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模式是本科生的学历教育和高职的技能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新兴的应用型教育的典型模式。本文研究了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方案的实施。
【关键词】3+2;教学模式;网络工程
1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研究编制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教育管理部门2009年开始梳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2010年开始研究措施,2011年开始探索体系建设。2011年10月13日,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2012年江苏省有8所院校开始实行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技能型人才,2013年增至25所;2013年山东省首批10所院校开展“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吉林省高校从2014年开始进行“3+2”衔接项目培养模式的招生。
在已有的高职-本科“3+2”衔接项目中,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专业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2014年中吉林省的高职-本科“3+2”衔接项目中首次出现网络工程专业,由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高职段教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承担本科段的学生培养任务。
2 “3+2”教学模式研究
2.1 “3+2”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的教学模式与现行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应有本质的区别。
应用型人才主要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强调应用性知识、技术应用、专精实用。应用型人才应该主要定位在技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上,对应的是职业群和行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模式应以职业教育为主导。职业教育是使学生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2 “3+2”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
新兴专业需有相应的培养方案、教学规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等方案,而学生培养方案是顺利实现教学的重要依据。在研究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梳理出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教学的培养方案,规划出与职业岗位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岗位技能和就业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研究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模式中的三年高职教育与现行的高职教育不同之处在于需要为后续的两年本科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前期的理论基础应与本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有机结合,将本科通识类课程与高职的公共课进行融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使得学生在前三年既掌握了高职的就业技能,又具备了本科的基础知识,在能够直接就业的同时可以继续深入学习本科的课程。
3 网络工程专业“3+2”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网络工程专业“3+2”衔接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承接吉林省2014级“3+2”衔接培养的本科教学工作,专业为网络工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242人,并且已有百名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网络工程专业目前有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物联网实训基地等专业实验室可以用于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教学实习。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本科“3+2”衔接项目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承担高职段的教学任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是吉林省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网络技术教学团队”被吉林省教育厅批准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在高职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投入大量的师资和设备,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网络工程专业“3+2”衔接培养的培养方案的制定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遵循本科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3+2”衔接培养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本科教学所需的理论基础融入高职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网络基礎与局域网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园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等。在本科段的教学中,整合了专业技能,开设网络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编程、Android工程应用等课程,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与部署技术、网络编程技术及APP程序开发等能力。
4 结论
在网络工程专业的“3+2”衔接培养模式的研究进行过程中,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的调研,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分析,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基本达到,课题组会继续关注后续的本科阶段的培养情况。
参考文献
[1]廖洁.论3+2中高职衔接管理体系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5(12):58.
[2]朱轩等.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2015(06):28-30.
[3]朱平.高职与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02):61-63.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101
【关键词】3+2;教学模式;网络工程
1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研究编制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教育管理部门2009年开始梳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2010年开始研究措施,2011年开始探索体系建设。2011年10月13日,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2012年江苏省有8所院校开始实行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技能型人才,2013年增至25所;2013年山东省首批10所院校开展“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吉林省高校从2014年开始进行“3+2”衔接项目培养模式的招生。
在已有的高职-本科“3+2”衔接项目中,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专业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2014年中吉林省的高职-本科“3+2”衔接项目中首次出现网络工程专业,由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高职段教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承担本科段的学生培养任务。
2 “3+2”教学模式研究
2.1 “3+2”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的教学模式与现行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应有本质的区别。
应用型人才主要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强调应用性知识、技术应用、专精实用。应用型人才应该主要定位在技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上,对应的是职业群和行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模式应以职业教育为主导。职业教育是使学生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2 “3+2”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
新兴专业需有相应的培养方案、教学规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等方案,而学生培养方案是顺利实现教学的重要依据。在研究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梳理出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教学的培养方案,规划出与职业岗位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岗位技能和就业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研究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本科“3+2”衔接培养模式中的三年高职教育与现行的高职教育不同之处在于需要为后续的两年本科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前期的理论基础应与本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有机结合,将本科通识类课程与高职的公共课进行融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使得学生在前三年既掌握了高职的就业技能,又具备了本科的基础知识,在能够直接就业的同时可以继续深入学习本科的课程。
3 网络工程专业“3+2”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网络工程专业“3+2”衔接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承接吉林省2014级“3+2”衔接培养的本科教学工作,专业为网络工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242人,并且已有百名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网络工程专业目前有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物联网实训基地等专业实验室可以用于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教学实习。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本科“3+2”衔接项目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承担高职段的教学任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是吉林省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网络技术教学团队”被吉林省教育厅批准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在高职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投入大量的师资和设备,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网络工程专业“3+2”衔接培养的培养方案的制定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遵循本科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3+2”衔接培养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本科教学所需的理论基础融入高职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网络基礎与局域网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园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等。在本科段的教学中,整合了专业技能,开设网络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编程、Android工程应用等课程,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与部署技术、网络编程技术及APP程序开发等能力。
4 结论
在网络工程专业的“3+2”衔接培养模式的研究进行过程中,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的调研,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分析,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基本达到,课题组会继续关注后续的本科阶段的培养情况。
参考文献
[1]廖洁.论3+2中高职衔接管理体系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5(12):58.
[2]朱轩等.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2015(06):28-30.
[3]朱平.高职与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02):61-63.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