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瀚海沙漠,总是有那么一些恢宏、那么一些苍茫,一种震撼人心的画面感:逶迤的商队,于斜阳下缓缓而行,长长的队伍在沙丘间时隐时现,驼铃声声,摇碎了沙漠的静寂……
  一、瀚海
  多年以来,总会在看见漫漫无边的沙漠的时侯,莫名地有些感动。
  那种无际和广袤,可以让放空的思想不羁地奔跑,直向天边;思绪尽情释放,无所顾忌。
  一目望去,你可以看见青春,若花瓣一叶叶绽放,一点点舒展;你可以看见华年,一点点丰腴一分分充实;你可以看见青丝渐奔向华发,岁月积淀了尘埃,看见生命经历着轮转。
  是的,瀚海沙漠,它是无阻的,天地之广阔包容,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诠释,而漫漫沙海,也恰如天地之王者般,不动不摇,遗世而孤傲。
  二、曾经芳华
  楼兰古国。
  水波盈盈,罗布泊的水面一望无际。来自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河水源源不断注入这个巨大的湖泊,也把来自大自然的偏宠赐予给了这个美丽的西域古国,楼兰的风华,无可匹敌。
  络绎不绝的商旅,使得楼兰古城市货交易格外昌盛:手工艺品、丝毛织品、皮货沿街而售,手鼓、热瓦甫、冬不拉弹奏着古老的木卡姆;人流拥挤的街道,豪爽的西域汉子,轻纱拂面婀娜舞蹈的异域少女…驿站的门前拴满了长途而来的马匹丶骆驼,粗麻酒招下的桌边,吆五喝六的客人恣意挥洒得之不易的打尖歇脚的时间,喧嚣,从城廓的天空中传响出去,夜,也不曾安静。
  连接东西,恰在其间。楼兰,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天赐的沙漠中的水源犹势,营造了一个贯通东西文化,承接东西方贸易节点的璀璨的"沙漠明珠"。彼时,她的芳华,璨若烟霞。
  三、静寂
  历史的笔,总是那么的无情。
  沉寂了。樓兰的过往,楼兰的辉煌。
  仿佛只是转瞬之间,那个盛极美丽的楼兰忽然消失,不曾留下追索痕迹,只在一场风沙后才撩起自己神秘面纱的一角。在这一角里,埋入流沙的古城墙、精美的器物碎片,那些风沙侵蚀后的断壁残恒,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美丽无言着,默默倾诉。
  茫茫沙海,曾经容载过繁华盛世的楼兰古国、水波潋滟的小河文化;亦曾经容载过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争征伐,而所有的风烽烟过往,都不过是这王者之域中曾拔动过的一个音符,有些,或者,我们尚可以在遗留的断壁残垣中捕捉到一丝故国的残影,而更多的,则已是沒入瀚海深处的无声的尘埃,风华已去,湮没无痕。


  人声、驼群,生生的气息其实并不会给沙漠添一丝亲和,而驼铃泛着余音的叮当声,召唤着风烟历史中某一缕不肯离散的魂魄,风沙裹挟而来,而漠野,反在寂寂风声中更多了一分孤寂与萧瑟。
  来来往往,去去来来。溯流,逆流,有时很难分清天边走过的那一队行人,究竟是你彼时同行的伙伴还是沙漠中的蜃影,而你,终究要在沙漠无声的注视下穿越过去,同着你的骆驼、你的单调落漠…
  有些既成,不可巅覆。你来,他默默注视;你去,他岿然如前,所有的风华与历史,不过尘烟——你可能路过过了,而丝毫不能影响他的情绪,风过了,了无痕迹。
  沙漠,始终是沙漠,天生的王者,睥睨天下,独孤求败。
  四、回望
  依稀间,仿佛又有自远古而来的单调嘶哑的叮铛…
  兴衰过往,此刻不过是无边寂漠岁月中的几个小点,只瞬间,便已消逝不见;而羌管独特的音韵,亦正如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婉转倾诉一一荒漠,残阳如血,拉扯着这驼队商旅的点点斜影,写就了一幅荒寂的漠海寂行图。
  在某一刻,你会忽然发现,此生,该去沙漠看一看不屈的胡杨,听一听鸣沙的诉说,感受一下无声的风烟——荒漠,会唤醒你的记忆,你数千年前的某一场轮回;当沙漠余晖映照过来,晕染了天空大地的时候,你,会忽然醒来。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金色的童年转瞬即逝。我十二岁丝缕的记忆,氤氲着甘甜,弥漫着不舍,盈满单薄的岁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家贫穷潦倒,困居在山沟老旧的土坯房内。一到冬天,山风就吹着哨沿着透气的墙挤进屋子。  我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常年有恙,全指望二亩薄田维持生计。刚上初一的我虽成绩优异,但无奈还是辍学了。  村上每户都养猪养羊。我家也养着一头黑猪、一只灰白山羊和妙龄羊。奶奶期盼着它们膘肥体壮后卖掉赚钱。  春天
期刊
马蹄踩踏着离别,马尾甩动着岁月,露珠在黎明的肩膀上滑落,尘土在身后飞扬。  车站已到,孤雁要南飞,高原是如此苍茫。  透过车窗望望,母亲与马不肯离去,我慌张地收回目光。  车箱内空气忽然稀薄,心脏开始发抖,对面的旅客递过来一条手帕,轻弹不怕被别人嘲笑张望。  看看母亲给我带着的干羊肉,眼角无法掩饰地抽搐,此刻,母亲的心,正风干在高原上。  春梦,一指流云飘在指间  一朵流云飘在指间,又上眉头,潮湿
期刊
