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及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等精神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将IBS分为三个亚型,腹泻型(D-IBS),便秘型(C-IB)及便秘腹泻交替型。笔者在这主要探讨腹泻型。腧穴热敏化灸法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日新教授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的疾病在体表产生病理反应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的现象。传统的悬灸在操作过程中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灸至皮肤红润潮湿为度。而腧穴热敏化则是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扩散、传导,以“气至而有效”为操作标准。每穴施灸至热敏化现象消失,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笔者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热敏化灸疗配合药物治疗对4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分为灸疗组(常规治疗加艾灸)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灸疗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
23岁~67岁,病程1年~4年;对照组24例,其中男11例,
女9例,年龄25岁~68岁,病程1.5年~3年,两组病人
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蒙脱石,一次3.0g,一日3次;止泻剂,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等常规治疗。灸疗组取热敏化腧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穴、大肠俞穴、三阴交穴等,取两根纯艾条,点燃。根据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先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cm,均匀地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施灸2~3分钟温热局部,继而一上一下地摆动2分钟,如鸟雀啄食一样,让患者施灸部位有波浪样温热感,这样可以加强施灸部位热敏化程度,达到疏通局部经络的作用。然后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2分钟激发经气,最后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热敏化腧穴距离3~5cm,做局部灸疗,达到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的作用。每穴施灸至热感消失,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注意事项:①灸疗组一般根据穴位选取位置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②由于患者对温热度耐受程度不同,操作时要随时询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有无灼痛感,以调整艾条距离皮肤的距离,防止烫伤。③操作的同时要观察患者施灸部位皮肤颜色,施灸过程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或水杯中熄灭艾火。④如出现皮肤灼伤,清洁皮肤后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涂于表面,不影响次日治疗。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使用两根或三根艾条同时灸疗比单根艾条更容易激发灸性感传。
3.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大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理化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理化检查无变化[1]。
3.2结果 治疗2~3个疗程后疗效见附表
3.2.1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根据观察指标及数据的不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3.2.2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施灸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临床观察中以住院病人为主。患者李某,男48岁,喜饮酒,不明原因出现反复腹泻1年,大便稀一日3~5次,自服抗生素腹泻消失,遇寒及精神刺激则复发,精神焦虑,食欲不振,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来科室就诊。查: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胁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大便常规加潜血均未见异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经查,神阙穴可探及腧穴热敏化,让患者取平卧位,立于神阙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于数分钟后感热流如线状向腹腔深部灌注,并向下腹部涌动,顿感整个腹部灼热,灸感持续约25分钟后腹部热感回缩至神阙穴,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患者精神转佳,睡眠可,晨起大便稍稀。经查,于双足三里穴可探及腧穴热敏化,即于该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数分钟后出现渗透、沿胃经循行远传,双下肢温热,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沿传导路线渐回缩至双足三里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按上述方法治疗两个疗程,患者精神佳,食欲正常,大便每日一次,黄软成形,做好出院指导,嘱其戒烟限酒,按时按量进食,少食肥甘厚腻食物,起居有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患者王某,女,34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3年,腹泻2年,加重1周住院治疗。患者诉3年前在公务员备考期间出现左下腹疼痛,腹泻,大便多呈稀糊状,每日4~5次,口服“消炎药”症状持续数周后得到缓解,到医院做过血常规、便常规等检查未见异常。每遇精神紧张或食生冷食物反复发作,近日因饮食不当,左下腹疼痛,每天大便5~7次收住入院。入院见患者神志清,精神差,情绪低落。查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胁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大便常规加潜血均未见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入院后予以蒙脱石,1日3次,1次3.0g,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查双天枢穴存在腧穴热敏化,让患者取平卧位,于两穴同时施热敏化穴腹灸,患者立感整个下腹部有明显热流涌动,异常舒适,该灸感持续约25分钟后回缩至天枢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共排气3次,灸后感左下腹疼痛缓解。按上述治疗20次,患者精神转佳,左下腹无疼痛,大便每日1~2次,黄软成形,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生冷,调畅情志。
祖国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属中医“泄泻”之范畴,多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劳累或情志因素,导致脏腑失和,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日久导致中气下陷。根据“寒则热之”“陷下则灸之”的理论指导,采用热敏化腧穴灸疗,因气血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一切气血凝滞,阳气虚损的疾病均可用艾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行气,扶阳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神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之百脉,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内连五脏六腑。施灸此穴患者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内,具有温补脾肾,理肠止泻之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四总穴之一,“肚腹三里留”,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人体第一大长寿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故民间常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是升降清浊之枢纽;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此外大肠俞归足太阳膀胱经,属特定穴中的背俞穴之一,施灸此穴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腰部,可凑健脾理气,调和肠胃之功;三阴交属脾经,是肝、肾、脾三条经脉的交会穴,刺激此穴,可起到运化水谷及水液,健脾滲湿的作用。临床治疗中,患者常自觉热感直达腹部,止泻作用甚佳;临床诸穴交替同用,可共凑疏通经络、温补肾脾、健脾止泻之功。根据现代医学的理论灸疗还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因此热敏化灸疗在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消炎、止泻、止痛的作用。
