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对阅读的认知能力。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呢?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
一、创设文本情境,点拨指导学法,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无头绪的摸索”,而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形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对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二、反思学习过程,概括学习方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实践
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学习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工作的单位是在农村,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另外,学生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也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这样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教师要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指导阅读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四、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中午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来自同龄人的帮助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五、将阅读方法与写作实践有机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即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吸收与积累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总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方法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把阅读教学工作做的更好更理想。
一、创设文本情境,点拨指导学法,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无头绪的摸索”,而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形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对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二、反思学习过程,概括学习方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实践
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学习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工作的单位是在农村,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另外,学生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也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这样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教师要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指导阅读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四、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中午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来自同龄人的帮助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五、将阅读方法与写作实践有机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即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吸收与积累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总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方法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把阅读教学工作做的更好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