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追求和实现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又是特殊的一种关系,师生间表现出心理距离的亲疏、是否默契和相容,情感性成分较浓。
1.1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不可选择的。正常情况下,作为教师不能选择教与不教。学生也同样不应该具有选择教师的权力,属无条件接受教育。
1.2师生肩负不同的职责和要求。教师的正常心理是敬业爱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如果厌烦学生,则属于非健康心理。学生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信任尊敬的心理。正常情况下对教师不友好的,应是心理问题。
1.3教师和学生在心理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是未成年人,出“问题”频率相当高,经常会犯错误,是在不断地修正错误中成长、成熟。教师是成年人,应该是一个包容、宽宏且能正确引导的角色。
1.4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教师的地位是主导:领导学生,组织学生,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地位是主体:是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探究者。是需要教师帮扶下的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逐渐成熟的群体。
1.5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认真好学,可影响教师的教学。教师认真负责,可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对师生产生互动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2.1影响学习: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热爱这个教师,进而喜欢热爱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差,学生讨厌、不喜欢这个教师的教学科目。其次,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想听其课,想发言,积极思考,自觉完成作业。再次,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情绪。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心情压抑时思维是混乱的、无序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压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2.2影响自我意识:老师是学生的重要评价人,爱学生,让学生做事,学生会认为是老师喜欢他、信任他,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而那些永远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是自卑的,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
2.3影响心理健康: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存的微观环境。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是学生的生存条件。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有的人成了大科学家、甚至政要伟人,对儿时的启蒙教师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3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教师学习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通过学习,让教师了解、明白师生关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不知不能为,连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都不具备,其性质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都不晓得,又怎么能去主动地、自觉地处理好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3.2重视言传身教。教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根据学生师生关系依赖性、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用自身模范的语言、行为、待人处事等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会做人。言传身教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3.3积极向上的班级组织。通过班队干部的培养,班队活动的开展,班级规范的建立与施行,学生操行的评价激励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建立一个班风正、学风好、纪律严、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通过这种良好的集体组织、环境氛围教育感染学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4未雨绸缪,抓好良好的开端教育。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抓好每一个“开始”,包括时间的、事件的开端。如新接手一个班级时,要狠下功夫,迅速地建立起教师的威信、形象、班级规范、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以后的师生关系就不难相处,就能有效避免乱班、乱课现象的出现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不乏有的学生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面对那些棘手劳神,甚至“可气、可恨”,但又充满幼稚的孩子,我们应给予他们宽容、大度和深情的关爱。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更是学生心中的阳光、雨露和春风。家庭教育专家周弘老师说过:“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教师的大度和关爱不仅是教育个案的成功,也定能为和谐的师生关系锦上添花,为成功的教育奠定基石。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又是特殊的一种关系,师生间表现出心理距离的亲疏、是否默契和相容,情感性成分较浓。
1.1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不可选择的。正常情况下,作为教师不能选择教与不教。学生也同样不应该具有选择教师的权力,属无条件接受教育。
1.2师生肩负不同的职责和要求。教师的正常心理是敬业爱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如果厌烦学生,则属于非健康心理。学生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信任尊敬的心理。正常情况下对教师不友好的,应是心理问题。
1.3教师和学生在心理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是未成年人,出“问题”频率相当高,经常会犯错误,是在不断地修正错误中成长、成熟。教师是成年人,应该是一个包容、宽宏且能正确引导的角色。
1.4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教师的地位是主导:领导学生,组织学生,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地位是主体:是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探究者。是需要教师帮扶下的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逐渐成熟的群体。
1.5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认真好学,可影响教师的教学。教师认真负责,可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对师生产生互动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2.1影响学习: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热爱这个教师,进而喜欢热爱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差,学生讨厌、不喜欢这个教师的教学科目。其次,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想听其课,想发言,积极思考,自觉完成作业。再次,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情绪。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心情压抑时思维是混乱的、无序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压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2.2影响自我意识:老师是学生的重要评价人,爱学生,让学生做事,学生会认为是老师喜欢他、信任他,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而那些永远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是自卑的,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
2.3影响心理健康: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存的微观环境。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是学生的生存条件。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有的人成了大科学家、甚至政要伟人,对儿时的启蒙教师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3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教师学习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通过学习,让教师了解、明白师生关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不知不能为,连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都不具备,其性质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都不晓得,又怎么能去主动地、自觉地处理好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3.2重视言传身教。教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根据学生师生关系依赖性、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用自身模范的语言、行为、待人处事等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会做人。言传身教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3.3积极向上的班级组织。通过班队干部的培养,班队活动的开展,班级规范的建立与施行,学生操行的评价激励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建立一个班风正、学风好、纪律严、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通过这种良好的集体组织、环境氛围教育感染学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4未雨绸缪,抓好良好的开端教育。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抓好每一个“开始”,包括时间的、事件的开端。如新接手一个班级时,要狠下功夫,迅速地建立起教师的威信、形象、班级规范、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以后的师生关系就不难相处,就能有效避免乱班、乱课现象的出现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不乏有的学生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面对那些棘手劳神,甚至“可气、可恨”,但又充满幼稚的孩子,我们应给予他们宽容、大度和深情的关爱。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更是学生心中的阳光、雨露和春风。家庭教育专家周弘老师说过:“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教师的大度和关爱不仅是教育个案的成功,也定能为和谐的师生关系锦上添花,为成功的教育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