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上海中环大柏树立交下抬眼望去,有一幢奇特的蜂窝外形玻璃幕墙建筑煞是惹眼,尤其晚间行车至此,与立交紧挨的大楼变幻的强烈夜景灯光更让驾车者晕眩。
这就是上海钢铁交易大厦。这座地处杨浦区邯郸路8号,号称大柏树钢贸圈地标建筑的大楼由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第一钢市)投资兴建,于2011年10月正式营业。
曾经,这幢大厦是在沪众多福建宁德籍钢贸商聚集之所,其开发商第一钢市的创始人、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亦正是来自宁德下辖县城周宁。然而,随着近两年钢价大跌、钢贸企业深陷债务危机,这里已然物是人非。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近日了解到,入驻该楼的不少钢贸商都已搬离或是倒闭,大厦甚至在月前已被银行收走抵债。周华瑞最近曾公开宣称,“我在上海创业30年,所有财产也都没了,留下的只有行业失败的教训和磨硬的个人意志。”
陷入泥潭的上海钢铁交易大厦只是这场行业危机的一个缩影,是轮危机也远未结束。今年3-4月间,就有数百起银行追讨钢贸贷款的诉讼案件密集开庭。
钢价依旧在继续下跌。尽管早已是草长莺飞、春天到来之时,但对钢贸行业来说,显然仍处于寒冬腊月。而行业系统性危机背后暴露出的经营和融资模式弊病、诚信缺失,以及如何走出危机与艰难转型等,都将是各方不得不反思和应对的难题。
钢市萧条
4月9日上午10时许,走进上海钢铁交易大厦,《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看到大厅里冷冷清清,除了保安几乎见不到人往来走动。刚上二楼,大厦招商部的女职员小钟就先迎了过来,她把记者当成来看商铺的客户,态度很是热情。
据她介绍,这座17层的大厦分主楼和裙楼,裙楼商铺有内圈和外圈两种类型,外圈阳光可以直照,主楼则只有内圈商铺。铺型以建筑面积30-70多平方米为主,其中30平方米左右的年租金大概3万多元。“现在钢贸生意不太好,相比当初四五万元的租金已经降了不少。很适合在这设个点,三四个人办公。”整座大厦这类小户型商铺共有400余间,目前入住率约40%。
之后记者以租铺想了解相关情况为由,走访了在楼内办公的多家钢贸公司。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唐浩辉告知,自己所在的17平方米(使用面积)小办公室去年租金是4.9万元,今年直接降到了3.1万,“最低的还有2.8万/年,而且还免物业费等。”他翻出一张单据给记者看,上面列出上季度近900元物业费就是免缴的,“现在便宜好多,加上水电等一年开销只要3.5万多。”
他透露,原来楼里钢贸商多达三四百户,“2011年底刚招商时非常火爆,我们搬进来都差点找不到铺位。现在就剩下百来户,很多公司都倒了,今年2-3月份租约到期时不少公司搬走,大厦因此将租户调整集中到了二、三楼。”他还告诉记者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这座据说投资两三亿元的大厦因还不起欠款,3月25日已被民生银行收走。
本刊记者在楼里转了一圈发现,很多楼层确实都已搬空,还有一些租户已经换成工程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与钢材几乎毫无关系的公司。在顶楼第一钢市总部,只见两个前台小姐在正常上班,其他位置均空空如也。
当记者致电招商部人员确认大楼是否已被银行收走时,对方说“我们不否认这个事情”,但也一再保证不会对租户的正常经营有任何影响。记者随后拨通第一钢市董事长周华瑞的手机,对方听明问题后立即表示自己不是周华瑞,并给了一个座机号码,但打过去却始终无人接听。
该楼位处的宝山、虹口、杨浦交界的大柏树地区,曾是全球最大的钢贸企业聚集地,短短一公里,汇集了柏树钢市、逸仙钢市(因租约到期,周华瑞将所在地逸仙路889号的近百亩土地归还上海建工局,并兴建和搬迁至上海钢铁交易大厦)等数家大型钢材市场。作为上海钢贸圈的绝对主力,来自福建宁德尤其是周宁的钢贸商大多集中于此。这里也是上海除了陆家嘴外银行网点最集中的区域,周华瑞曾自豪地说:“几乎每个银行都会在商圈设分支行。”“全国钢市看上海,上海钢市看逸仙”,鼎盛时期,逸仙钢市曾是上海乃至全国钢市的风向标。
不过,在邻近的柏树钢市,和上海钢铁交易大厦相似,记者看到,现今办公区和交易大厅同样已门庭稀落。
信贷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年钢材贸易总量已逾亿吨,有大小型钢材市场40多家,各类钢贸企业2万多家,工贸总收入5000亿元,钢贸产业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近3%。其中,与钢贸商最集中的周宁上海商会企业有关的钢贸市场20多家,涉及担保公司17家,它们贡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以大柏树钢贸圈为代表的钢市的萧条,其背景是整个钢贸行业的信贷危机。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双重夹击下,钢材需求大幅下滑,产能严重过剩。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12年国内钢材总产量为7.16亿吨,而消费总量为6.8亿吨,过剩达3000多万吨,且未计入往年的余货和用钢企业仓库里及建筑工地上未使用的库存。国家统计局数据更显示,中国2012年钢材产量达9.5186亿吨。
