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对中美文化和习俗的比较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是跨文化交流,包括不同的观点,意识形态价值观和习俗。本研究以中美家庭价值观为出发点,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比较中美家庭价值观文化。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达到在复杂环境中成功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家庭;价值观;交际能力
Abstrac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arrying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es and custom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mor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hich include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inking values and customs. This study takes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valu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family value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urn, the learner'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is cultivated, and the purpose of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n a complex context is finally realized.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amily;value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 C913. 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288-03
一.家庭价值观的概念
家庭价值观的作用十分巨大。文化价值观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家庭价值观,在指导家庭成员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在社会中的言论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价值观的影响,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价值观。
人们心中所有事物的相对固定的、完整的评估,意见或价值评估系统,就是价值观,也称为价值取向。社会中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规范是家庭价值观。这是一个由父母双方服从并渗透到家庭生活价值观中的家庭成员。家庭价值观可以包括:教育,婚姻,宗教,诚信和家庭经济责任分担等因素。尽管学者们在文本表达方面对家庭价值观有不同的定义,但它通常涵盖以下五个层面:家庭意义,养育子女,亲子关系,婚姻模式和态度。
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美国是一个集合,各种西方文化的结合是它的文化。因此,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很大。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集体利益受个人利益的制约。相比之下,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家庭处于的文化环境和美国家庭处于的文化环境不相类似,对于两国家庭成员来说,其言论行为也不相类似。为了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家庭价值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婚姻,伦理和儿童教育入手。
二.中美家庭价值观对比
1 .婚姻观。
世界上最深的关系不是夫妻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家庭的基本关系。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婚姻观念不同的重要因素。
1.1 中国式婚姻观。
婚姻从始至终都会对夫妻双方产生巨大影响。它可不仅仅是夫妻双方个人或者家属的事,而是由道德,责任的荣誉以及各种其他因素交汇编制而成的。夫妻双方受集体主义的影响通常不会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互相谦让,不看重个人利益,那么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庭的目标也不难实现。当夫妻中的一方隐瞒另一方时,平日不分彼此的夫妻会视其为家庭纠纷,甚至是背叛。由于在集体主义在中国已经深入人们的感情生活,因此在中国家庭中,女性以将丈夫作为生活的中心视为美德。在人们的影响中妻子应该是善良,宽容的。女子在出嫁前后都需孝顺父母,只是数量不同。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婚后妇女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妻子的主要责任是学会做一个好妻子。
通常,当妻子和母亲发生争执时,血缘关系会使得丈夫将夫妻关系“自动”下降,从而“保”母“舍”妻。在中国,夫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典型的现象。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纵向人际关系更为重要,但在美国却恰恰相反。在美国,夫妻关系若是有所破裂,丈夫将会无力维持这种关系,因而会选择支持妻子。这也反映在中美家庭关系的巨大变化中。
1.2 美国式婚姻观。
美国家庭价值观基于三个概念:平等,独立还有权利。美国受个人主义的影响,因此美国家庭强调独立和平等,促进个人独立和基于自己的所有原则。在美国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上帝是为了所有人”,因而美国家庭价值观的起始就是“个人”而这句话也成为了美国人民的格言。他们尊重彼此的隐私,很少干涉对方的私事这是因为美国夫妇不仅十分赞扬个人主义、对待家庭成员还持有理性原则。他们的日常生活很看重婚姻。由于在美国家庭中,无论夫妻双方,若是失去性格就等于失去魅力。因此,在丈夫和妻子的關系中,双方平等对待,丈夫不会强迫妻子屈服于自己。但强调个性和独立并不意味着丈夫和妻子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他们双方商议并共同承担家务和子女的教育。在美国人眼中婚姻和道德之间没有联系,由于婚姻是一种受法律约束的法律行为,是一种个人事务,不受任何人的干涉。两国在家庭婚姻方面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中美夫妻对第三方的不同态度上。在美国家庭中,夫妻两边的第三方不会受到谴责,因为当他们认为现在婚姻是错误时,他们会修改错误,再进行一次选择。中国发生这种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舆论以道德为攻击方法,把矛头对准出轨的一方,各方也将联合社会以及另一方的亲戚进行谴责。 2 伦理观。
