却已经魂游天外,只是没有明显的表现。而且,当教师提问时,学生的回答欲望不强,原因是怕答错题,而这也直接证明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题探究意识,如果放任不管,不加以指正,那么小学生必然会养成惰性思维习惯,无法真正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比如,我们班有很多学生虽然看着是在认真听讲,但是如果认真观察学生的眼睛、神色则可发现,许多学生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如果这时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学生则显得非常慌张。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生根本无法顺利实现有效学习,而这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无法真正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心态并不积极、主动,而且他们也不喜欢学数学。可想而知,这就自然会影响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学数学的魅力、乐趣,使其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成功的学习经验,并且能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以便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做好充足准备。下面,文章将以本人在培养、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方面的真实经验为切入点,据此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 三、 优化小学生数学学习心态的方式方法
(一)优化数学教学形式,让学生乐学
从本质上讲,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就必须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产生学习兴趣,使其始终在良好的心境下学数学,但是如何让小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却是一个难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整教学形式,不可一直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主动创新数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添加一些趣味因素,从而顺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愉悦轻松的感觉。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因为小学生爱玩心理明显,如果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数学游戏活动,那么也必然可以利用学生的爱玩心理去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另外,教师也可组织数学比赛活动,因为小学生本身就心存竞争心理,恰到好处的竞争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使其产生乐学心态。
在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游戏是为数学教育服务的,所以教师不可只关注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而是要客观分析游戏本身的教育、激趣作用。以“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为例,小学生就需全面学习小数加减法算理、算法知识,而为了让学生自主内化本课知识,我就模拟购物场景设计了一个趣味游戏。具体的游戏规则为:我会在教室内准备一些丰富的“商品”,将学生的座位看成是货架,并在各个商品旁边放置标签,写下价格;然后,学生就可以“选购商品”,计算消费总价。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丰富的计算知识,而且也能积极展现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所以他们在游戏中都自发迁移了运算知识。无疑,小学生在“购物游戏”中是非常愉快的,不仅能够高度配合我的想法,而且还能针对小数加减法知识提出问题,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小数加减法测试活动,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情况。令人惊喜的一个发现是,小学生基本上都能熟记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则,基本不会出现运算错误。这个测试结果就说明良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改善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在利用游戏资源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客观分析游戏教学的其他时机,比如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数学游戏活动,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初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新知探究活动产生好奇心。而且,如果可以利用游戏导入创设认知悬念,让学生明白自己无法利用现有认知经验去突破游戏任务,那么也必然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使其顺利实现有效学习。另外,在课外,教师也可利用数学游戏去组织课外拓展学习活动,利用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驱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顺利实现课内外教学整合活动,丰富学生自主学数学的机会。
(二)改善教学评价形式,让学生愿学
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因素,与小学生的学习心态息息相关。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根据考试成绩去评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但是客观存在的成绩差异却会伤害学生,让学生失去学习自信,直接挫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虽然我们无法放弃考试评价,但是却可以改善教学评价的形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弱化考试评价的负面影响,让学生既能看到个人进步,也能正视不理想的学习结果。据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能感。如此,小学生也会随之产生乐学、愿学心理,从而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不会因为一时的考试结果而产生弃学、厌学念头。
为了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我就会主动创新教学评价形式,也希望学生能够顺利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使其相信自己、认可自己。记得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也熟悉了各类平面图形的图形结构,只要能够灵活运用已有认知经验,让图形做“运动”,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那么就可以顺利建构新知识。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在数学课上自主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使其综合分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结构,总结了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式方法。在本节课上,我坚持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努力保护学生的学习心态,也希望学生能够因此产生积极心理。虽然学生的学习心态不会因为一次的赏识评价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只要学生能够认可自己、肯定自己,那么终有一天,他们可以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另外,在组织教学评价活动时,教师也可突出学生的自主评价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数学学习效果,使其尝试去分析自己的学习不足、学习成长。当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之后,那么也就能渐渐形成不骄不躁、不气不馁的心态,不会轻易为暂时的失败失去学习自信,也不会因一时的进步得意忘形。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自评表,展示具体的评价标准,规定明确的评价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为自己打分。这样一来,就必然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三)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乐学
既然要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那么教师便要及时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及时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逐步稳定学生的心理素質,确保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微表情、行为举动,客观分析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辅以丰富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逐步产生自主学习欲望,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让学生形成坚强、稳定的心理素质,我经常会带着学生放松,使其及时纾解心理压力,比如跑圈、谈心等。有时候还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写下来,将烦恼放在“漂流瓶”中,使其通过多种方式去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保留愉悦、幸福的学习记忆。有时候,我也会找个别学生谈话,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事,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为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
在实施心理教育辅导活动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客观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要素。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学生一直无法纾解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的过度期待。这个学生的父母从小便是天之骄子,也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着学生,无形中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一直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人。但是,即便付出了辛苦努力,这个学生虽然成绩比较拔尖,但是却不是最棒的,而学生也因此产生了自我厌弃、自我怀疑的心理问题。对此,我就与这个学生的家长多次沟通,指出家长的过度期待会成为学生否定自己的由头,家长应该要尽量保护学生、尊重学生,不应该提出过高期待,更加不可只批评、不赏识,否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那么教师不仅要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有效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育状态,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其顺利实现自主探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发育特征,客观把握学情,以便有效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范瑞强.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征及其教育建议[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裴晓.上海国际学校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经验与启示[D].延安:延安大学,2016.
