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今年以来我局提出“以严治校、以研兴校”的战略。把学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以规范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打造有效课堂,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最大效益,我校根据实情,确定探索实施“双向细目表”引领课堂教学实践,并由我牵头摸索培训落实,在我校全面推广实施。那么究竟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它的价值,结合我工作实际就小学语文科目实施过程简单阐述:
一、双向细目表的制作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列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内容,另一位反映学习水平(能力),目前在能力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種能力水平。
双向细目表把要考察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次呈现在一张表上,便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指导,一般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内容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能力水平,或者说是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内容知识点、能力目标,以及内容与能力占的相应比例。
2、双向细目表编制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和学生实际,提炼出每节课的知识点---双向细目表的纵向维度,并确定出知识点所到达的程度---双向细目表的横向维度。
知识细目表的确定保证了教师对知识点层次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和“如何学”等极大的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
下面展示我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设计的教材教学知识双向细目表
3、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意图
借鉴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编制教材双向细目表,引导教师进一步研读教材,实现“教”“考”融合,编制按知识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应成为广大教师梳理教材,研究教学,提高质量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双向细目表的教学实践
打造有效課堂,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最大效益化,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课堂目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目标,重难点、易错点不知要达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和测量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水平?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如何?如何进行学习质量和学习情况的监控?这些现象。其实使用双向细目表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加强针对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它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1、立足学生,目标导学——引导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
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而制定目标是第一步,课堂教学的引入、过程的设计、练习题的精选、课堂测试等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根据要求,建立本单元的知识,能力体系,然后将他们落实到“双向细目表”中,使每节课的目标更清晰、精准、适切,这样学生学习有了目标,教师引导有了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控,同时也使每节课要达到什么程度有了可操作性的标准,使课堂教学具有可控性,使质量的检测有可操作性。下面以我们语文学科的“第一单元教学双向细目表”为例,如下图所示:
这个细目表它分为:教学目标细目表和评价目标细目表,对教学内容和达成程度进行了细化和分解。纵向“目标分解”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细化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悟)语言功能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分解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总体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钻研课程资源,对学科有整体性的把握和分割。
横向“学习能力水平”,列学习水平和评价标准:根据对不同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评价几个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依据学情分解各知识点的思维坡度,这就要求教师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的班情、学情可以酌情调整达成程度的要求。
再例如:对目标二“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分析双向细目表”《瀑布》 这一课中第二课时的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在这一课的双向细目表中,“学习水平”要求达到能“应用”该知识点的程度,“评价目标”明确用“我会选”“我回填”“我会说”等,来检测达标程度,均用“应用”层次的问题来检测。
纵向“目标达成”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达成的途径,学生的“学习目标”与上面的“目标分解”中的目标基本对应,但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在“目标达成”里,还指出了学习的重点.通过制定这张表格,这使得我们上课基于课本重点,从知识,能力,主题三个维度展开,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教学.
2、依据双向细目表设计PPT
根据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每一目标指引相应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这样即使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同,不同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比如:瀑布这一课细目表中“知识点”有:“ 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行分析,并能由远及近说瀑布美在哪里”这一项,对应“理解、分析、应用、评价”这几项能力,所以这一知识点明显就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在这一重点内容上设计相应的的PPT 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进行直观讲解、重点渗透。
通过PPT直观感受、辅助讲解,基本的授课内容和过程指向性都是清晰明了的,每一步进展到何种程度有了明确的考量,课堂上因为语言琐碎、追求形式等造成的无效时间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效实施教学过程自我监控的优化. 三、监控“目标达成”设计检测评价
“学生学到什么”比“教师教了什么”更重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有效监测学情。每一课我们都设置了课内基础检测题,每节课留五分钟,全面检测当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自我监控,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检测题的设计依据就是“评价目标细目表”。接着,在每天的作业中也要体现每堂课事先制定的知识,能力重点,主要是做课外基础检测题和提高题。比如:在《瀑布》这一课中就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测练和巩固练习检测作业,如图所示:
这样使学生体验并突显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的每个基本环节基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3、集体交流、反思、补漏
教师课前一周、课后一周进行集体交流讨论,结合学情实际操作,形成各自特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反馈,及时反思。我们还将“巡批”作为教学实践补漏的策略,教师带红笔进课堂,在学生练习和测试过程中,走入学生之中,及时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这虽然是一个细小环节的改变,长期坚持却逐步让教师放低姿态,以实际践行“学到没有”比“教完没有”更有重要的課堂价值观。需要说明的是,“巡批”不一定要求教师当堂批完每份练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批几道题,批的同时给予一对一及时简短的指导或评价。教师则可以根据了解和反馈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及时调整,以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课堂教学能够围绕目标进行。
三、双向细目表教学的评价实施
1、教学工作具体安排:
各组根据全学期的课程量,由教研组长把任务分解到每个同科目的教师,有各教师具体细化完成。
2、制定方案,讨论交流
讨论时间为上课前一周,就是主备课教师组织同科目 教师进行讨论并征求细目表具体制作设计的相关意见。
3、完成任务,准备实施
完成时间就是要求执行主备课教师结合讨论的情况,要求上课前一周完成双向细目表,制作好ppt课件,设计课堂训练、课堂测试题、巩固练习(课后作业),总结大家执行情况的反思材料。
4、执行任务
执行时间,就是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时间,按時完成教学任务。
5、反馈意见
反馈时间从执行课程以后到下一周,进行查漏补缺。
6、上交任务
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以周检查,以上交电子版为依据,确保在执行前资料齐全。
