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的预习不应放任由其完成,特别是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时,教师指导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现教者就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预习指导及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第一步:明确预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条理,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凭借文章语言材料感悟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师在学生预习之前要充分地备课,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文第一课时的预习一般就是围绕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条理、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进行。第二课时一般是围绕凭借文章语言材料感悟文章的中心主旨这样的教学目标进行预习。
第二步:细化预习内容
第一课时:
1.认真读课文两至三遍,做到咬字准确,语句流利。
2.将文中生字新词画出,出声读一读,完成课后生字描红,并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
3.按照“遇险、自救、牺牲”过程,给文章分段,并用归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认真品读“自救、牺牲”过程,摘抄出描写船长语言和行动的语句,想想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写一写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2.将自己在读书时的其他想法及疑问写下来。
以往,教者在巩固性作业不多的情况下,或是明日要教新课的情况下也经常会布置预习,但只是以“预习”这样空洞的话语概括性地去布置预习任务。预习变为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课文而已。习惯良好,有自觉性的学生会读读课文,学学生字,这只是很浅表性的预习;自觉性差的学生,预习就成为了一项空设的作业。究其原因是什么?是教者本身没有重视预习环节,预习的内容空洞,不够具体化而造成的。教者将《船长》预习内容细化为一份翔实的作业,使学生在预习时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将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步:渗透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教学,往往分为两至三教时,每一课时教学思路是有章可循的,那预习的方法也就一定有法可依。再回顾第二步中细化的预习内容,第一课时的预习方法就可以归纳为:读课文、写生字、查词语、理层次、归内容;第二课时预习方法可以归纳为:读课文、画语句、品语句、写感悟、提疑问。这样,学生在预习时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还知道该怎么做。
第四步:检测交流预习内容
组内检测交流:
1.互读课文,默写生字新词,共同讨论段落划分和文章内容的概括。
2.组内汇报从哪些描写船长的句子中品悟到船长的品质。
小组之内的交流是检查交流预习成果的第一步。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互通信息的过程,相近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深化自己的理解,弥补自己的不足。成绩较弱的学生也因为在组内被成绩优秀的同学帮扶而得以提高。通过小组内预习检测交流,教者对于学生已掌握的可以不讲,对于学生的疑难之处,共性薄弱之处,在教学时可以教得更得法。
第五步:点拨深化预习成果
在小组内交流后,班级内还要进行讨论交流,在这期间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点拨一:抓住“60”与“61”两数字,深入地体会船长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60名乘客和船员的安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点拨二:模拟船长与机械师、大副角色情境对话,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练,突出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
点拨三:通过以下三处对比体会并展开讨论,深刻感悟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1.“必须把60人都救出去!”与“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相矛盾吗?
2.“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与“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对比理解体会。
3.“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真的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点拨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又在想些什么呢?通过课文补白,让学生再一次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点拨五:质疑讨论:“船长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入大海?船长的牺牲有没有必要?”
以上预习五步过程中,教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践行生本课堂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责编钟岚)
第一步:明确预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条理,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凭借文章语言材料感悟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师在学生预习之前要充分地备课,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文第一课时的预习一般就是围绕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条理、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进行。第二课时一般是围绕凭借文章语言材料感悟文章的中心主旨这样的教学目标进行预习。
第二步:细化预习内容
第一课时:
1.认真读课文两至三遍,做到咬字准确,语句流利。
2.将文中生字新词画出,出声读一读,完成课后生字描红,并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
3.按照“遇险、自救、牺牲”过程,给文章分段,并用归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认真品读“自救、牺牲”过程,摘抄出描写船长语言和行动的语句,想想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写一写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2.将自己在读书时的其他想法及疑问写下来。
以往,教者在巩固性作业不多的情况下,或是明日要教新课的情况下也经常会布置预习,但只是以“预习”这样空洞的话语概括性地去布置预习任务。预习变为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课文而已。习惯良好,有自觉性的学生会读读课文,学学生字,这只是很浅表性的预习;自觉性差的学生,预习就成为了一项空设的作业。究其原因是什么?是教者本身没有重视预习环节,预习的内容空洞,不够具体化而造成的。教者将《船长》预习内容细化为一份翔实的作业,使学生在预习时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将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步:渗透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教学,往往分为两至三教时,每一课时教学思路是有章可循的,那预习的方法也就一定有法可依。再回顾第二步中细化的预习内容,第一课时的预习方法就可以归纳为:读课文、写生字、查词语、理层次、归内容;第二课时预习方法可以归纳为:读课文、画语句、品语句、写感悟、提疑问。这样,学生在预习时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还知道该怎么做。
第四步:检测交流预习内容
组内检测交流:
1.互读课文,默写生字新词,共同讨论段落划分和文章内容的概括。
2.组内汇报从哪些描写船长的句子中品悟到船长的品质。
小组之内的交流是检查交流预习成果的第一步。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互通信息的过程,相近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深化自己的理解,弥补自己的不足。成绩较弱的学生也因为在组内被成绩优秀的同学帮扶而得以提高。通过小组内预习检测交流,教者对于学生已掌握的可以不讲,对于学生的疑难之处,共性薄弱之处,在教学时可以教得更得法。
第五步:点拨深化预习成果
在小组内交流后,班级内还要进行讨论交流,在这期间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点拨一:抓住“60”与“61”两数字,深入地体会船长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60名乘客和船员的安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点拨二:模拟船长与机械师、大副角色情境对话,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练,突出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
点拨三:通过以下三处对比体会并展开讨论,深刻感悟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1.“必须把60人都救出去!”与“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相矛盾吗?
2.“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与“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对比理解体会。
3.“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真的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点拨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又在想些什么呢?通过课文补白,让学生再一次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点拨五:质疑讨论:“船长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入大海?船长的牺牲有没有必要?”
以上预习五步过程中,教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践行生本课堂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