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今年1月10日,我参加了你们理县举办的“全县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活动,活动举办得很成功,我很有收获,收获之一是说我有一种想法:想和大家在课堂上见面,在理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团队式的田间式的劳作中,这个想法今天得以实现,我们迎来了“2008年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展评与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举办,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特别,在于它是板房复课条件下的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展评活动,在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理县教育重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教育精神,那就是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一个人,一个地区的成功史,成长史就是它的精神史。我在听、评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感悟着这种精神。
二、本次展评课堂教学的特点
本次课堂展评的课型不一,有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对话课、读写课等。这些不同课型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对话平台。我们见证了老师辛勤耕耘的过程,这些老师为我们奉献出精彩的、富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实例。从这些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已经进入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高中还未进入课改,但实际我们这几年的工作已经在为准备着实施高中课改,比如高中英语教材中课改理念渗透,比如这两年四川高考自主命题高中课改的导向),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正在带来学生角色和学习行为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从理县这个点上反映出阿坝州面上新课程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新进展,新成果。归纳起来讲:
1、多数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非常自如地在进行教学,不是背教案,有老师辅助设备运用得当,当然如果一只粉笔就能上好课也为何不可。
2、教师更加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对全体学生怀有热切的期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及较高的学业成就欲望。师生间民主、平等、情感双向交流,达到教学共振。师生间奏出一首首合唱曲、交响曲。没有“一言堂”现象。2、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多数教师从处理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具体的教学流程,都能考虑学生的兴趣、个人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世界;力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讲:在新课的导入上:老师们方法很多,有开门见山的导入,有借助于提问、讲评、活动或使用教具等过渡式导入。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切实有效使用较为传统的句型训练法、语法翻法进行语言知识的多次分层输入、语言技能的多次分层培养。注重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起到了教师的支架作用,从而使教学不再丢失过程直接转向结果,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整合和提升等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新的能力。而且教师都非常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方面的教育。
3、能够较为灵活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与舍弃,而不是面面俱到。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化了.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而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热望、欣赏与赞叹。
三、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及一些建议
1.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不连贯。
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合理和连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语言输入不足,分层不够。
有老师给学生听和读的时间不够,根本没有分层要求,缺乏发现掉队生的敏锐性。不能在学生掉队之初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经常整体听一遍或读一遍学习材料就期待学生能够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讨论。事实上,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这样的教学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给学生整体和分层接触语言材料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逐步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自已的知识和能力。
(2)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缺乏足够的台阶和桥梁环节。
有些教师通常在1-2次语言输入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讨论或角色扮演,但往往由于教师没有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新旧知识还不能被学生内化并整合成新的能力,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话题进行有效的表达。
案例:一节听说课
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做了话题准备和情感准备,但没有为学生做必要的语言准备;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并让学生整体听一遍对话材料后问答问题;之后,教学从听力转向阅读——学生阅读对话,做判断正误题;然后是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跟读之后就是语言输出活动。明显感觉到学生还没有形成新的能力,既不能基于本节课所提取的信息表达,也不能有效地运用本节课新学的语言知识。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对所学信息和语言进行重组、加工和内化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我感觉我们的教师方法太少,特别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方法太少,有严重的避重就轻现象,有些课存在严重的虎头蛇尾现象。只有每个环节都真正落实了,学生才能形成新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对比较复杂或较长的课文,这个过程不一定必须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3)有些授课教师虽然关注了语言的输入,但却忽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新授课没有新语言知识呈现。
案例:一节阅读课
授课教师在引入话题后便让学生读课文,但是由于课文中生词过多,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如何分阶段给学生呈现必要的词汇,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理解新词汇的意义,再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多次听到、读到和运用词汇进行理解和表达。
另一节阅读课
教师首先在读前活动中简单呈现了话题和五个主要词汇,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以理解课文大意,之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两人一组进行问答。学生相互问答这一活动本身的设计意图是好的,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但是,在学生相互提问之前,教师没有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信息,也没有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熟悉和理解新的语言,而是在朗读课文之后就直接转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理和输出,似乎学生不用教就会了。
(4)选用课型不当。不能很好地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如把对话课上成阅读课。
建议:进行英语课型专题研究,中学英语教学课型多样,有对话课、听说课、阅读课、故事课、读写课、语法课、听力训练课、语音课、写作课、习题课、复习课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课等。切实明了并把握每一种课型的优势及特点。在备课时,可从课型角度审视教案并作必要的修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型总结。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就可以在一节课中对不同课型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并综合运用,上出自已的精品课。
(5)教学形式与教学实效不统一
生生活动较少。且一般都被安排在每节课的结尾部分。大多数时间是教师控制下的全班学生活动。学生用汉语准备英语任务。此外,有些两人和小组活动仅仅是个摆设,并没有真正为学生间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活动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性和互动的必要性。建议:注意收集各种学生课堂活动的形式,并研究其特点与功能。如:学生生词的学生活动形式、对话课型的学生活动形式、阅读课型的学生活动形式等等。在了解了多种学生课堂活动形式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整合、运用。但应切记:任何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教学需要和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而一切学习,又都是情境性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书中有这样的教育信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我的发言就要结束,我仍有一种想法,想在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特点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教学风格的高三复习课上,在课题研究课上和大家见面,那种课上,教学过程不只是目标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而是有着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以及在这些松散、随意、杂乱、休闲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与展现。让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优良的教学情境中去实现。