中国家庭注重“感性”,强调仁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顺从。美国家庭更注重“理性”,关键在于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自由。
2.1 中国式家庭伦理观。
中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爱”。“仁爱”所说的“爱”就是“爱别人”,这使得中国人巧妙地拥有愿意为家人付出的精神。在中国的道德规范里,权利和义务似乎并不那么相等。家庭成员应限制其家庭成员的权力欲望,并尽力履行其义务。在中国家庭中,权力类似一种人为制定的契约,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换句话说,权力是对等义和义务的间接表达。中国谚语“父慈子孝”可体现这一点。父亲有义务对儿子做“富有同情心”,这是儿子“孝”的先决条件;反之,儿子要尽孝道,才可有慈父。履行其不追求自身权利和保障他人权利的义务,是中国家庭的伟大信条。中国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同源性,即家庭,家庭和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其基础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使家庭和家庭能够保持稳定的关系,这是任何法律或行政执法都无法实现的。血缘关系是连接家庭和家庭的纽带。“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五伦。在中国,如果血液被清除,中国人的理智和情感就会失去平衡,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居住的地方。血缘关系也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2.2 美国式家庭伦理观。
公正是美國人的道德准则。一切符合公正的就是道德的。然而,“正义”一词的人性化程度似乎远低于中国伦理学中的“仁”,而“正义”则更为理性。美国人认为正义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放弃任何一个是不公平的。现代政治制度认为,权利的地位是第一位的,责任在于后者;自由地位超过社会、家庭乃至自然。事实上,只要相同的权利适用于其他人,美国人就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从帮助他人中受益,这在美国家庭中是理所当然的。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同时也是美国家庭追求的正义原则。强调公平和平等的竞争的美国社会,血缘关系并没有像在中国社会那样发挥它的作用。在美国人看来,“国家是根据个人的契约建立的。”美国人对“个人”的基本定义首先是美国公民,其次才是家庭成员。个人历史不会被认真对待,即使孩子继承了父母自己,他们也深知,“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对他或她的成功没有重大影响。他的努力和过去的经验是成功的基础。”
3 子女教育。
教育离不开文化传统。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教育是在学校的指导下完成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学校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儿童的启蒙教育和自我修养更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中美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巨大差异。
3.1 中国家庭的子女教育。
中国家庭价值观始终关注家庭的整体利益。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受到儒家学说和“三主五永恒”学说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父母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更加注重学业教育。儿童学习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利益。大多数中国父母认为他们的杰出成就可以增加他们的荣耀感,但他们从未想过这会增加他们孩子的压力。中国儿童的学习成绩一直是评估儿童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优质教育的推动使父母专注于孩子的技能发展。家长们会为孩子安排各种课外技能训练。然而,所开发的技能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而是基于父母的意愿。中国式父母的这种“安排”几乎涉及到确定关乎孩子未来的一切:学校选择,职业选择,工作选择,甚至婚姻伴侣的选择。当孩子提出异议时,父母将利用他的权力强迫孩子屈服。
3.2 美国家庭的子女教育。
美国社会一直倡导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美国经济也以个人经济活动为基础。每一个个体在成长中都积极追求个人利益,把实现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奋斗的首位。美国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追求个人兴趣的能力,例如他们独立选择的能力和他们的自我责任感。整个美国社会和每个美国家庭的竞争意识是美国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方面。竞争促进社会进步。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如果你想在比赛中获胜,你必须磨练自己在生活中的坚强意志。因此,社会适应性是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特别关注和培养的问题。包括自我保健能力,自我选择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这些都是社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中美家庭的价值观不同主要是因为社会文化的差异。为了比较中国和美国家庭价值观的差异,我们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
中国和美国家庭价值观的完美统一是我们无法企及的,不同家庭价值观的融合是我们所期望的。如果你想让人们认识到另一个家庭价值从陌生到理解,从认识到认知,就可以建立两个不同家庭价值观之间的沟通桥梁,相互借鉴,交融贯通。
参考文献
【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J]孙亚玲 无锡南洋学院学 2006.
