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夠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近年来,我们坚持保教结合,循序渐进,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1.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例:小朋友自己吃饭时,我们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孩子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子、筷子的姿势。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不愿多嚼。老师就扮演兔妈妈,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有时老师还扮演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可见,语言的参与,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幼儿在说说学学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2.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 比如,我们在操作区中,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我们还用各种布料做成了漂亮的小衣服,上面缝制了扣子,拉链,带子等,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3.加强班内老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配合
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加强生活各环节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午睡前后教给孩子正确穿脱衣服的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对能力弱的边帮边教,对个别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帮助孩子提高生活的自理技能。我们每周有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不断的重复练习中加以巩固。
4.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孩子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以及训练内容写在家教园地里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同步练习。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条小鱼,小鱼头上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鱼身上贴上漂亮的小泡泡,比比谁的小泡泡最多。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们坚持保教结合,循序渐进,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1.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例:小朋友自己吃饭时,我们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孩子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子、筷子的姿势。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不愿多嚼。老师就扮演兔妈妈,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有时老师还扮演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可见,语言的参与,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幼儿在说说学学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2.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 比如,我们在操作区中,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我们还用各种布料做成了漂亮的小衣服,上面缝制了扣子,拉链,带子等,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3.加强班内老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配合
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加强生活各环节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午睡前后教给孩子正确穿脱衣服的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对能力弱的边帮边教,对个别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帮助孩子提高生活的自理技能。我们每周有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不断的重复练习中加以巩固。
4.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孩子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以及训练内容写在家教园地里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同步练习。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条小鱼,小鱼头上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鱼身上贴上漂亮的小泡泡,比比谁的小泡泡最多。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