总之,双向细目表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有了明晰、规范、可操作的学生和教师自我监控的方式,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让学生“减负增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一、双向细目表的制作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列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内容,另一位反映学习水平(能力),目前在能力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種能力水平。
双向细目表把要考察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次呈现在一张表上,便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指导,一般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内容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能力水平,或者说是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内容知识点、能力目标,以及内容与能力占的相应比例。
2、双向细目表编制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和学生实际,提炼出每节课的知识点---双向细目表的纵向维度,并确定出知识点所到达的程度---双向细目表的横向维度。
知识细目表的确定保证了教师对知识点层次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和“如何学”等极大的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
下面展示我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设计的教材教学知识双向细目表
3、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意图
借鉴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编制教材双向细目表,引导教师进一步研读教材,实现“教”“考”融合,编制按知识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应成为广大教师梳理教材,研究教学,提高质量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双向细目表的教学实践
打造有效課堂,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最大效益化,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课堂目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目标,重难点、易错点不知要达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和测量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水平?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如何?如何进行学习质量和学习情况的监控?这些现象。其实使用双向细目表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加强针对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它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1、立足学生,目标导学——引导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
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而制定目标是第一步,课堂教学的引入、过程的设计、练习题的精选、课堂测试等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根据要求,建立本单元的知识,能力体系,然后将他们落实到“双向细目表”中,使每节课的目标更清晰、精准、适切,这样学生学习有了目标,教师引导有了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控,同时也使每节课要达到什么程度有了可操作性的标准,使课堂教学具有可控性,使质量的检测有可操作性。下面以我们语文学科的“第一单元教学双向细目表”为例,如下图所示:
这个细目表它分为:教学目标细目表和评价目标细目表,对教学内容和达成程度进行了细化和分解。纵向“目标分解”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细化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悟)语言功能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分解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总体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钻研课程资源,对学科有整体性的把握和分割。
横向“学习能力水平”,列学习水平和评价标准:根据对不同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评价几个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依据学情分解各知识点的思维坡度,这就要求教师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的班情、学情可以酌情调整达成程度的要求。
再例如:对目标二“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分析双向细目表”《瀑布》 这一课中第二课时的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在这一课的双向细目表中,“学习水平”要求达到能“应用”该知识点的程度,“评价目标”明确用“我会选”“我回填”“我会说”等,来检测达标程度,均用“应用”层次的问题来检测。
纵向“目标达成”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达成的途径,学生的“学习目标”与上面的“目标分解”中的目标基本对应,但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在“目标达成”里,还指出了学习的重点.通过制定这张表格,这使得我们上课基于课本重点,从知识,能力,主题三个维度展开,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教学.
2、依据双向细目表设计PPT
根据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每一目标指引相应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这样即使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同,不同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比如:瀑布这一课细目表中“知识点”有:“ 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行分析,并能由远及近说瀑布美在哪里”这一项,对应“理解、分析、应用、评价”这几项能力,所以这一知识点明显就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在这一重点内容上设计相应的的PPT 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进行直观讲解、重点渗透。
通过PPT直观感受、辅助讲解,基本的授课内容和过程指向性都是清晰明了的,每一步进展到何种程度有了明确的考量,课堂上因为语言琐碎、追求形式等造成的无效时间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效实施教学过程自我监控的优化. 三、监控“目标达成”设计检测评价
“学生学到什么”比“教师教了什么”更重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有效监测学情。每一课我们都设置了课内基础检测题,每节课留五分钟,全面检测当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自我监控,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检测题的设计依据就是“评价目标细目表”。接着,在每天的作业中也要体现每堂课事先制定的知识,能力重点,主要是做课外基础检测题和提高题。比如:在《瀑布》这一课中就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测练和巩固练习检测作业,如图所示:
这样使学生体验并突显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的每个基本环节基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3、集体交流、反思、补漏
教师课前一周、课后一周进行集体交流讨论,结合学情实际操作,形成各自特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反馈,及时反思。我们还将“巡批”作为教学实践补漏的策略,教师带红笔进课堂,在学生练习和测试过程中,走入学生之中,及时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这虽然是一个细小环节的改变,长期坚持却逐步让教师放低姿态,以实际践行“学到没有”比“教完没有”更有重要的課堂价值观。需要说明的是,“巡批”不一定要求教师当堂批完每份练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批几道题,批的同时给予一对一及时简短的指导或评价。教师则可以根据了解和反馈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及时调整,以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课堂教学能够围绕目标进行。
三、双向细目表教学的评价实施
1、教学工作具体安排:
各组根据全学期的课程量,由教研组长把任务分解到每个同科目的教师,有各教师具体细化完成。
2、制定方案,讨论交流
讨论时间为上课前一周,就是主备课教师组织同科目 教师进行讨论并征求细目表具体制作设计的相关意见。
3、完成任务,准备实施
完成时间就是要求执行主备课教师结合讨论的情况,要求上课前一周完成双向细目表,制作好ppt课件,设计课堂训练、课堂测试题、巩固练习(课后作业),总结大家执行情况的反思材料。
4、执行任务
执行时间,就是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时间,按時完成教学任务。
5、反馈意见
反馈时间从执行课程以后到下一周,进行查漏补缺。
6、上交任务
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以周检查,以上交电子版为依据,确保在执行前资料齐全。
总之,双向细目表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有了明晰、规范、可操作的学生和教师自我监控的方式,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让学生“减负增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