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法治社会,人人知法懂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还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法律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通过法律知识认识法律、通过法律案件体会法律、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法律等策略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律启蒙教育;教学策略
如今,国家强调法治建设,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及知法、懂法是对法治社会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为此,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十分必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法律启蒙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法律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此对学生展开法律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知法、懂法、遵法的思想意识。
一、法治社会中法律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应该从小树立法治意识,有必要接受相关法律启蒙教育。法治进程的推进,关键需要解决人主观方面的法治意识问题,而意识最好的启蒙时期就是在小学、中学阶段。所以,完善中小学法治教育,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法治素质水平。首先,小学生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他们处于学习的起点,一切新的知识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能力较好。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尤其是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法律案件的思考,进而对法律有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其次,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守法、遵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思维和习惯,这是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基础。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从小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其以后对法律的认知,尤其是体验式的法律学习,对小学生的印象深刻,有助于培养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成人后也会由此受益。最后,小学生接受法律启蒙教育,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传播,形成全社会的法律学习热潮,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小学生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具体的个体,与他们联系起来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如果小学生在参与家庭讨论和家庭事务时能够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将会带动家人对法律的认知。教师可以让父母参与小学生的法律学习任务,给予家长法律学习的机会,和小学生一起探究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法律的精神。因此,在法治社会,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不仅是从小学生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家庭和法治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法律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对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中,学校举行的相关活动、学校法律宣传、学校案例分析等是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但是课堂教学与班级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主要的法律启蒙教育途径。其中,课堂教学包括在语文、英语、历史等课程中的法律渗透教育,也包括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直接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这又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很多法律知识,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宪法是基本法”“执法守法,依法维权”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直接的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材料,教师可以围绕着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体验法律,树立法律意识,懂得法律精神。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集体生活、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些内容中渗透一定的法律知识,拓展法律启蒙教育的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维护人民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增强对法律的亲切感和兴趣。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法律知识认识法律
法律是由一条条法律条文组成的,小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离不开对法律条文的认识,教师可以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解法律条文。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让法律条文“活起来”,如增加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法律有亲切感和感触。教师应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育方法,努力顺应他们的成长需求,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实现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邀请社会上从事法律相关专业的人员作为学生的法律指导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传递一些浅显易懂的、常见的法律法规。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交警到学校讲解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以及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给社会、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危害。教师可以让交警和学生一起交流一些实际的交通事故的场景,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交通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和应用法律。另外,教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念的引导,作为学生学习法律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离自己并不远,学校生活中需要法律,家庭生活中需要法律,社会生活中也需要法律。
(二)通过法律案件体会法律
法治教育不仅是普法的过程,还是对法律精神的宣传与理解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刻板的法律条文不容易懂,教师在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时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一些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法律。来源于司法实践的案例无疑集合了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完美的诠释。案件具有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更具有直观性,学生对此更有感触,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法律内容拓展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央视普法栏目剧、阅读重要的法律新闻、看一些法律案例分析小视频等,通过这些方式向学生展示法律案件,尤其是在学生生活中发生过的法律案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帮助他”等问题,这样,通过丰富的案例及对其的分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重在启蒙和初步感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规则和法,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治观念与原则,初步形成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时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尤其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法律法规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模拟活动。首先,确定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确定可以引导师生收集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后面的案例学习和情景模拟打好基础。如,可以确定“大货车和私家车撞车事件”的主题。其次,进行案例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案例学习,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最后,进行模拟体验。模拟体验可以根据案例情景进行,也可以学生自己编制剧本,前提是学生要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实际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尤其是法律的学习,学生亲身参与和深度体验才能更深入地知法懂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健全的法治思维。
参考文献
[1]梁钟毓.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完善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7.
[2]金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06).
[3]祝祖岗.顺应儿童成长需求助推法治意识培养[J].江苏教育,2019(23).
[4]李显冬,赵阿如汗.案例分析于民法教学之意义[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 01).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律启蒙教育;教学策略
如今,国家强调法治建设,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及知法、懂法是对法治社会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为此,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十分必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法律启蒙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法律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此对学生展开法律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知法、懂法、遵法的思想意识。
一、法治社会中法律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应该从小树立法治意识,有必要接受相关法律启蒙教育。法治进程的推进,关键需要解决人主观方面的法治意识问题,而意识最好的启蒙时期就是在小学、中学阶段。所以,完善中小学法治教育,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法治素质水平。首先,小学生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他们处于学习的起点,一切新的知识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能力较好。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尤其是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法律案件的思考,进而对法律有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其次,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守法、遵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思维和习惯,这是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基础。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从小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其以后对法律的认知,尤其是体验式的法律学习,对小学生的印象深刻,有助于培养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成人后也会由此受益。最后,小学生接受法律启蒙教育,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传播,形成全社会的法律学习热潮,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小学生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具体的个体,与他们联系起来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如果小学生在参与家庭讨论和家庭事务时能够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将会带动家人对法律的认知。教师可以让父母参与小学生的法律学习任务,给予家长法律学习的机会,和小学生一起探究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法律的精神。因此,在法治社会,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不仅是从小学生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家庭和法治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法律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对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中,学校举行的相关活动、学校法律宣传、学校案例分析等是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但是课堂教学与班级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主要的法律启蒙教育途径。其中,课堂教学包括在语文、英语、历史等课程中的法律渗透教育,也包括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直接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这又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很多法律知识,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宪法是基本法”“执法守法,依法维权”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直接的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材料,教师可以围绕着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体验法律,树立法律意识,懂得法律精神。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集体生活、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些内容中渗透一定的法律知识,拓展法律启蒙教育的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维护人民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增强对法律的亲切感和兴趣。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法律知识认识法律
法律是由一条条法律条文组成的,小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离不开对法律条文的认识,教师可以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解法律条文。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让法律条文“活起来”,如增加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法律有亲切感和感触。教师应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育方法,努力顺应他们的成长需求,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实现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邀请社会上从事法律相关专业的人员作为学生的法律指导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传递一些浅显易懂的、常见的法律法规。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交警到学校讲解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以及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给社会、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危害。教师可以让交警和学生一起交流一些实际的交通事故的场景,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交通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和应用法律。另外,教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念的引导,作为学生学习法律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离自己并不远,学校生活中需要法律,家庭生活中需要法律,社会生活中也需要法律。
(二)通过法律案件体会法律
法治教育不仅是普法的过程,还是对法律精神的宣传与理解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刻板的法律条文不容易懂,教师在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时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一些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法律。来源于司法实践的案例无疑集合了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完美的诠释。案件具有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更具有直观性,学生对此更有感触,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法律内容拓展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央视普法栏目剧、阅读重要的法律新闻、看一些法律案例分析小视频等,通过这些方式向学生展示法律案件,尤其是在学生生活中发生过的法律案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帮助他”等问题,这样,通过丰富的案例及对其的分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重在启蒙和初步感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规则和法,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治观念与原则,初步形成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时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尤其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法律法规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模拟活动。首先,确定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确定可以引导师生收集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后面的案例学习和情景模拟打好基础。如,可以确定“大货车和私家车撞车事件”的主题。其次,进行案例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案例学习,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最后,进行模拟体验。模拟体验可以根据案例情景进行,也可以学生自己编制剧本,前提是学生要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实际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尤其是法律的学习,学生亲身参与和深度体验才能更深入地知法懂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健全的法治思维。
参考文献
[1]梁钟毓.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完善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7.
[2]金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06).
[3]祝祖岗.顺应儿童成长需求助推法治意识培养[J].江苏教育,2019(23).
[4]李显冬,赵阿如汗.案例分析于民法教学之意义[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