[3]王黎.非智力因素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影响调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张巧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积极心态;现状反思;优化对策
一、 引言
心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氛围中所产生的心理倾向、情感流动,而积极的学习心态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爱学、乐学、愿学等心态,以及因为理想效果所产生的成就、期待心理。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态度却不容乐观。
二、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心态分析
(一)挫败感较强,缺乏自信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抽象度是比较高的,小学生必须要通过丰富的理性思维探索去分析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答案,再在后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才有可能内化数学知识。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却难以实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因为无法理解数学概念而深感受挫,在解题时也会衍生出大量的错题资源。无疑,这也会直接打击小学生,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学心理。当小学生产生退缩、畏惧心理之后,那么便很难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负面循环,同样也无法让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本班有一个小学生最初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知识时,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但是因为后来的计算量变得越来越大,所涉及的数字也开始过渡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而学生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运算错误,有时候是因为忽视运算符号,有时候则因为忽视了进位、退位技巧衍生出运算错误。渐渐地,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弱,甚至产生了明显的抗拒心态。当我让学生到黑板上计算某个算式时,学生的神色便會非常紧张,而且也会频频出错,根本无法静心学习运算知识。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后续精神状态,一直难以集中精力学加减法知识。后来,我就在课间活动蹲下身子与这个学生对话,询问学生当时的心理感受。这个学生说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坐下来的时候就跟做梦一样,紧张得不行。”这就说明如果学生在数学课上产生了挫败感,那么就很难及时振作精神,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反而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学习心理,很难跟上教学进度,进入负面学习循环,知识疑问越积越多,很有可能会沦为数学学困生。
(二)无聊感明显,缺少兴趣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都比较依赖讲解法,虽然教师会在课堂上少量提问,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依然不高。因为教师会直接讲解各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要做的便是安安静静地听讲,反复背诵数学笔记。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还是比较幼稚的,爱玩、好动,根本无法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自然也就会影响学生本身的学习心态。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我曾经多次与学生沟通,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学数学。虽然有的学生会回答喜欢、一般,也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是不学不行,但是学生的眼睛却告诉我,他们并不喜欢学数学。一开始,我以为学生是因为数学难学才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后来却发现,学生是因为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而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所以也因此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如果要想改变小学生的学习心态,那么就必须要创新数学教学形式,让数学课始终是“新鲜的”“有趣的”,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对他们数学学习行为的直接影响,我还调查了本班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行为表现,并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的居家学习状态。通过学情调查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如果脱离教师、家长监督,都很少会主动学数学,且即便有少部分学生会在课下独立写作业,也是因为责任心比较强,不愿意辜负家长与教师的期待,其实并不愿意学数学。这就说明如果不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顺利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也必然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无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参与度不高,得过且过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像是数学知识的“化身”,教师所讲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都需反复背诵,而且教师所提供的解题思路也是最佳的,学生很少会怀疑教师、否定教师,对教师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特征。在此状态下,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不强,存在得过且过心理,他们非常被动地等待着教师来传递数学知识,很少会自主探索数学问题、数学规律,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数学课上虽然看似是在认真听讲、一丝不苟地记录课堂笔记,但是有很多学生却已经魂游天外,只是没有明显的表现。而且,当教师提问时,学生的回答欲望不强,原因是怕答错题,而这也直接证明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题探究意识,如果放任不管,不加以指正,那么小学生必然会养成惰性思维习惯,无法真正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比如,我们班有很多学生虽然看着是在认真听讲,但是如果认真观察学生的眼睛、神色则可发现,许多学生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如果这时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学生则显得非常慌张。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生根本无法顺利实现有效学习,而这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无法真正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心态并不积极、主动,而且他们也不喜欢学数学。可想而知,这就自然会影响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学数学的魅力、乐趣,使其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成功的学习经验,并且能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以便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做好充足准备。下面,文章将以本人在培养、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方面的真实经验为切入点,据此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 三、 优化小学生数学学习心态的方式方法
(一)优化数学教学形式,让学生乐学
从本质上讲,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就必须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产生学习兴趣,使其始终在良好的心境下学数学,但是如何让小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却是一个难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整教学形式,不可一直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主动创新数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添加一些趣味因素,从而顺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愉悦轻松的感觉。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因为小学生爱玩心理明显,如果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数学游戏活动,那么也必然可以利用学生的爱玩心理去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另外,教师也可组织数学比赛活动,因为小学生本身就心存竞争心理,恰到好处的竞争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使其产生乐学心态。
