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课是一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离不开思政教育的资源供给。本文系统阐述了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的必要性,归纳了思政课程教学资源类别,并提出优化课程资源供给的具体策略,旨在改善思政教育資源供给,发挥思政教学资源的应有作用,达成面向社会的思政课育人功能。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资源 供给
习近平曾指出:“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伴随着思政课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思政教师对教学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多元性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优质的教学资源供给可为思政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宽思政教学思路。因此,供给更多优质的思想性资源、理论性资源、方法性资源和工具性资源利于孵化和产出多维教学产品,促成思政教学改革和升级。
一、课程资源阐释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承载着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是课程实施中富含课程潜能的内容系统和活动支持系统的总括,是课程实施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
从分类上,思政课程资源总括上有两大类:内容资源和载体资源。内容资源包括思想教育资源、政治教育资源、道德教育资源、法治教育资源和心理教育资源,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资源,国情教育资源、党史教育资源,社会伦理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载体资源包括传统媒介资源,主要是书籍、报刊杂志、影视等;现代信息资源,如微视频、各种APP、媒体数据库、微信公众号等;社会实践资源,如志愿者活动、宣讲论坛、社会调研等。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作用,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获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思政课程资源供给策略
1.思政课程内容资源整合
思政课程内容资源庞杂,涉及领域广泛,有效的整合可以科学梳理优质资源,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丰富内容呈现的方式,凸显时代的创新性。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和思政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层次性特征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配置,使各学段与全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资源结构达到最优化,继而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应按照健康的心理状态认知、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路径进行整合,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联学科思政课程内容资源的整合也是拓宽思政思路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思政课程中许多的资源内容和其他学科有共同之处,尤其应该将思政内容资源与学生职业和专业相结合,进行内容资源整合。比如将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与学生本专业职业道德资源进行衔接整合,更具有示范引导作用。
2.思政课程资源供给设计
第一、资源供给生活化。
思政教学的目的在于感悟升华。思政课程资源的供给应以学生能够与之共鸣为依据,如果只顾开发高大上的教学资源而忽略了资源最终的有效性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思政课程资源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起桥梁,才能确保资源的“有用性”。例如,在资源的引用上,范围越小,越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案例,学生越乐于接受;网络流行的微视频也更容易与学生进行交流,代入感较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供给的主体,要善于分析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敏感点,将质朴的生活资源载入课程,让学生接受到真诚的思政资源,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资源供给教育化。
兼顾生活化的同时,也不能降低资源供给的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的德育因素,赋予其充分的教育性。持续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资源进行挖掘和融入。例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尊老爱亲、扶正扬善、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中华优秀美德,我们就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其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宝贵的思政资源。
第三、资源供给多样化。
思政课程资源供给还要立足学生主体对课程资源的需求,不断进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创造。发挥学生动态参与功能,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运用数字化媒介和实践平台等载体资源,调动学生自主研究和活动动能,激发学生对思政资源的浓厚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课件、情景剧等,让学习主体对思政资源进行开发和展示,使静态资源转变为动态活动,打造多样化资源展示平台和感悟方式。
3.思政课程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
思政资源供给方包括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各方应形成合力,而目前的资源供给存在单一化问题,各自为战,互相割裂,未形成合力。资源供给内容呈现浅层次,碎片化特点,未形成系统性。造成了资源的“产能过剩”与资源的浪费,使得学生对思政教学资源产生疲惫感,接受和学习流于形式。只有做到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化和针对性需求。为了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思政资源供给方应提高供给效率,增强有效供给,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学生的需求意识,发挥需求侧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满足个人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建立起合理的、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需结构。而需求方除了学生本体外,还包括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他们对于未来的人才需求也是思政教育资源需求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需要的标准进行供给是提高供给效率的应有之义。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及职场需要,有必要挖掘新的、系统性、协同化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为解决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互相割裂甚至冲突的问题,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使供给和需求达成更高的契合度,实现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郭焕焕.高校思政课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两重维度及路径探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02).