钢价持续走低。数据显示,上海螺纹钢价格(HRB400 20mm)已从前年上半年最高5000元/吨,曾跌至最低3400元/吨,目前也仅有约3600元/吨。尽管2012年四季度以来钢价时有反弹,但随着当前国内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外围大宗商品全面暴跌,市场悲观情绪蔓延,钢价或还将继续下跌。
作为钢厂和下游客户之间的中间商,钢贸商频遭客户推迟订单、拖欠货款,加之银行贷款收紧,导致许多钢贸商资金链日趋紧张。业内资金链断裂、业主“跑路”、银行信贷违约、质押品丢失等事件频发,钢贸行业陷入信贷危机。危机一直还在持续发酵,近期诉讼案件明显增多。 据“上海法院网”公布的开庭公告信息显示,今年3月18日至4月17日一个月间,上海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的案件开庭,相比银行追讨钢贸贷款的逼债高潮期2012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的27起,数量大幅增加。
针对钢贸商信用风险持续恶化的现象,上海银监局、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都曾多次下发风险警示文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政策,防范部分钢贸企业信贷风险。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大多银行收紧了对钢贸行业的贷款额度,甚至对部分钢贸商采取了只收不贷的严厉措施。
另据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的不完全统计,至去年底,还不出利息的企业已超过七成。
在宝山区淞南镇某小区里,之前住有上百户周宁籍钢贸商人及其家人,他们往往全额付款购入这些房产,出入所乘皆是宝马7系等豪车,晚间在小区散步经常都能碰到操着宁德口音的妇女老人。但近期他们似乎一夜间全消失了,记者观察到,有一户周宁人自春节后就再未出现过,门上贴着一张电费催缴单。
记者通过一份周宁县上海商会通讯录试图联系该商会会长肖志成,在手机接通后一位女士告知,她会转达采访请求,并让记者发去要采访的大致问题,然而,此后再无回音。联系其他一些钢贸企业老板也多是无人接听。
危险模式
据业内人士介绍,周宁商帮奠定如今其在上海乃至全国钢贸圈的地位,始于1996年,第一批闯荡上海的周宁人周华瑞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前店后库”的钢材现货市场逸仙钢市。
钢材是大宗商品,资金量不足,做不了现货交易。在上下游间,钢贸商处于弱势,订货时要向上游钢厂支付保证金,提货需要付全款;卖货给下游用钢企业,又要先垫资,过一段时间才能收款。因此,融资对于钢贸至关重要。
和南方很多地方一样,周宁民间融资十分兴盛,月息少则两分(2%),多则五六分。借此筹集了部分自有资金后,他们开始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更进一步的融资。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拿到的一份今年4月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资信)的报告称,钢贸行业传统资金流流转是:首先钢贸商通过资产抵质押或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然后钢贸商向上游钢厂全款支付货款取得钢材,最终下游客户回款后钢贸商向银行还本付息。这种流转方式意味着钢贸商在钢材供应产业链中承担着很大的资金融通作用,资金链风险相对集中。
钢贸行业中联保、互保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比如几家钢贸商形成联保小组,共同获得银行授信,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或者更为普遍的企业间两两互保,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互保模式。由此最终形成复杂的担保链。这种模式在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一家或多家钢贸商出现问题,资金链风险会顺着担保链危及圈内其他贸易商,乃至扩散到担保、典当、上游钢厂等。
仓单质押贷款也是钢贸商采取的主要融资模式。其是指银行为钢贸商垫资并收取保证金,向钢厂开具承兑汇票,钢厂收到后进行生产,接着将货物存入银行许可的仓库,仓库将仓单(提货单)交给银行,银行开具发货通知,钢贸商提货并开始销售,然后兑付银行的承兑汇票。