本材料表明,灸疗组痊愈率为73.07%,总有效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慢性的遇寒、遇冷、凉等因素所致的腹痛、腹泻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蔡光先,宁泽璞.陈志鹏等腹泻国际标准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5(3)
[2]陈日新,康明非主编.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9
[3]陆寿康主编.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5-87
[4]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9-461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分为灸疗组(常规治疗加艾灸)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灸疗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
23岁~67岁,病程1年~4年;对照组24例,其中男11例,
女9例,年龄25岁~68岁,病程1.5年~3年,两组病人
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蒙脱石,一次3.0g,一日3次;止泻剂,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等常规治疗。灸疗组取热敏化腧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穴、大肠俞穴、三阴交穴等,取两根纯艾条,点燃。根据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先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cm,均匀地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施灸2~3分钟温热局部,继而一上一下地摆动2分钟,如鸟雀啄食一样,让患者施灸部位有波浪样温热感,这样可以加强施灸部位热敏化程度,达到疏通局部经络的作用。然后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2分钟激发经气,最后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热敏化腧穴距离3~5cm,做局部灸疗,达到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的作用。每穴施灸至热感消失,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注意事项:①灸疗组一般根据穴位选取位置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②由于患者对温热度耐受程度不同,操作时要随时询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有无灼痛感,以调整艾条距离皮肤的距离,防止烫伤。③操作的同时要观察患者施灸部位皮肤颜色,施灸过程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或水杯中熄灭艾火。④如出现皮肤灼伤,清洁皮肤后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涂于表面,不影响次日治疗。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使用两根或三根艾条同时灸疗比单根艾条更容易激发灸性感传。
3.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大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理化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理化检查无变化[1]。
3.2结果 治疗2~3个疗程后疗效见附表
3.2.1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根据观察指标及数据的不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3.2.2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施灸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临床观察中以住院病人为主。患者李某,男48岁,喜饮酒,不明原因出现反复腹泻1年,大便稀一日3~5次,自服抗生素腹泻消失,遇寒及精神刺激则复发,精神焦虑,食欲不振,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来科室就诊。查: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胁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大便常规加潜血均未见异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经查,神阙穴可探及腧穴热敏化,让患者取平卧位,立于神阙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于数分钟后感热流如线状向腹腔深部灌注,并向下腹部涌动,顿感整个腹部灼热,灸感持续约25分钟后腹部热感回缩至神阙穴,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患者精神转佳,睡眠可,晨起大便稍稀。经查,于双足三里穴可探及腧穴热敏化,即于该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数分钟后出现渗透、沿胃经循行远传,双下肢温热,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沿传导路线渐回缩至双足三里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按上述方法治疗两个疗程,患者精神佳,食欲正常,大便每日一次,黄软成形,做好出院指导,嘱其戒烟限酒,按时按量进食,少食肥甘厚腻食物,起居有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患者王某,女,34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3年,腹泻2年,加重1周住院治疗。患者诉3年前在公务员备考期间出现左下腹疼痛,腹泻,大便多呈稀糊状,每日4~5次,口服“消炎药”症状持续数周后得到缓解,到医院做过血常规、便常规等检查未见异常。每遇精神紧张或食生冷食物反复发作,近日因饮食不当,左下腹疼痛,每天大便5~7次收住入院。入院见患者神志清,精神差,情绪低落。查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胁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大便常规加潜血均未见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入院后予以蒙脱石,1日3次,1次3.0g,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查双天枢穴存在腧穴热敏化,让患者取平卧位,于两穴同时施热敏化穴腹灸,患者立感整个下腹部有明显热流涌动,异常舒适,该灸感持续约25分钟后回缩至天枢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共排气3次,灸后感左下腹疼痛缓解。按上述治疗20次,患者精神转佳,左下腹无疼痛,大便每日1~2次,黄软成形,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生冷,调畅情志。
祖国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属中医“泄泻”之范畴,多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劳累或情志因素,导致脏腑失和,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日久导致中气下陷。根据“寒则热之”“陷下则灸之”的理论指导,采用热敏化腧穴灸疗,因气血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一切气血凝滞,阳气虚损的疾病均可用艾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行气,扶阳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神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之百脉,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内连五脏六腑。施灸此穴患者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内,具有温补脾肾,理肠止泻之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四总穴之一,“肚腹三里留”,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人体第一大长寿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故民间常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是升降清浊之枢纽;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此外大肠俞归足太阳膀胱经,属特定穴中的背俞穴之一,施灸此穴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腰部,可凑健脾理气,调和肠胃之功;三阴交属脾经,是肝、肾、脾三条经脉的交会穴,刺激此穴,可起到运化水谷及水液,健脾滲湿的作用。临床治疗中,患者常自觉热感直达腹部,止泻作用甚佳;临床诸穴交替同用,可共凑疏通经络、温补肾脾、健脾止泻之功。根据现代医学的理论灸疗还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因此热敏化灸疗在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消炎、止泻、止痛的作用。
本材料表明,灸疗组痊愈率为73.07%,总有效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慢性的遇寒、遇冷、凉等因素所致的腹痛、腹泻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蔡光先,宁泽璞.陈志鹏等腹泻国际标准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5(3)
[2]陈日新,康明非主编.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9
[3]陆寿康主编.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5-87
[4]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