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很特殊的艺术手段,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幼儿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教师培养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激发其兴趣,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一、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我班的张可欣、纪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欢边玩边哼小调,陈紫阳、马晨莒小朋友,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时,我就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兴趣的一个起点。
  二、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来诱发和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好奇心,用客观事物的新异性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并将音乐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在来园时,我会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迎接幼儿,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在进餐时,我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幼儿边听边跟着节奏吃。边吃边听音乐创造了愉快的情绪,增加了食欲。午睡时,我播放柔和、恬静的摇篮曲,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入睡,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在给幼儿上音乐活动课“走路”时,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鸭、小乌龟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
  与各学科配合,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利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教育。我选择了一些和各学科有机结合的互相渗透的游戏活动。在学习儿歌或故事时,我选择配有音响效果为背景的儿歌或故事,既增强了幼儿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音乐促进幼儿大脑半球的活动,提高了记忆效果。如语言节奏“叽叽喳喳”“跟谁走”等。
  三、以故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创造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的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设计将引发幼儿想学的欲望,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
  四、用律动舞蹈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如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所以当孩子对一首歌曲能唱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配合。教师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词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过边唱边模仿小狗叫、小猫叫的动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果然幼儿一边唱一边表演,特别投入,还特别开心。同时在做动作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表现出歌曲的强弱与诙谐幽默的韵味,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巩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强弱规律。
  五、开展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使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轻轻松松地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乐家洗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着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幼儿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这对陶冶幼儿性情,培养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都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幼儿的早期阅读,已经越来越被当前国内外专家所关注,它已然成为了当今早期教育的热点课题之一,它已经越来越贴近儿童的生活。早期阅读是一个大的阅读观念,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终身学习的素质。这也让我把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愿意读、喜欢读、爱阅读的想法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读书,而孩子也一样,因此,激发幼儿的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一、
期刊
俗话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龄前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如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创造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绘画可以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因此,幼儿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的健全,都有不可估
期刊
“通过让孩子参与科学过程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这是科学启智计划的教育理念。“让成人学习如何作为孩子的一个伙伴,引领他们探索世界。”这也是瑞舍而卡森设立科学启智课程的目的所在。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的好奇心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探究行为的前提。但作为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和激发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探索世界呢?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的体会:  一、 创造条件激发
期刊
现在的幼儿大都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造成了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建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问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友爱情感的培养是幼儿形成其他高级情感的基础。注重培养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的友爱情感,将为幼儿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要培养幼儿的友爱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这是我们懂得感恩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
期刊
工作的调动让我这名从事十多年小学教育的教师突然转岗来到了童话般的园地——市第二幼儿园,十多年来我已习惯在小学那块熟悉的阵地上耕耘与收获。说实话,我面对新的起点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幼儿园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我后悔了这次工作调动,但已成事实,我也无力改变,只好默默接受,硬着头皮干工作。我只有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摸索,在摸索中行进。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性质等方面是截然不
期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幼儿,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升华师德,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热爱幼儿,强化职业情感;去爱幼儿、去爱教育,与爱让教育与爱同行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
期刊
不久前,从网上看见这样一则报道:小鸟、大象、鱼、老虎,让小朋友指出哪种动物与其他三种动物不同。中国小朋友只有少多数人发言,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鱼,因为只有鱼生活在水里,其他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美国老师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说出某个动物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老师就给予表扬。  我们不探究这则报道的真实性,只论述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第一种教育方式会压抑幼儿的探索性思维,长期下去,将导致幼儿遇到问题没有了
期刊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口语:“都坐好了”、“不许乱讲话”,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一种 “必须听话”的被动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