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吟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shuzhu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北风凛冽,破残军旗猎猎作响。血流成河,邗国大地一片狼藉。
  丢盔卸甲,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夫差站在尸体隆起的高地,衣襟飘飞。仰天大笑,挥剑东指“此地筑邗沟,通长江淮河,挥师北上,问鼎中原!”银色宝剑闪出阴寒之气。回首又道:“人道邗地玉树琼花天下绝,在朕邗城殿后辟一园子,朕北平中原归而赏花!”
  二
  御花园中,暖风熏人。杨广信步园中,满眼飞琼淡泞,玉树琼花。
  “白嫩之间透着些许金黄,青蓝之间附着点滴嫩白,此为何花?”
  “禀告皇上,此乃江都郡扬州聚八仙,实名琼花。”
  “我天朝大国,有如此美丽之物,朕要亲下扬州赏花。即日起,开凿运河,直通江都!”说罢大笑:“噫!谁能及我之昌盛?”
  三
  “国,四方围固之城也。或,有人家,有车马,有兵戈。正如这扬州城,罗城内,宫室具备,市井俱全,二十四桥沟通内河,即为车马人家。旁有子城,护城,屯兵操练,即为兵戈。此之谓或。十二城门,千里城墙,即为四方之围固。此,之为国。扬州城就依此而建,诚然妙哉!”杜牧大笑,举杯敬上韩绰。觥筹交错之间,明月朗照。韩绰执箫在手,一曲《妆台秋思》吹破秋风,拂起水波粼粼,箫声如怨如诉。杜牧把酒临风,披衣上马,不禁泪下,长叹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转头见明月挂桥头,月光照在静谧的扬州内河市井。
  四
  “扬州月亮城,如此明月,怕是也有阴晴圆缺吧!”欧公手执酒杯,立大明寺堂前,一饮而尽。忽而远望,青须颤动,凭栏远眺,江南诸山竟能尽收眼底。这厅堂似在云雾之中,与山齐平,浮云左右。雾气来了,山色就隐去。温柔的日光晒下,江南第三都的美景一览无余。欧公凭栏良久,方开口道:“此地盛景,应有平山堂。”
  三十年如云雾,飘过平山堂。东坡立堂前,望老师题下的“平山堂”三字。回望恩师手植欧公柳,垂泪堂前,转身叹道“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题一曲西江月,拂袖向湖州。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登临栖灵塔四望。冬日的瘦西湖畔仍是杨柳依依,青色满园。右望,是当年吴王挥剑东指建城之地,隋炀帝仓促下葬之地,歐公东坡三十年梦中相遇之地。左望,扬州古城墙断垣残瓦,仍有彩旗招展。街坊林立,河道间小桥横跨。若是华灯初上,明月挂树梢,箫声又起,水波荡漾。又是依依惜别情,马蹄声声,飘然而去。
  而今江南第三都的传奇仍在扬州延续。苏州、扬州、徐州三城一线,筑起江南运河经济文化黄金带。
  大江东去广陵潮涌,冲积出扬州平原,积淀了淮扬文化底蕴。钟磬声声响彻夜空,余波阵阵萦绕心头……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马蹄踩踏着离别,马尾甩动着岁月,露珠在黎明的肩膀上滑落,尘土在身后飞扬。  车站已到,孤雁要南飞,高原是如此苍茫。  透过车窗望望,母亲与马不肯离去,我慌张地收回目光。  车箱内空气忽然稀薄,心脏开始发抖,对面的旅客递过来一条手帕,轻弹不怕被别人嘲笑张望。  看看母亲给我带着的干羊肉,眼角无法掩饰地抽搐,此刻,母亲的心,正风干在高原上。  春梦,一指流云飘在指间  一朵流云飘在指间,又上眉头,潮湿
期刊
仲夏六月,乡间的石榴花都开好了。  榴花胜开处,灿若烟霞,满树青枝绿叶间缀满了许许多多火红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挂着,擎着,挨着,星星点点,茂密的,鲜艳的,热情洋溢的,似燃烧着的一把把火炬,点燃无数的希望。  石榴花一株又一株,生长在门前屋后,有低矮的,亦有挺拔的,其树干秀美,多呈灰褐色,枝条嫩黄光滑且多刺,是不容侵犯的神圣及尖锐。每每在采摘榴花或石榴时,都要极其小心,马虎不得,生怕被刺伤。  
期刊
风雨桥、鼓楼、寨门、吊脚楼、萨坛……穿越古老岁月,静默成湖南通道县坪坦侗寨一幅藏着智慧符号的古画。  古画嵌在一个山间盆地的田坝中,一条清凌凌的平坦河小河穿过古画,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灵动。潺潺流水、浓浓稻香把世外所有的喧嚣融化成一片澄净,撑起的天空,宛如一条硕大的蓝色伞裙。  如老龙似的普济桥盘亘在小河上,这座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的桥梁建筑“活化石”风雨桥,桥面和桥身的杉木板经过几百年风雨的