仲夏六月,乡间的石榴花都开好了。  榴花胜开处,灿若烟霞,满树青枝绿叶间缀满了许许多多火红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挂着,擎着,挨着,星星点点,茂密的,鲜艳的,热情洋溢的,似燃烧着的一把把火炬,点燃无数的希望。  石榴花一株又一株,生长在门前屋后,有低矮的,亦有挺拔的,其树干秀美,多呈灰褐色,枝条嫩黄光滑且多刺,是不容侵犯的神圣及尖锐。每每在采摘榴花或石榴时,都要极其小心,马虎不得,生怕被刺伤。  
期刊
风雨桥、鼓楼、寨门、吊脚楼、萨坛……穿越古老岁月,静默成湖南通道县坪坦侗寨一幅藏着智慧符号的古画。  古画嵌在一个山间盆地的田坝中,一条清凌凌的平坦河小河穿过古画,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灵动。潺潺流水、浓浓稻香把世外所有的喧嚣融化成一片澄净,撑起的天空,宛如一条硕大的蓝色伞裙。  如老龙似的普济桥盘亘在小河上,这座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的桥梁建筑“活化石”风雨桥,桥面和桥身的杉木板经过几百年风雨的
期刊
记得那是1971年7月初的一天早晨,一轮红日东方升起,蓝天白云,牛羊漫山遍野,骏马奔驰,碧波荡漾的乌拉盖河水流向远方,一望无际辽阔的天边草原格外壮美,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  当时,天边草原乌拉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一团八连一阵嘹亮的军号声音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八连驻扎在原乌拉盖哈拉盖图农牧场西15公里的胡稍庙旧址(当时的五十一团八连驻地)。当时,我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乘坐着一辆军用卡车
期刊
鳥鸣啾啾,清风徐来,夏阳撒下林荫,盛大的云影一幕接一幕的变换着优雅的舞姿翻飞舞蹈,一缕缕从割草机的刀刃下弥漫开来的青草芳香直入鼻息,感觉像是置身一望无垠的麦田,使人忘了来路,亦忘记归途。栖身于城市一隅,偶得这一席静雅清凉之地,内心无比惬意闲适。  凝望太平古塔,与塔柏比肩。这先贤遗留下来的瑰宝,一身低调的卡其色长袍,在翠柏的印衬下,古朴庄重,透射出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蕴,那先辈辛勤忙碌的建造画面恍
期刊
六月下旬,我注射第二针新冠疫苗的时间到了。  在有关部门的公众号里看到,今日针新冠疫苗各接种点继续开放,接种第二针的市民,免预约,凭第一针接种凭证、粤康码绿码即可去接种。  收到这个信息我十分高兴,因打第一针时我颇经周折。几次到明富昌体育馆接种点,均见注射疫苗的队伍排成长龙,九曲十八弯,见首不见尾,估计排到深夜也轮不到我,只好悻悻而歸。六月上旬,为了避免人员扎堆,有关部门规定接种疫苗要预约。但每到
期刊
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亦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家园。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山系绵延纵横,额尔齐斯河仿佛一把细长的梳子,那分流的河水则如同梳子的细齿,把阿尔泰山梳得千沟万壑。  生活于阿勒泰萨尔布拉克的哈萨克人民过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每年春秋两季,牧民们开始携百萬头牲畜开始沿着高山峡谷迁徙转场。家在马背上,也在流动中,一代代人长大,一代代逝去,迁徙之路从未间断,岁月已见证了上千年。与其说哈萨克族人的
期刊
自从来城里居住,回桐城农村老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一般情况下,每年清明节前夕,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全家五口人同坐一辆小车,赶回家乡。上山做完清明,然后应邀到就近的亲朋戚友家做客。酒足饭饱之后,我便吆喝大家一起“回家看看”。  是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家中二十多年前盖的两层小楼依旧静静的坐卧在那里,像盘腿打坐的禅师,清冷寂寞。家中老人均已过世,大门紧锁。门邻乡亲,大都没人在家。白色的小车停在屋后的河
期刊
爷爷刘士海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家中排行老三,自幼丧父,由母亲王氏一手将兄弟四人拉扯长大。爷爷从十七岁开始当过搬运工、跑过邮政、经过商,担任过驮运队业务经理、农业社主任、厨师、农民,1990年走完了他75岁的平凡人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热爱生活的:过春节时扫灰尘、贴对联、糊窗子、挂灯笼、贴红纸条,东墙贴“身体安康”,西墙贴“勤俭持家”,木柜贴“五谷丰登”,灶房贴“三餐至味”,鸡舍、猪圈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