【2】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 郭晓川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D]王玉娟 山东大学2008.
【4】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 彭世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家庭;价值观;交际能力
Abstrac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arrying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es and custom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mor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hich include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inking values and customs. This study takes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valu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family value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urn, the learner'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is cultivated, and the purpose of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n a complex context is finally realized.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amily;value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 C913. 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288-03
一.家庭价值观的概念
家庭价值观的作用十分巨大。文化价值观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家庭价值观,在指导家庭成员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在社会中的言论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价值观的影响,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价值观。
人们心中所有事物的相对固定的、完整的评估,意见或价值评估系统,就是价值观,也称为价值取向。社会中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规范是家庭价值观。这是一个由父母双方服从并渗透到家庭生活价值观中的家庭成员。家庭价值观可以包括:教育,婚姻,宗教,诚信和家庭经济责任分担等因素。尽管学者们在文本表达方面对家庭价值观有不同的定义,但它通常涵盖以下五个层面:家庭意义,养育子女,亲子关系,婚姻模式和态度。
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美国是一个集合,各种西方文化的结合是它的文化。因此,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很大。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集体利益受个人利益的制约。相比之下,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家庭处于的文化环境和美国家庭处于的文化环境不相类似,对于两国家庭成员来说,其言论行为也不相类似。为了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家庭价值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婚姻,伦理和儿童教育入手。
二.中美家庭价值观对比
1 .婚姻观。
世界上最深的关系不是夫妻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家庭的基本关系。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婚姻观念不同的重要因素。
1.1 中国式婚姻观。
婚姻从始至终都会对夫妻双方产生巨大影响。它可不仅仅是夫妻双方个人或者家属的事,而是由道德,责任的荣誉以及各种其他因素交汇编制而成的。夫妻双方受集体主义的影响通常不会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互相谦让,不看重个人利益,那么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庭的目标也不难实现。当夫妻中的一方隐瞒另一方时,平日不分彼此的夫妻会视其为家庭纠纷,甚至是背叛。由于在集体主义在中国已经深入人们的感情生活,因此在中国家庭中,女性以将丈夫作为生活的中心视为美德。在人们的影响中妻子应该是善良,宽容的。女子在出嫁前后都需孝顺父母,只是数量不同。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婚后妇女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妻子的主要责任是学会做一个好妻子。
通常,当妻子和母亲发生争执时,血缘关系会使得丈夫将夫妻关系“自动”下降,从而“保”母“舍”妻。在中国,夫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典型的现象。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纵向人际关系更为重要,但在美国却恰恰相反。在美国,夫妻关系若是有所破裂,丈夫将会无力维持这种关系,因而会选择支持妻子。这也反映在中美家庭关系的巨大变化中。
1.2 美国式婚姻观。
美国家庭价值观基于三个概念:平等,独立还有权利。美国受个人主义的影响,因此美国家庭强调独立和平等,促进个人独立和基于自己的所有原则。在美国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上帝是为了所有人”,因而美国家庭价值观的起始就是“个人”而这句话也成为了美国人民的格言。他们尊重彼此的隐私,很少干涉对方的私事这是因为美国夫妇不仅十分赞扬个人主义、对待家庭成员还持有理性原则。他们的日常生活很看重婚姻。由于在美国家庭中,无论夫妻双方,若是失去性格就等于失去魅力。因此,在丈夫和妻子的關系中,双方平等对待,丈夫不会强迫妻子屈服于自己。但强调个性和独立并不意味着丈夫和妻子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他们双方商议并共同承担家务和子女的教育。在美国人眼中婚姻和道德之间没有联系,由于婚姻是一种受法律约束的法律行为,是一种个人事务,不受任何人的干涉。两国在家庭婚姻方面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中美夫妻对第三方的不同态度上。在美国家庭中,夫妻两边的第三方不会受到谴责,因为当他们认为现在婚姻是错误时,他们会修改错误,再进行一次选择。中国发生这种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舆论以道德为攻击方法,把矛头对准出轨的一方,各方也将联合社会以及另一方的亲戚进行谴责。 2 伦理观。