今年1月10日,我参加了你们理县举办的“全县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活动,活动举办得很成功,我很有收获,收获之一是说我有一种想法:想和大家在课堂上见面,在理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团队式的田间式的劳作中,这个想法今天得以实现,我们迎来了“2008年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展评与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举办,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特别,在于它是板房复课条件下的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展评活动,在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理县教育重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教育精神,那就是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一个人,一个地区的成功史,成长史就是它的精神史。我在听、评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感悟着这种精神。
二、本次展评课堂教学的特点
本次课堂展评的课型不一,有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对话课、读写课等。这些不同课型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对话平台。我们见证了老师辛勤耕耘的过程,这些老师为我们奉献出精彩的、富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实例。从这些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已经进入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高中还未进入课改,但实际我们这几年的工作已经在为准备着实施高中课改,比如高中英语教材中课改理念渗透,比如这两年四川高考自主命题高中课改的导向),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正在带来学生角色和学习行为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从理县这个点上反映出阿坝州面上新课程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新进展,新成果。归纳起来讲:
1、多数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非常自如地在进行教学,不是背教案,有老师辅助设备运用得当,当然如果一只粉笔就能上好课也为何不可。
2、教师更加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对全体学生怀有热切的期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及较高的学业成就欲望。师生间民主、平等、情感双向交流,达到教学共振。师生间奏出一首首合唱曲、交响曲。没有“一言堂”现象。2、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多数教师从处理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具体的教学流程,都能考虑学生的兴趣、个人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世界;力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讲:在新课的导入上:老师们方法很多,有开门见山的导入,有借助于提问、讲评、活动或使用教具等过渡式导入。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切实有效使用较为传统的句型训练法、语法翻法进行语言知识的多次分层输入、语言技能的多次分层培养。注重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起到了教师的支架作用,从而使教学不再丢失过程直接转向结果,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整合和提升等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新的能力。而且教师都非常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方面的教育。
3、能够较为灵活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与舍弃,而不是面面俱到。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化了.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而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热望、欣赏与赞叹。
三、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及一些建议
1.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不连贯。
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合理和连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语言输入不足,分层不够。
有老师给学生听和读的时间不够,根本没有分层要求,缺乏发现掉队生的敏锐性。不能在学生掉队之初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经常整体听一遍或读一遍学习材料就期待学生能够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讨论。事实上,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这样的教学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给学生整体和分层接触语言材料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逐步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自已的知识和能力。
(2)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缺乏足够的台阶和桥梁环节。
有些教师通常在1-2次语言输入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讨论或角色扮演,但往往由于教师没有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新旧知识还不能被学生内化并整合成新的能力,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话题进行有效的表达。
案例:一节听说课
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做了话题准备和情感准备,但没有为学生做必要的语言准备;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并让学生整体听一遍对话材料后问答问题;之后,教学从听力转向阅读——学生阅读对话,做判断正误题;然后是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跟读之后就是语言输出活动。明显感觉到学生还没有形成新的能力,既不能基于本节课所提取的信息表达,也不能有效地运用本节课新学的语言知识。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对所学信息和语言进行重组、加工和内化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我感觉我们的教师方法太少,特别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方法太少,有严重的避重就轻现象,有些课存在严重的虎头蛇尾现象。只有每个环节都真正落实了,学生才能形成新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对比较复杂或较长的课文,这个过程不一定必须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3)有些授课教师虽然关注了语言的输入,但却忽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新授课没有新语言知识呈现。
案例:一节阅读课
授课教师在引入话题后便让学生读课文,但是由于课文中生词过多,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如何分阶段给学生呈现必要的词汇,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理解新词汇的意义,再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多次听到、读到和运用词汇进行理解和表达。
另一节阅读课
教师首先在读前活动中简单呈现了话题和五个主要词汇,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以理解课文大意,之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两人一组进行问答。学生相互问答这一活动本身的设计意图是好的,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但是,在学生相互提问之前,教师没有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信息,也没有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熟悉和理解新的语言,而是在朗读课文之后就直接转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理和输出,似乎学生不用教就会了。
(4)选用课型不当。不能很好地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如把对话课上成阅读课。
建议:进行英语课型专题研究,中学英语教学课型多样,有对话课、听说课、阅读课、故事课、读写课、语法课、听力训练课、语音课、写作课、习题课、复习课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课等。切实明了并把握每一种课型的优势及特点。在备课时,可从课型角度审视教案并作必要的修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型总结。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就可以在一节课中对不同课型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并综合运用,上出自已的精品课。
(5)教学形式与教学实效不统一
生生活动较少。且一般都被安排在每节课的结尾部分。大多数时间是教师控制下的全班学生活动。学生用汉语准备英语任务。此外,有些两人和小组活动仅仅是个摆设,并没有真正为学生间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活动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性和互动的必要性。建议:注意收集各种学生课堂活动的形式,并研究其特点与功能。如:学生生词的学生活动形式、对话课型的学生活动形式、阅读课型的学生活动形式等等。在了解了多种学生课堂活动形式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整合、运用。但应切记:任何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教学需要和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而一切学习,又都是情境性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书中有这样的教育信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我的发言就要结束,我仍有一种想法,想在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特点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教学风格的高三复习课上,在课题研究课上和大家见面,那种课上,教学过程不只是目标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而是有着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以及在这些松散、随意、杂乱、休闲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与展现。让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优良的教学情境中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