但目前钢贸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质押现象。比如一些钢贸商与仓储企业联合,将同一批钢材进行多次质押,或开具虚假仓单进行质押,这样导致银行批贷额度超过抵押品价值数倍。据中国钢铁新闻网报道,2011年上海市场的钢材库存价值对比钢贸行业银行质押贷款余额,后者是前者的2.79倍,质押的钢材如按6折折扣率计,粗略估算同批钢材平均被质押了近5次。由此,一旦贷款方出现资金链问题,需要用抵押品进行代偿时,往往会产生难以解决的权属纠纷。
更糟糕的是,由于近年钢贸业务利润持续萎缩,很多钢贸商还将部分贷款资金投入房地产、矿业、股市、期货、民间拆借等高风险行业。而受房地产市场调控、股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期货大幅波动近期甚至暴跌等影响,套牢其中的这些被挪用资金短期内难以收回,最终导致资金链难以为继。
周宁钢贸商“钢材现货市场+融资担保公司”的独特经营模式一度广受市场追捧和银行青睐,并在业内快速复制,几乎每家钢贸市场都建有担保公司。据来自上海福建商会、宁德市上海商会和
周宁县上海商会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海商业银行向钢贸企业贷款余额达2100亿元,而去年则缩减为1500亿元。随着银行信贷持续收缩,联保类业务和民营担保公司业务被停止,加上高达15%-25%的融资成本,大批钢贸商纷纷倒下,担保公司负债累累。
在中债资信分析师张翔看来,受困于信息不对称、审核成本高等问题,钢贸行业的融资模式存在诸多风险漏洞和监控盲点,钢贸信贷危机已给行业风控体系敲响了警钟。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危机也与此前银行拼业绩,未尽监管职责密不可分。尤其是2009年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大量投放贷款和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助推了钢贸商将钢贸生意逐渐异变成了“融资平台”。
回归理性
就目前而言,上游钢厂在面临行业需求低迷和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不会放宽对贸易商的结算政策;下游客户端出于对钢价下跌的预期,采购和支付积极性也不高;钢贸商垫付资金规模逐步增加,但回款周转速度却有所降低;而银行既不愿看到钢贸商因大规模资金链断裂而致使银行坏账增加,也不愿再支持钢贸行业。三方利益链条难解,使得危机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据悉,近日,福建宁德市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宁德市驻上海联络处、宁德市上海商会通过上海市工商联向上海市政府发出了《挽救钢贸行业系统危机的报告》。报告认为,这场危机目前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非政府出手而不能挽救了”,恳请上海市有关方面采取应急措施处置钢贸危机,加强对钢贸行业的指导、协 调,研究出台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避免整个钢贸行业崩盘。
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冷轧镀锌商会会长韩明军2月28日还在某研讨会上表示,钢贸业真正的寒冬还没来,或要等到今明年间才会到来。
而“周宁帮”倒下了,江苏、浙江和上海本地一些比较务实的贸易商开始迅速崛起抢占原来周宁人占据的市场份额。
小唐,上海人,以前是做线材贸易的,因为业务规模小,门面都没租,在自己家里办公。最近因为周宁钢贸商崩盘,意外获得了不少订单,业务量扩大,现在已搬到写字楼办公,还计划招收几名业务员。业务做得很扎实,基本不欠款。
在行业严重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少尚且活着的钢贸商已开始谋求转型,包括转行石材、木材、茶叶生意和投资物流园区等。
之前,周华瑞的“第一酒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4月9日,《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在原逸仙钢市旁也看到,位于大门旁围墙外的一家钢贸企业办公室的广告牌内容已经换成了“经营各类石材”。此外,位于宝山区的国内知名钢铁行业网站“我的钢铁”的一些离职高管,甚至建立了一个叫做“阿喜网”的高档水果电子商务网站,在网上经营水果鲜花,据说情况还不错。
至于曾经“前沿”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模式还能走多远,什么是新的模式,微利时代下,近几年不少钢厂、钢贸商和物流仓储企业纷纷试水的电子商务,会把传统模式改造到什么程度?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新课题。但这个行业曾经的风光和无序无疑已经寿终正寝,回归理性将成为唯一选择。
在日前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一次内部会员大会上,周华瑞坦言,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了沉重打击。多年来钢贸商过于顺风顺水而错失良机,此次危机后“财产没有了,留下的只有经验教训”。今后“绝不是比谁胆大,而是要真正的智慧”。
