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琐碎的讲解,以诵读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鉴赏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必须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
  一、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闪爍着睿智之光的论述,强调的都是诵读的重要性。古代读书人自上学始就开始不断诵读,司马光注重诵读名著,他认为书不可不成诵;朱自清,也极力主张诵读。国学大师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他们正是在这个阶段打下了深厚的语文基础。
  二、当今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诵读
  在新课标和语文教改的号召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出了不少。但这样或那样的教学模式无不围绕一个“讲”字。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诵读,也很少有人真正把诵读当作教学目标加以实施,真正放开时间让学生去感知、去品味的在当今语文课堂上还很有限。多数老师仍把课堂时间用于分析词句结构、主题线索、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之上。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没有营造诵读的氛围,学生没有养成诵读的习惯,很多学生都习惯默看,甚至连早自习应该书声朗朗的教室也鸦雀无声。这样学生对语言感知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无从谈起。
  三、如何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
  诵读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课堂并不追求诵读艺术的完美,但要落实诵读能力的培养,而诵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是逐步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配合和长期不懈坚持。
  (1)要加大诵读的训练量一堂课,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进行琐碎的分析。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读,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课外,教师也应当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可供学生诵读的材料和机会,如举办朗诵比赛等,让学生自觉加大诵读的面和量。
  (2)加强诵读的指导和督促。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大家都不够重视诵读,致使诵读能力成为学生的弱项,诵读的知识对于学生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极有必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让学生读时读音和句读要尽量准确。这就要从指导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开始,这是训练诵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其次,要结合诵读实践,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使其在准确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情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不仅读课文,还得读课外的美文,鼓励学生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成诵。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后,要不时进行督促和检查,使学生真正将诵读落到实处。
  (3)要加强范读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于漪、李吉林老师的课都注重范读。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总会有些隔膜,隔膜的表现之一就是诵读困难,因此,教师要范读,范读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模仿。加强范读,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朗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才能给学生一个诵读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优秀的朗读录音,或课前先指导一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准备诵读,课堂上让这名学生诵读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诵读热情。
  (4)采用多种诵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紧紧地扣作品的主题着诵读,通过感知、领悟、想像、联想等活动,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领悟其语言的美妙。学生一旦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起课文来,自然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时不管诵读多少遍,学生不会觉得厌烦,甚至乐此不疲。反复感情诵读的必然结果是学生能诵读成文。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还可采用多种诵读方式。诵读的方式因文而生异,一般来说,较难理解的课文,宜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方式;人物对话多的课文,宜采用分角色诵读;描写景物的课文,宜采用轻声读;情节生动的课文,宜采用表演诵读;容易混淆的语句,宜采用对比诵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宜采用竞赛诵读;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宜采用轮流诵读;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等等。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总之,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语文不仅愿学而且爱学、乐学。让我们的教室充满朗朗书声,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困生问题成为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难”在哪里?有何解“难”之法?这是广大物理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国文 /ew-418021  一、高中物理学困生的主要特征  (1)物理学科基础薄弱。高中物理是对初中物理的延伸和拓展,不少学困生初中物理基础不扎实,对物理基本概念不能很好地区分和界定,对基本物理原理或定
期刊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新世纪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它的威力。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必须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与标准的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学生在积极的身体练习中,伴之以积极的思维
期刊
一、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体现在教案中,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在教学资源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了非均衡发展。如何解决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使幼师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幼儿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为胜任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教学服务,做好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等幼师教学实践中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对策和意见。  一、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只有借助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从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形成正确结论,教师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自主探究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 学习环境 方法 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物理
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那么在教育的实施中学生应如何在学习上主动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情感  兴趣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为学生设计适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
期刊
写字教学是贯穿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认真上好写字课,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指导学生写字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很有必要。然而,低年级学生写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或指导抓不着要领,会致使学生写字姿势随便,字写得不规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教学生写好字呢?笔者在长期的语文写字教学中总结了自己的做法,现与同行共勉。  一、观察字
期刊
摘要:数学实验是指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学生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它与理、化、生学科实验的共同点是有参与者亲身的实践、操作、需要对实验结果亲身的观察、实际测算,并根据实验实际出现的结果、提供的数据进行观察归纳、分析演算、猜想推证
期刊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一个女生放了学之后来办公室找我,非常真诚地问我:“老师,离中考还有一年半时间,我怎么样才能把英语学好?”听到这个问题,我既惊讶又欣慰。  驚讶是因为据我了解这个女生一向不喜欢英语。初一开学刚接手这个班级时,为初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我了解过班里每个学生小升初的英语成绩。这个女生的成绩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她的语文和数学科目成绩都不错,尤其是数学,但英语成绩却只有二十几分。当
期刊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