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完作文,学生往往只看看分数或等次就丢到一边,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那么,学生为什么对教师的评价不屑一顾呢?为此,我曾在班上进行过一次关于作文评价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反感的是教师简单地用“优、良、中、差”给出等次,最不喜欢看到“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觉得这样的评价索然无味。那么怎样的评价才有实效性呢?
1评价内容要实在
唯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真情永远是作文的灵魂。你在说真话的同时,等于战胜了自我。其实,作文与做人的道理是一致的,作文道出了真情实感,做人也是不虚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也要实在。以往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看文章是否语句通顺,中心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写法是否新颖、有创意,这种评价是单一的、空洞的。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中感知作文的好坏:详略为什么得当?哪个地方写得具体生动?哪儿还需要改进?写法新在哪儿?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摒弃这种空话、套话,要针对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具有激励、指导性的评价。如:“你能抓住妈妈生病的样子及你看到后的心情来表达对妈妈的担心,真不简单!”“你把春天的景物写得美极了!”“你用了很多好词语,我真喜欢!”“你运用了很多的比喻句,既形象又生动。”这些评价没有固定的套路,也不矫揉造作,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实实在在的评价。它不露痕迹地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到作文评价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方法要多样
2.1互读互评。即学生之间相互阅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比,同龄人之间的评价可能更容易让彼此接受。在小组互读互评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欣赏,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习作不论好坏都必须找出优点,然后真诚赞扬对方;其次是提醒,根据习作训练要求,诚恳提出修改建议。这种互评互改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欣赏,增进了友谊,更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在修改中思考、提炼、分析、想象,评价也更具体、全面了。
2.2家长参评。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孩子习作的评价,能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同时,家长真诚的希望、热情的鼓励给了孩子极大的力量和信心,也能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
2.3自评自改。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家长和同学的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这样,既能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从中得到快乐,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修改更有实效性。
2.4教师评价。教师讲评既要对学生习作作出恰当的评价,也要对参与互评的学生进行评价。讲评时,教师可按优、中、差三个等次选择有代表的习作在全班朗读,优生作文以欣赏为主,“差生”作文以建议为主。在评价“差生”作文时,语气要真诚,不能嘲笑、讥讽,不要挫伤他们自尊。
3评价语言要有人文味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用真诚友善的语言给学生以帮助和开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温馨、一种鼓励,从而获得一定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语言表达形式要力求丰富,可以是欣赏性的,如“别人只看到了杜鹃花的美,而你却能透过花儿华丽的外表联想到花根的奉献精神,从而悟出做人的道理,真不简单!”可以是指导提示性的,如“池塘里的荷花确实很美,那么它们有哪几种不同的姿态?有风吹过时又是怎样的,你能仔细观察,把它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吗?”还可以是启发探究性的,如“小鸭子掉进了下水道里,怎样才能把它救上来呢?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另外,习作评价符号也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应尝试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在写得出色的习作上画上一只翘起的大拇指,给有进步的学生送上一个可爱的笑脸或贴上丰富的卡通图片等。这样的评价符号很人性化,更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习作评价更具人文味。
4评价标准要有层次
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能以一把尺子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等级评价标准。对作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可帮助他们准确地用字用词,学会锤炼语言,鼓励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同一次作文,优生与“差生”的评分标准应该是不同的。评改“差生”习作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宽容、接纳,不要拿他们的习作去与优生相比,应在他们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哪怕是微小的,也应该不断放大。在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基础上,更多地帮助他们纠正错别字,把句子写通顺,调整文章的写作顺序,做到文从字顺。对其不足之处,也要用中肯的话语指出或提示。这样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学生成才。评价标准有了层次,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真谛,才能培养出有独特个性的人才。
1评价内容要实在
唯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真情永远是作文的灵魂。你在说真话的同时,等于战胜了自我。其实,作文与做人的道理是一致的,作文道出了真情实感,做人也是不虚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也要实在。以往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看文章是否语句通顺,中心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写法是否新颖、有创意,这种评价是单一的、空洞的。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中感知作文的好坏:详略为什么得当?哪个地方写得具体生动?哪儿还需要改进?写法新在哪儿?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摒弃这种空话、套话,要针对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具有激励、指导性的评价。如:“你能抓住妈妈生病的样子及你看到后的心情来表达对妈妈的担心,真不简单!”“你把春天的景物写得美极了!”“你用了很多好词语,我真喜欢!”“你运用了很多的比喻句,既形象又生动。”这些评价没有固定的套路,也不矫揉造作,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实实在在的评价。它不露痕迹地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到作文评价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方法要多样
2.1互读互评。即学生之间相互阅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比,同龄人之间的评价可能更容易让彼此接受。在小组互读互评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欣赏,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习作不论好坏都必须找出优点,然后真诚赞扬对方;其次是提醒,根据习作训练要求,诚恳提出修改建议。这种互评互改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欣赏,增进了友谊,更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在修改中思考、提炼、分析、想象,评价也更具体、全面了。
2.2家长参评。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孩子习作的评价,能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同时,家长真诚的希望、热情的鼓励给了孩子极大的力量和信心,也能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
2.3自评自改。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家长和同学的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这样,既能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从中得到快乐,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修改更有实效性。
2.4教师评价。教师讲评既要对学生习作作出恰当的评价,也要对参与互评的学生进行评价。讲评时,教师可按优、中、差三个等次选择有代表的习作在全班朗读,优生作文以欣赏为主,“差生”作文以建议为主。在评价“差生”作文时,语气要真诚,不能嘲笑、讥讽,不要挫伤他们自尊。
3评价语言要有人文味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用真诚友善的语言给学生以帮助和开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温馨、一种鼓励,从而获得一定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语言表达形式要力求丰富,可以是欣赏性的,如“别人只看到了杜鹃花的美,而你却能透过花儿华丽的外表联想到花根的奉献精神,从而悟出做人的道理,真不简单!”可以是指导提示性的,如“池塘里的荷花确实很美,那么它们有哪几种不同的姿态?有风吹过时又是怎样的,你能仔细观察,把它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吗?”还可以是启发探究性的,如“小鸭子掉进了下水道里,怎样才能把它救上来呢?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另外,习作评价符号也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应尝试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在写得出色的习作上画上一只翘起的大拇指,给有进步的学生送上一个可爱的笑脸或贴上丰富的卡通图片等。这样的评价符号很人性化,更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习作评价更具人文味。
4评价标准要有层次
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能以一把尺子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等级评价标准。对作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可帮助他们准确地用字用词,学会锤炼语言,鼓励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同一次作文,优生与“差生”的评分标准应该是不同的。评改“差生”习作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宽容、接纳,不要拿他们的习作去与优生相比,应在他们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哪怕是微小的,也应该不断放大。在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基础上,更多地帮助他们纠正错别字,把句子写通顺,调整文章的写作顺序,做到文从字顺。对其不足之处,也要用中肯的话语指出或提示。这样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学生成才。评价标准有了层次,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真谛,才能培养出有独特个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