[2]朱静.新时期实现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3]向慧蓉.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资源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济南,2020(06).
李晓娜(1976-),女,辽宁抚顺人,毕业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资源 供给
习近平曾指出:“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伴随着思政课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思政教师对教学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多元性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优质的教学资源供给可为思政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宽思政教学思路。因此,供给更多优质的思想性资源、理论性资源、方法性资源和工具性资源利于孵化和产出多维教学产品,促成思政教学改革和升级。
一、课程资源阐释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承载着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是课程实施中富含课程潜能的内容系统和活动支持系统的总括,是课程实施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
从分类上,思政课程资源总括上有两大类:内容资源和载体资源。内容资源包括思想教育资源、政治教育资源、道德教育资源、法治教育资源和心理教育资源,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资源,国情教育资源、党史教育资源,社会伦理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载体资源包括传统媒介资源,主要是书籍、报刊杂志、影视等;现代信息资源,如微视频、各种APP、媒体数据库、微信公众号等;社会实践资源,如志愿者活动、宣讲论坛、社会调研等。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作用,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获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思政课程资源供给策略
1.思政课程内容资源整合
思政课程内容资源庞杂,涉及领域广泛,有效的整合可以科学梳理优质资源,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丰富内容呈现的方式,凸显时代的创新性。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和思政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层次性特征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配置,使各学段与全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资源结构达到最优化,继而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应按照健康的心理状态认知、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路径进行整合,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联学科思政课程内容资源的整合也是拓宽思政思路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思政课程中许多的资源内容和其他学科有共同之处,尤其应该将思政内容资源与学生职业和专业相结合,进行内容资源整合。比如将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与学生本专业职业道德资源进行衔接整合,更具有示范引导作用。
2.思政课程资源供给设计
第一、资源供给生活化。
思政教学的目的在于感悟升华。思政课程资源的供给应以学生能够与之共鸣为依据,如果只顾开发高大上的教学资源而忽略了资源最终的有效性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思政课程资源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起桥梁,才能确保资源的“有用性”。例如,在资源的引用上,范围越小,越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案例,学生越乐于接受;网络流行的微视频也更容易与学生进行交流,代入感较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供给的主体,要善于分析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敏感点,将质朴的生活资源载入课程,让学生接受到真诚的思政资源,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资源供给教育化。
兼顾生活化的同时,也不能降低资源供给的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的德育因素,赋予其充分的教育性。持续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资源进行挖掘和融入。例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尊老爱亲、扶正扬善、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中华优秀美德,我们就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其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宝贵的思政资源。
第三、资源供给多样化。
思政课程资源供给还要立足学生主体对课程资源的需求,不断进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创造。发挥学生动态参与功能,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运用数字化媒介和实践平台等载体资源,调动学生自主研究和活动动能,激发学生对思政资源的浓厚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课件、情景剧等,让学习主体对思政资源进行开发和展示,使静态资源转变为动态活动,打造多样化资源展示平台和感悟方式。
3.思政课程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
思政资源供给方包括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各方应形成合力,而目前的资源供给存在单一化问题,各自为战,互相割裂,未形成合力。资源供给内容呈现浅层次,碎片化特点,未形成系统性。造成了资源的“产能过剩”与资源的浪费,使得学生对思政教学资源产生疲惫感,接受和学习流于形式。只有做到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化和针对性需求。为了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思政资源供给方应提高供给效率,增强有效供给,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学生的需求意识,发挥需求侧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满足个人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建立起合理的、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需结构。而需求方除了学生本体外,还包括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他们对于未来的人才需求也是思政教育资源需求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需要的标准进行供给是提高供给效率的应有之义。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及职场需要,有必要挖掘新的、系统性、协同化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为解决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互相割裂甚至冲突的问题,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使供给和需求达成更高的契合度,实现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郭焕焕.高校思政课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两重维度及路径探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02).
[2]朱静.新时期实现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3]向慧蓉.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资源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济南,2020(06).
李晓娜(1976-),女,辽宁抚顺人,毕业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