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xinqia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至前,回了趟乡下老家,一个北方偏僻的小镇,东西横竖一条街,任意方向走,没几步,都是农田。我生长在这里,熟悉这的一切,这儿没有燥热的晚风,没有映满霓虹灯的酒杯,这里的一切都是是安静的,沉默的,清凉的。
  从天微微亮开始,田野在黎明时的静谧中就保持着一分清凉,草木葱茏湿润,鱼白东方的云暧昧不明,不知今天是雨是晴。几声鸡鸣打破疑惑也打破了村落的安静,父辈们匆匆吃过早饭,点点星光下,二舅顺着门前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到田地里,一边走,一边抽着烟,像是用一支香烟对脚下的土地说:开始了,伙计。
  “翻土、播種、浇灌、除草、施肥、除虫每一项都不能懈怠,不能出错,稍有耽误,都可能功亏一篑。”二舅在谈话中再一次说道,而这意味着忙碌是他们一年的缩影。“农家少闲月”,也是真正在土地上生活过的人才能确切体会的。二舅用脚碾碎烟蒂,径直走向和他齐平的一片绿色中,趁着清凉,踏向被露水侵染得湿漉漉的田埂。等到他出来得时候,骄阳倾泻,虽然风从林间吹来,但已是热浪袭人,燥热难耐。汗渍从他的短袖出渗出,黝黑的脸加上汗水,额上紧贴着几缕不自然的头发。终于,夕阳慵懒伸了个懒腰,余晖在天地间毫不吝啬染出红晕,唤来一阵快意的晚风,将土地的玉米林沙沙作响,也将土地上的他们饥肠辘辘。
  这样的生活方式父辈们以日以年,同亲手种出的庄稼一样扎根于此。年华匆匆,土地和他们相濡以沫,一羁绊便是几十个春秋。太阳照常升起,这些地上沉默的人啊,不疾不徐,一直都是追着光在走。
  突然觉得这里一直存在怪异。怪就怪辛勤耕耘也无法避免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怪就怪岁月流逝的太过于快,扎根于土地的他们有一天瞬间没有亲手扎根下去庄稼挺拔了,怪就怪这漫长的岁月和厚重土地上行走的人同天上的星星一样是沉默的,并没有多耀眼夺目。山水田园,耕耘收获,在国风文化里,蕴藏着淡泊朴实的美好,青史有名的人们总爱寄情于此,“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千万文笔写出来的田园风光美好到人总想奔赴于此,可田野、土地向来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激荡的风雨和豆打的汗水都毫不留情的浇洒着它,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无数沉默的人才是和土地为羁绊的人们最真实和最本质的写照。
  第二天清晨,天际还是暧昧不明,云层如海浪中浮现出的鱼群,同屋前几株不起眼的梧桐,一同试图留下即将溜走的夜,让屋里的人多休憩一会儿。可太阳即将爬出来,屋里的人也早就醒了。在门外不远处的田地里,我看到二舅,蹲在地上不知道拨弄什么,我走到一旁,递了根烟给他,说道:“舅,我这两天有些忙,先走了。”
  “留下吃过饭在走吧。”
  “就不吃了,趁天凉快,好走。”
  “日子在忙也一天天过”,二舅的话和他的抽进去的烟一并吐出。转头回粮房提出一袋土鸡蛋,给我递过来,微笑着说:“行,路上开车慢些儿。”
  寒暄几句后,我在车上简单收拾了一下。开车出来时已发现起风了,林间沙沙作响,阳光又洒在土地上,那一刻,我看见田埂中的二舅突然消失在一片绿叶中,一瞬间化成了星点般的光。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鳥鸣啾啾,清风徐来,夏阳撒下林荫,盛大的云影一幕接一幕的变换着优雅的舞姿翻飞舞蹈,一缕缕从割草机的刀刃下弥漫开来的青草芳香直入鼻息,感觉像是置身一望无垠的麦田,使人忘了来路,亦忘记归途。栖身于城市一隅,偶得这一席静雅清凉之地,内心无比惬意闲适。  凝望太平古塔,与塔柏比肩。这先贤遗留下来的瑰宝,一身低调的卡其色长袍,在翠柏的印衬下,古朴庄重,透射出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蕴,那先辈辛勤忙碌的建造画面恍
期刊
六月下旬,我注射第二针新冠疫苗的时间到了。  在有关部门的公众号里看到,今日针新冠疫苗各接种点继续开放,接种第二针的市民,免预约,凭第一针接种凭证、粤康码绿码即可去接种。  收到这个信息我十分高兴,因打第一针时我颇经周折。几次到明富昌体育馆接种点,均见注射疫苗的队伍排成长龙,九曲十八弯,见首不见尾,估计排到深夜也轮不到我,只好悻悻而歸。六月上旬,为了避免人员扎堆,有关部门规定接种疫苗要预约。但每到
期刊