这就是上海钢铁交易大厦。这座地处杨浦区邯郸路8号,号称大柏树钢贸圈地标建筑的大楼由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第一钢市)投资兴建,于2011年10月正式营业。
曾经,这幢大厦是在沪众多福建宁德籍钢贸商聚集之所,其开发商第一钢市的创始人、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亦正是来自宁德下辖县城周宁。然而,随着近两年钢价大跌、钢贸企业深陷债务危机,这里已然物是人非。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近日了解到,入驻该楼的不少钢贸商都已搬离或是倒闭,大厦甚至在月前已被银行收走抵债。周华瑞最近曾公开宣称,“我在上海创业30年,所有财产也都没了,留下的只有行业失败的教训和磨硬的个人意志。”
陷入泥潭的上海钢铁交易大厦只是这场行业危机的一个缩影,是轮危机也远未结束。今年3-4月间,就有数百起银行追讨钢贸贷款的诉讼案件密集开庭。
钢价依旧在继续下跌。尽管早已是草长莺飞、春天到来之时,但对钢贸行业来说,显然仍处于寒冬腊月。而行业系统性危机背后暴露出的经营和融资模式弊病、诚信缺失,以及如何走出危机与艰难转型等,都将是各方不得不反思和应对的难题。
钢市萧条
4月9日上午10时许,走进上海钢铁交易大厦,《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看到大厅里冷冷清清,除了保安几乎见不到人往来走动。刚上二楼,大厦招商部的女职员小钟就先迎了过来,她把记者当成来看商铺的客户,态度很是热情。
据她介绍,这座17层的大厦分主楼和裙楼,裙楼商铺有内圈和外圈两种类型,外圈阳光可以直照,主楼则只有内圈商铺。铺型以建筑面积30-70多平方米为主,其中30平方米左右的年租金大概3万多元。“现在钢贸生意不太好,相比当初四五万元的租金已经降了不少。很适合在这设个点,三四个人办公。”整座大厦这类小户型商铺共有400余间,目前入住率约40%。
之后记者以租铺想了解相关情况为由,走访了在楼内办公的多家钢贸公司。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唐浩辉告知,自己所在的17平方米(使用面积)小办公室去年租金是4.9万元,今年直接降到了3.1万,“最低的还有2.8万/年,而且还免物业费等。”他翻出一张单据给记者看,上面列出上季度近900元物业费就是免缴的,“现在便宜好多,加上水电等一年开销只要3.5万多。”
他透露,原来楼里钢贸商多达三四百户,“2011年底刚招商时非常火爆,我们搬进来都差点找不到铺位。现在就剩下百来户,很多公司都倒了,今年2-3月份租约到期时不少公司搬走,大厦因此将租户调整集中到了二、三楼。”他还告诉记者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这座据说投资两三亿元的大厦因还不起欠款,3月25日已被民生银行收走。
本刊记者在楼里转了一圈发现,很多楼层确实都已搬空,还有一些租户已经换成工程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与钢材几乎毫无关系的公司。在顶楼第一钢市总部,只见两个前台小姐在正常上班,其他位置均空空如也。
当记者致电招商部人员确认大楼是否已被银行收走时,对方说“我们不否认这个事情”,但也一再保证不会对租户的正常经营有任何影响。记者随后拨通第一钢市董事长周华瑞的手机,对方听明问题后立即表示自己不是周华瑞,并给了一个座机号码,但打过去却始终无人接听。
该楼位处的宝山、虹口、杨浦交界的大柏树地区,曾是全球最大的钢贸企业聚集地,短短一公里,汇集了柏树钢市、逸仙钢市(因租约到期,周华瑞将所在地逸仙路889号的近百亩土地归还上海建工局,并兴建和搬迁至上海钢铁交易大厦)等数家大型钢材市场。作为上海钢贸圈的绝对主力,来自福建宁德尤其是周宁的钢贸商大多集中于此。这里也是上海除了陆家嘴外银行网点最集中的区域,周华瑞曾自豪地说:“几乎每个银行都会在商圈设分支行。”“全国钢市看上海,上海钢市看逸仙”,鼎盛时期,逸仙钢市曾是上海乃至全国钢市的风向标。
不过,在邻近的柏树钢市,和上海钢铁交易大厦相似,记者看到,现今办公区和交易大厅同样已门庭稀落。
信贷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年钢材贸易总量已逾亿吨,有大小型钢材市场40多家,各类钢贸企业2万多家,工贸总收入5000亿元,钢贸产业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近3%。其中,与钢贸商最集中的周宁上海商会企业有关的钢贸市场20多家,涉及担保公司17家,它们贡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以大柏树钢贸圈为代表的钢市的萧条,其背景是整个钢贸行业的信贷危机。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双重夹击下,钢材需求大幅下滑,产能严重过剩。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12年国内钢材总产量为7.16亿吨,而消费总量为6.8亿吨,过剩达3000多万吨,且未计入往年的余货和用钢企业仓库里及建筑工地上未使用的库存。国家统计局数据更显示,中国2012年钢材产量达9.5186亿吨。