在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游戏是为数学教育服务的,所以教师不可只关注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而是要客观分析游戏本身的教育、激趣作用。以“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为例,小学生就需全面学习小数加减法算理、算法知识,而为了让学生自主内化本课知识,我就模拟购物场景设计了一个趣味游戏。具体的游戏规则为:我会在教室内准备一些丰富的“商品”,将学生的座位看成是货架,并在各个商品旁边放置标签,写下价格;然后,学生就可以“选购商品”,计算消费总价。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丰富的计算知识,而且也能积极展现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所以他们在游戏中都自发迁移了运算知识。无疑,小学生在“购物游戏”中是非常愉快的,不仅能够高度配合我的想法,而且还能针对小数加减法知识提出问题,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小数加减法测试活动,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情况。令人惊喜的一个发现是,小学生基本上都能熟记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则,基本不会出现运算错误。这个测试结果就说明良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改善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在利用游戏资源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客观分析游戏教学的其他时机,比如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数学游戏活动,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初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新知探究活动产生好奇心。而且,如果可以利用游戏导入创设认知悬念,让学生明白自己无法利用现有认知经验去突破游戏任务,那么也必然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使其顺利实现有效学习。另外,在课外,教师也可利用数学游戏去组织课外拓展学习活动,利用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驱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顺利实现课内外教学整合活动,丰富学生自主学数学的机会。
(二)改善教学评价形式,让学生愿学
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因素,与小学生的学习心态息息相关。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根据考试成绩去评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但是客观存在的成绩差异却会伤害学生,让学生失去学习自信,直接挫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虽然我们无法放弃考试评价,但是却可以改善教学评价的形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弱化考试评价的负面影响,让学生既能看到个人进步,也能正视不理想的学习结果。据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能感。如此,小学生也会随之产生乐学、愿学心理,从而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不会因为一时的考试结果而产生弃学、厌学念头。
为了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我就会主动创新教学评价形式,也希望学生能够顺利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使其相信自己、认可自己。记得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也熟悉了各类平面图形的图形结构,只要能够灵活运用已有认知经验,让图形做“运动”,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那么就可以顺利建构新知识。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在数学课上自主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使其综合分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结构,总结了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式方法。在本节课上,我坚持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努力保护学生的学习心态,也希望学生能够因此产生积极心理。虽然学生的学习心态不会因为一次的赏识评价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只要学生能够认可自己、肯定自己,那么终有一天,他们可以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另外,在组织教学评价活动时,教师也可突出学生的自主评价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数学学习效果,使其尝试去分析自己的学习不足、学习成长。当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之后,那么也就能渐渐形成不骄不躁、不气不馁的心态,不会轻易为暂时的失败失去学习自信,也不会因一时的进步得意忘形。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自评表,展示具体的评价标准,规定明确的评价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为自己打分。这样一来,就必然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三)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乐学
既然要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那么教师便要及时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及时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逐步稳定学生的心理素質,确保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微表情、行为举动,客观分析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辅以丰富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逐步产生自主学习欲望,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让学生形成坚强、稳定的心理素质,我经常会带着学生放松,使其及时纾解心理压力,比如跑圈、谈心等。有时候还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写下来,将烦恼放在“漂流瓶”中,使其通过多种方式去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保留愉悦、幸福的学习记忆。有时候,我也会找个别学生谈话,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事,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为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
在实施心理教育辅导活动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客观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要素。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学生一直无法纾解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的过度期待。这个学生的父母从小便是天之骄子,也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着学生,无形中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一直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人。但是,即便付出了辛苦努力,这个学生虽然成绩比较拔尖,但是却不是最棒的,而学生也因此产生了自我厌弃、自我怀疑的心理问题。对此,我就与这个学生的家长多次沟通,指出家长的过度期待会成为学生否定自己的由头,家长应该要尽量保护学生、尊重学生,不应该提出过高期待,更加不可只批评、不赏识,否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那么教师不仅要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有效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育状态,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其顺利实现自主探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发育特征,客观把握学情,以便有效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范瑞强.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征及其教育建议[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裴晓.上海国际学校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经验与启示[D].延安:延安大学,2016.
[3]王黎.非智力因素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影响调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张巧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