中国家庭注重“感性”,强调仁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顺从。美国家庭更注重“理性”,关键在于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自由。
2.1 中国式家庭伦理观。
中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爱”。“仁爱”所说的“爱”就是“爱别人”,这使得中国人巧妙地拥有愿意为家人付出的精神。在中国的道德规范里,权利和义务似乎并不那么相等。家庭成员应限制其家庭成员的权力欲望,并尽力履行其义务。在中国家庭中,权力类似一种人为制定的契约,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换句话说,权力是对等义和义务的间接表达。中国谚语“父慈子孝”可体现这一点。父亲有义务对儿子做“富有同情心”,这是儿子“孝”的先决条件;反之,儿子要尽孝道,才可有慈父。履行其不追求自身权利和保障他人权利的义务,是中国家庭的伟大信条。中国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同源性,即家庭,家庭和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其基础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使家庭和家庭能够保持稳定的关系,这是任何法律或行政执法都无法实现的。血缘关系是连接家庭和家庭的纽带。“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五伦。在中国,如果血液被清除,中国人的理智和情感就会失去平衡,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居住的地方。血缘关系也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2.2 美国式家庭伦理观。
公正是美國人的道德准则。一切符合公正的就是道德的。然而,“正义”一词的人性化程度似乎远低于中国伦理学中的“仁”,而“正义”则更为理性。美国人认为正义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放弃任何一个是不公平的。现代政治制度认为,权利的地位是第一位的,责任在于后者;自由地位超过社会、家庭乃至自然。事实上,只要相同的权利适用于其他人,美国人就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从帮助他人中受益,这在美国家庭中是理所当然的。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同时也是美国家庭追求的正义原则。强调公平和平等的竞争的美国社会,血缘关系并没有像在中国社会那样发挥它的作用。在美国人看来,“国家是根据个人的契约建立的。”美国人对“个人”的基本定义首先是美国公民,其次才是家庭成员。个人历史不会被认真对待,即使孩子继承了父母自己,他们也深知,“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对他或她的成功没有重大影响。他的努力和过去的经验是成功的基础。”
3 子女教育。
教育离不开文化传统。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教育是在学校的指导下完成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学校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儿童的启蒙教育和自我修养更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中美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巨大差异。
3.1 中国家庭的子女教育。
中国家庭价值观始终关注家庭的整体利益。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受到儒家学说和“三主五永恒”学说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父母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更加注重学业教育。儿童学习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利益。大多数中国父母认为他们的杰出成就可以增加他们的荣耀感,但他们从未想过这会增加他们孩子的压力。中国儿童的学习成绩一直是评估儿童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优质教育的推动使父母专注于孩子的技能发展。家长们会为孩子安排各种课外技能训练。然而,所开发的技能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而是基于父母的意愿。中国式父母的这种“安排”几乎涉及到确定关乎孩子未来的一切:学校选择,职业选择,工作选择,甚至婚姻伴侣的选择。当孩子提出异议时,父母将利用他的权力强迫孩子屈服。
3.2 美国家庭的子女教育。
美国社会一直倡导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美国经济也以个人经济活动为基础。每一个个体在成长中都积极追求个人利益,把实现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奋斗的首位。美国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追求个人兴趣的能力,例如他们独立选择的能力和他们的自我责任感。整个美国社会和每个美国家庭的竞争意识是美国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方面。竞争促进社会进步。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如果你想在比赛中获胜,你必须磨练自己在生活中的坚强意志。因此,社会适应性是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特别关注和培养的问题。包括自我保健能力,自我选择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这些都是社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中美家庭的价值观不同主要是因为社会文化的差异。为了比较中国和美国家庭价值观的差异,我们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
中国和美国家庭价值观的完美统一是我们无法企及的,不同家庭价值观的融合是我们所期望的。如果你想让人们认识到另一个家庭价值从陌生到理解,从认识到认知,就可以建立两个不同家庭价值观之间的沟通桥梁,相互借鉴,交融贯通。
参考文献
【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J]孙亚玲 无锡南洋学院学 2006.
【2】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 郭晓川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D]王玉娟 山东大学2008.
【4】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 彭世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