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亦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家园。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山系绵延纵横,额尔齐斯河仿佛一把细长的梳子,那分流的河水则如同梳子的细齿,把阿尔泰山梳得千沟万壑。  生活于阿勒泰萨尔布拉克的哈萨克人民过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每年春秋两季,牧民们开始携百萬头牲畜开始沿着高山峡谷迁徙转场。家在马背上,也在流动中,一代代人长大,一代代逝去,迁徙之路从未间断,岁月已见证了上千年。与其说哈萨克族人的
期刊
自从来城里居住,回桐城农村老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一般情况下,每年清明节前夕,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全家五口人同坐一辆小车,赶回家乡。上山做完清明,然后应邀到就近的亲朋戚友家做客。酒足饭饱之后,我便吆喝大家一起“回家看看”。  是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家中二十多年前盖的两层小楼依旧静静的坐卧在那里,像盘腿打坐的禅师,清冷寂寞。家中老人均已过世,大门紧锁。门邻乡亲,大都没人在家。白色的小车停在屋后的河
期刊
爷爷刘士海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家中排行老三,自幼丧父,由母亲王氏一手将兄弟四人拉扯长大。爷爷从十七岁开始当过搬运工、跑过邮政、经过商,担任过驮运队业务经理、农业社主任、厨师、农民,1990年走完了他75岁的平凡人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热爱生活的:过春节时扫灰尘、贴对联、糊窗子、挂灯笼、贴红纸条,东墙贴“身体安康”,西墙贴“勤俭持家”,木柜贴“五谷丰登”,灶房贴“三餐至味”,鸡舍、猪圈贴
期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瀚海沙漠,总是有那么一些恢宏、那么一些苍茫,一种震撼人心的画面感:逶迤的商队,于斜阳下缓缓而行,长长的队伍在沙丘间时隐时现,驼铃声声,摇碎了沙漠的静寂……  一、瀚海  多年以来,总会在看见漫漫无边的沙漠的时侯,莫名地有些感动。  那种无际和广袤,可以让放空的思想不羁地奔跑,直向天边;思绪尽情释放,无所顾忌。  一目望去,你可以看见青春,若花瓣一叶叶绽放,一点点舒展
期刊
一  北风凛冽,破残军旗猎猎作响。血流成河,邗国大地一片狼藉。  丢盔卸甲,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夫差站在尸体隆起的高地,衣襟飘飞。仰天大笑,挥剑东指“此地筑邗沟,通长江淮河,挥师北上,问鼎中原!”银色宝剑闪出阴寒之气。回首又道:“人道邗地玉树琼花天下绝,在朕邗城殿后辟一园子,朕北平中原归而赏花!”  二  御花园中,暖风熏人。杨广信步园中,满眼飞琼淡泞,玉树琼花。  “白嫩之间透着些许金
期刊
小時候缺衣少吃,杏子没等黄了就被孩子们给下了。四月初八刚过,杏花也没落多久,满树的青杏挂满枝头,绿绿的,嫩嫩的,酸不溜溜的,孩子们就开始惦记它了。  那时的杏树也少,有的人家门前有一两株算是好人家了,杏子成了“奇珍异宝”,所以只要杏子挂了枝,主人家就特别留心,尤其是杏子快黄的时候,主人就会二十四小时看护,要么人睡在树下,要么把大黄狗拴在树旁。记得小学上学时路过村里一家人家,我们管主人叫贵成叔,他是
期刊
一个人的梦想决定着他飞行高度与飞得有多远。在陕北大地有一位一直为人生梦想努力追逐的人,他就是我的老师——黄瑾先生。  他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拼搏了大半辈子的人,他也是一位特别宽厚善良的一个人。他像一支火红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崇高伟业,是国家重要精神文化源泉。教育兴则国家兴,所以教育事业一直在国计民生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年树木,
期刊
碧绿的澜沧江,有一位美丽的傣家姑娘,手把一支劃船的小浆。船上载着胶农丰收的喜悦,载着姑娘甜美的希望;有一个壮实的汉家小伙,一头潜进水里二十多米远,手上举出小鱼儿,嘴里哼着傣语曲,随着姑娘的船儿漂游到江岸。这一幕就像电影,就像散文诗歌描写的那样。  姑娘名叫小草阿雅,生长在百业兴旺的曼兰小寨,竹楼两边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不时流畅她头插孔雀羽毛唱着的歌。楼前茶山翡翠,原始森林野象谷,千年古韵橄榄坝;楼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