钢价持续走低。数据显示,上海螺纹钢价格(HRB400 20mm)已从前年上半年最高5000元/吨,曾跌至最低3400元/吨,目前也仅有约3600元/吨。尽管2012年四季度以来钢价时有反弹,但随着当前国内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外围大宗商品全面暴跌,市场悲观情绪蔓延,钢价或还将继续下跌。
作为钢厂和下游客户之间的中间商,钢贸商频遭客户推迟订单、拖欠货款,加之银行贷款收紧,导致许多钢贸商资金链日趋紧张。业内资金链断裂、业主“跑路”、银行信贷违约、质押品丢失等事件频发,钢贸行业陷入信贷危机。危机一直还在持续发酵,近期诉讼案件明显增多。 据“上海法院网”公布的开庭公告信息显示,今年3月18日至4月17日一个月间,上海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的案件开庭,相比银行追讨钢贸贷款的逼债高潮期2012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的27起,数量大幅增加。
针对钢贸商信用风险持续恶化的现象,上海银监局、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都曾多次下发风险警示文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政策,防范部分钢贸企业信贷风险。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大多银行收紧了对钢贸行业的贷款额度,甚至对部分钢贸商采取了只收不贷的严厉措施。
另据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的不完全统计,至去年底,还不出利息的企业已超过七成。
在宝山区淞南镇某小区里,之前住有上百户周宁籍钢贸商人及其家人,他们往往全额付款购入这些房产,出入所乘皆是宝马7系等豪车,晚间在小区散步经常都能碰到操着宁德口音的妇女老人。但近期他们似乎一夜间全消失了,记者观察到,有一户周宁人自春节后就再未出现过,门上贴着一张电费催缴单。
记者通过一份周宁县上海商会通讯录试图联系该商会会长肖志成,在手机接通后一位女士告知,她会转达采访请求,并让记者发去要采访的大致问题,然而,此后再无回音。联系其他一些钢贸企业老板也多是无人接听。
危险模式
据业内人士介绍,周宁商帮奠定如今其在上海乃至全国钢贸圈的地位,始于1996年,第一批闯荡上海的周宁人周华瑞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前店后库”的钢材现货市场逸仙钢市。
钢材是大宗商品,资金量不足,做不了现货交易。在上下游间,钢贸商处于弱势,订货时要向上游钢厂支付保证金,提货需要付全款;卖货给下游用钢企业,又要先垫资,过一段时间才能收款。因此,融资对于钢贸至关重要。
和南方很多地方一样,周宁民间融资十分兴盛,月息少则两分(2%),多则五六分。借此筹集了部分自有资金后,他们开始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更进一步的融资。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拿到的一份今年4月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资信)的报告称,钢贸行业传统资金流流转是:首先钢贸商通过资产抵质押或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然后钢贸商向上游钢厂全款支付货款取得钢材,最终下游客户回款后钢贸商向银行还本付息。这种流转方式意味着钢贸商在钢材供应产业链中承担着很大的资金融通作用,资金链风险相对集中。
钢贸行业中联保、互保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比如几家钢贸商形成联保小组,共同获得银行授信,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或者更为普遍的企业间两两互保,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互保模式。由此最终形成复杂的担保链。这种模式在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一家或多家钢贸商出现问题,资金链风险会顺着担保链危及圈内其他贸易商,乃至扩散到担保、典当、上游钢厂等。
仓单质押贷款也是钢贸商采取的主要融资模式。其是指银行为钢贸商垫资并收取保证金,向钢厂开具承兑汇票,钢厂收到后进行生产,接着将货物存入银行许可的仓库,仓库将仓单(提货单)交给银行,银行开具发货通知,钢贸商提货并开始销售,然后兑付银行的承兑汇票。
但目前钢贸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质押现象。比如一些钢贸商与仓储企业联合,将同一批钢材进行多次质押,或开具虚假仓单进行质押,这样导致银行批贷额度超过抵押品价值数倍。据中国钢铁新闻网报道,2011年上海市场的钢材库存价值对比钢贸行业银行质押贷款余额,后者是前者的2.79倍,质押的钢材如按6折折扣率计,粗略估算同批钢材平均被质押了近5次。由此,一旦贷款方出现资金链问题,需要用抵押品进行代偿时,往往会产生难以解决的权属纠纷。