期刊
记得那是1971年7月初的一天早晨,一轮红日东方升起,蓝天白云,牛羊漫山遍野,骏马奔驰,碧波荡漾的乌拉盖河水流向远方,一望无际辽阔的天边草原格外壮美,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  当时,天边草原乌拉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一团八连一阵嘹亮的军号声音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八连驻扎在原乌拉盖哈拉盖图农牧场西15公里的胡稍庙旧址(当时的五十一团八连驻地)。当时,我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乘坐着一辆军用卡车
期刊
鳥鸣啾啾,清风徐来,夏阳撒下林荫,盛大的云影一幕接一幕的变换着优雅的舞姿翻飞舞蹈,一缕缕从割草机的刀刃下弥漫开来的青草芳香直入鼻息,感觉像是置身一望无垠的麦田,使人忘了来路,亦忘记归途。栖身于城市一隅,偶得这一席静雅清凉之地,内心无比惬意闲适。  凝望太平古塔,与塔柏比肩。这先贤遗留下来的瑰宝,一身低调的卡其色长袍,在翠柏的印衬下,古朴庄重,透射出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蕴,那先辈辛勤忙碌的建造画面恍
期刊
六月下旬,我注射第二针新冠疫苗的时间到了。  在有关部门的公众号里看到,今日针新冠疫苗各接种点继续开放,接种第二针的市民,免预约,凭第一针接种凭证、粤康码绿码即可去接种。  收到这个信息我十分高兴,因打第一针时我颇经周折。几次到明富昌体育馆接种点,均见注射疫苗的队伍排成长龙,九曲十八弯,见首不见尾,估计排到深夜也轮不到我,只好悻悻而歸。六月上旬,为了避免人员扎堆,有关部门规定接种疫苗要预约。但每到
期刊
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亦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家园。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山系绵延纵横,额尔齐斯河仿佛一把细长的梳子,那分流的河水则如同梳子的细齿,把阿尔泰山梳得千沟万壑。  生活于阿勒泰萨尔布拉克的哈萨克人民过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每年春秋两季,牧民们开始携百萬头牲畜开始沿着高山峡谷迁徙转场。家在马背上,也在流动中,一代代人长大,一代代逝去,迁徙之路从未间断,岁月已见证了上千年。与其说哈萨克族人的
期刊
自从来城里居住,回桐城农村老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一般情况下,每年清明节前夕,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全家五口人同坐一辆小车,赶回家乡。上山做完清明,然后应邀到就近的亲朋戚友家做客。酒足饭饱之后,我便吆喝大家一起“回家看看”。  是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家中二十多年前盖的两层小楼依旧静静的坐卧在那里,像盘腿打坐的禅师,清冷寂寞。家中老人均已过世,大门紧锁。门邻乡亲,大都没人在家。白色的小车停在屋后的河
期刊
爷爷刘士海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家中排行老三,自幼丧父,由母亲王氏一手将兄弟四人拉扯长大。爷爷从十七岁开始当过搬运工、跑过邮政、经过商,担任过驮运队业务经理、农业社主任、厨师、农民,1990年走完了他75岁的平凡人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热爱生活的:过春节时扫灰尘、贴对联、糊窗子、挂灯笼、贴红纸条,东墙贴“身体安康”,西墙贴“勤俭持家”,木柜贴“五谷丰登”,灶房贴“三餐至味”,鸡舍、猪圈贴
期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瀚海沙漠,总是有那么一些恢宏、那么一些苍茫,一种震撼人心的画面感:逶迤的商队,于斜阳下缓缓而行,长长的队伍在沙丘间时隐时现,驼铃声声,摇碎了沙漠的静寂……  一、瀚海  多年以来,总会在看见漫漫无边的沙漠的时侯,莫名地有些感动。  那种无际和广袤,可以让放空的思想不羁地奔跑,直向天边;思绪尽情释放,无所顾忌。  一目望去,你可以看见青春,若花瓣一叶叶绽放,一点点舒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