更糟糕的是,由于近年钢贸业务利润持续萎缩,很多钢贸商还将部分贷款资金投入房地产、矿业、股市、期货、民间拆借等高风险行业。而受房地产市场调控、股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期货大幅波动近期甚至暴跌等影响,套牢其中的这些被挪用资金短期内难以收回,最终导致资金链难以为继。
周宁钢贸商“钢材现货市场+融资担保公司”的独特经营模式一度广受市场追捧和银行青睐,并在业内快速复制,几乎每家钢贸市场都建有担保公司。据来自上海福建商会、宁德市上海商会和
周宁县上海商会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海商业银行向钢贸企业贷款余额达2100亿元,而去年则缩减为1500亿元。随着银行信贷持续收缩,联保类业务和民营担保公司业务被停止,加上高达15%-25%的融资成本,大批钢贸商纷纷倒下,担保公司负债累累。
在中债资信分析师张翔看来,受困于信息不对称、审核成本高等问题,钢贸行业的融资模式存在诸多风险漏洞和监控盲点,钢贸信贷危机已给行业风控体系敲响了警钟。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危机也与此前银行拼业绩,未尽监管职责密不可分。尤其是2009年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大量投放贷款和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助推了钢贸商将钢贸生意逐渐异变成了“融资平台”。
回归理性
就目前而言,上游钢厂在面临行业需求低迷和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不会放宽对贸易商的结算政策;下游客户端出于对钢价下跌的预期,采购和支付积极性也不高;钢贸商垫付资金规模逐步增加,但回款周转速度却有所降低;而银行既不愿看到钢贸商因大规模资金链断裂而致使银行坏账增加,也不愿再支持钢贸行业。三方利益链条难解,使得危机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据悉,近日,福建宁德市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宁德市驻上海联络处、宁德市上海商会通过上海市工商联向上海市政府发出了《挽救钢贸行业系统危机的报告》。报告认为,这场危机目前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非政府出手而不能挽救了”,恳请上海市有关方面采取应急措施处置钢贸危机,加强对钢贸行业的指导、协 调,研究出台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避免整个钢贸行业崩盘。
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冷轧镀锌商会会长韩明军2月28日还在某研讨会上表示,钢贸业真正的寒冬还没来,或要等到今明年间才会到来。
而“周宁帮”倒下了,江苏、浙江和上海本地一些比较务实的贸易商开始迅速崛起抢占原来周宁人占据的市场份额。
小唐,上海人,以前是做线材贸易的,因为业务规模小,门面都没租,在自己家里办公。最近因为周宁钢贸商崩盘,意外获得了不少订单,业务量扩大,现在已搬到写字楼办公,还计划招收几名业务员。业务做得很扎实,基本不欠款。
在行业严重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少尚且活着的钢贸商已开始谋求转型,包括转行石材、木材、茶叶生意和投资物流园区等。
之前,周华瑞的“第一酒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4月9日,《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在原逸仙钢市旁也看到,位于大门旁围墙外的一家钢贸企业办公室的广告牌内容已经换成了“经营各类石材”。此外,位于宝山区的国内知名钢铁行业网站“我的钢铁”的一些离职高管,甚至建立了一个叫做“阿喜网”的高档水果电子商务网站,在网上经营水果鲜花,据说情况还不错。
至于曾经“前沿”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模式还能走多远,什么是新的模式,微利时代下,近几年不少钢厂、钢贸商和物流仓储企业纷纷试水的电子商务,会把传统模式改造到什么程度?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新课题。但这个行业曾经的风光和无序无疑已经寿终正寝,回归理性将成为唯一选择。
在日前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一次内部会员大会上,周华瑞坦言,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了沉重打击。多年来钢贸商过于顺风顺水而错失良机,此次危机后“财产没有了,留下的只有经验教训”。今后“绝不是比谁胆大,而是要真正的智慧”。